發布時間:2014-11-1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我國公用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在公用事業領域中,多主體參與、市場化經營成為現階段重要內容, 雖然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到公用事業的建設中來,但政府及其所屬公用事業部門, 在公用事業產品的生產和提供過程中, 其對公用事業的監督和管理, 對公共
摘要:隨著我國公用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在公用事業領域中,多主體參與、市場化經營成為現階段重要內容, 雖然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到公用事業的建設中來,但政府及其所屬公用事業部門, 在公用事業產品的生產和提供過程中, 其對公用事業的監督和管理, 對公共經濟的有效管理, 也直接影響了公用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文章選自:《福建金融》是福建省金融學會主辦、福建省金融系統23家單位合辦的金融專業性期刊,也是福建省金融系統唯一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陡=ń鹑凇穲猿终_的輿論導向,立足金融,服務經濟,面向基層,面向社會。同時堅持嚴謹的編審校制度,確保了刊物編校質量優良,是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優秀期刊!陡=ń鹑凇分匦麄鼽h和國家的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和福建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宏觀調控、做好金融工作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同時加強對港臺、國際金融主要動態的介紹與研究。本刊既有理論研討文章,也有務實性的調研報告;既側重反映金融業務,也著力表現金融工作者的理想情操、道德風尚和金融隊伍建設的新情況、新面貌。本刊是金融工作者掌握政策、學習理論、交流工作經驗的園地,也是黨政領導和科研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了解金融的窗口,是大專院校師生熟悉金融工作的園地,《福建金融》為國際標準大16開本、外觀精美、內容豐富、翔實,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一)我國公用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用事業大致經歷三個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前相當長時間里政府推行的是“積極推進工業化,相對抑制城市化”方針,公用設施建設處于為工業配套的地位,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公用事業行業逐漸擺脫計劃體制的束縛,進行系列改革,極大推動了公用事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個階段大致為:第一階段,1978 年至1992 年,開始探索公用企業的經營方式變革,力求在投融資結構、價格體制方面逐漸改善,但政府管理模式沒有根本性改變;第二階段,1992 年至2001 年,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外資和民間資本開始大規模介入公用企業經營管理,雖然,公用企業積極探索現代經營機制, 但管理體制沒有實質變化,且政企未能完全分開;第三階段,2001 年至今, 中央政府主導和支持下,公用設施市場化改革全面實施,產權逐步規范, 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投資者和經營者, 特許經營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2、我國公用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第一,公用設施業投資快速增長,公用設施數量大幅提高。第二,在公用事業的發展過程中, 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第三,公用事業市場上競爭格局初現, 服務質量與經濟效率逐漸提高。近年來,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打破了政府獨家提供公共服務的壟斷地位, 市場逐漸由自然壟斷性向有效競爭性轉變, 通過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激發企業經營的積極性, 促使企業提升經營理念, 提高了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二)公用事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
1、從公用事業的經營內容來看,供排水方面,供水企業,特別是鎮級水廠的供水的工藝改造、設備更新、擴建改建由于缺少資金支持,政府未落實專項資金,對小型水廠難以在經濟上進行扶持;公共交通方面,缺乏產業政策指導,現有的公交企業因經濟效益原因,后繼乏力,政府投入和行業監管缺乏緊密聯系和協調,在履行監管職能與實現“提高公交分擔率,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等政府的公共經濟目標有較大困難;市容環境衛生、垃圾處理方面, 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職能不健全,市區兩級管理脫節,市政府職能管理部門指導、監督、檢查、協調的的職能難以發揮,而且環衛職工文化水平偏低,技術力量薄弱, 基礎性研究工作幾乎沒有,阻礙環衛公用事業的發展;基礎設施老化現象普遍存在。
2、從公用事業進一步改革與發展情況來看,一方面,資金缺口仍然較大,供需不足的矛盾嚴重存在雖然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市政公用事業建設投資加大了投入, 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如在“十一五”期間,我國水務市場上資金缺口有1 萬億元,僅污水處理、再生利用的設施建設資金的需求就達3300 多億元; 另一方面,公用事業改革模式和操作方法尚不規范,目前公用事業改革操作模式與規范的特許經營要求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如部分地方在改革過程中將本應由政府財政支出的管網建設維護、垃圾收集等費用轉嫁給公用事業的經營主體, 一些地方在特許經營權授予過程中存在透明度不夠、程序不嚴格、隨意性較強等方面的問題, 地方政府的承諾和保障往往超出其履約的能力,導致矛盾和糾紛。
面對公用事業現實發展情況,公用事業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困難, 對改善公共經濟管理提出了要求。
(一)需要加強公共經濟管理,克服公用事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我國公用事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但進一步發展還有較大的困難,究其根源,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衡和低效率, 公用事業產品的生產和分配的有效性不高,效率較低以及公平性較差?朔檬聵I發展中的困難, 需要加強政府及其所屬公用事業部門對公用事業產品的生產供給, 保證公用事業產品的分配相對公平, 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對公用事業產品的基本需要, 促使公用事業的發展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以及人民生活的要求。
(二)需要改進公共經濟管理開創公用事業的新局面近年來, 公用事業發展呈現市場化趨勢, 民間資本進入公用事業產品及服務的生產和提供領域, 公用事業產品投資主體多元化,處理好政府、企業、民眾三者之間的關系, 才能夠保證公用事業的順利開展。政府,在公用事業發展中,從最初的公用事業產品的生產、提供者,逐步向引導者和服務者的角色轉換,雖然現在公用事業民營化趨勢加強, 但政府在推動公用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需要政府在對公共經濟的管理中,不斷改進管理內容、方式及其理念, 從而努力開創公用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我國公用事業發展領域公共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公用事業領域的行政性壟斷仍大量存在。在一些公用事業領域,政府在對公共經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 政府部門通過對經營者的控制,壟斷部門市場,這一壟斷力量的來源并非市場競爭, 而是依靠行政的手段, 導致壟斷企業間競爭的低效率。在公用事業產品的生產供給中,政府既是掌舵手,又是劃槳人,使政府在提供公共經濟服務的過程中不可能居中平等地對待所有市場主體, 而更偏袒于政府所屬公共事業部門。行政性壟斷的存在, 使政府公共部門成為部分部門利益的代言人, 勢必造成在其公共經濟管理中有失偏頗, 造成公共經濟管理的低效率。
2、公用事業領域政府的經濟管理存在一定缺位現象。這主要體現在,公用事業領域,政府在對公共經濟管理中,在創建有序市場秩序、界定清晰產權等方面存在缺位, 我國對產權一直沒有進行清晰和有效的界定,更加缺乏有力保護,而且政府對公用事業產品的管理不善,存在管理混亂的問題, 公用事業企業的業績與一般商品經營企業相比, 存在明顯差距, 消費者對公用企業的投訴率居高不下,成為社會的熱點。
3、公用事業領域政府管理的效率不高。我國公用事業一般采取縱向一體化的組織結構,沒有跨越地區、跨越所有制成份的運營主體, 由于市場和地域的分割,使政府對其統一管理的難度加大,地方政府在公用事業領域對公共經濟的管理過程中,擁有較大的行政自主權,而且又由于這種分割, 雖然現在公用事業發展中引入市場化機制, 但企業間仍缺乏有效競爭, 加之政府在實際的公共經濟管理過程中偏向于其所屬企業, 使國有公用事業部門的低效率沒有受到市場化改革的較大觸動, 這樣就使得公用事業部門沒有改善經營的動力, 服務意識淡漠, 尤其在加快公用事業市場化建設的同時,公用事業競相漲價,成為民眾投訴的焦點。
(二)當前我國公用事業領域公共經濟管理不善的原因
1、政府公共經濟管理職能在認識上存在一定誤區。政府是公用事業領域的核心,政府在公用事業領域,需要明確其進行公共經濟管理的活動范圍及其主要職責, 但實際上公用事業領域政府管理不力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政府的有效作用邊界認識不清,F代政府作用邊界界定的基本依據是, 按照市場化程度確定提供公共產品的范圍以及依據效率的要求,在公用事業領域,政府發揮其公共經濟管理職能更多的是要體現在制度框架的制訂、相關法律的制訂和完善等方面。然而,我國政府公共經濟管理中,存在政企不分, 政府熱衷于制訂國有公用事業單位的傾斜政策, 政府部門長期沉溺于微觀經濟管理活動不能自拔, 從而導致政府公共經濟管理力度缺乏, 管理效果不佳。
2、公用事業領域公共經濟管理相關制度建設相對滯后。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會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公用事業領域, 政府在進行公共經濟管理的同時,也會體現出自身“ 經濟人” 的特性,容易受到自利動機的驅使, 所以, 在公共經濟管理中, 需要加強制度化監管,防止尋租行為的出現。但實際上,我國政府在對公用事業的管理中,常出現法律不規范、監管乏力的現象, 政府公共經濟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低,以政代管的問題,往往導致政府在實際經濟管理工作中的任意、特權及寬泛的自由裁量權的存在,因此,可以說,針對公共經濟管理的相關制度建設的相對滯后,成為降低公用資源配置效率,導致社會福利損失,
造成政府在公用事業領域管理不善的又一原因。
(一)打破公用事業領域的行政性壟斷提高公共經濟管理效率在現實的公用事業領域的行政性壟斷現象中,政府對公用事業部門、公用企業存在直接控制, 政府在其公共經濟管理職能的行使過程中, 既是管理政策和規定的執行者和制訂者, 又是公用事業的直接經營者,政府管理職能的錯位,使得其公共經濟管理效率不高。一方面,提高公用事業改革發展速度, 提升公用事業服務質量水平, 必須加強政府對公共服務的宏觀管理, 在保證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前提下, 打破公用事業領域的行政性壟斷,引入競爭機制,在一定范圍內允許和鼓勵私營部門進入公用事業領域,提供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加快公用事業發展速度,必須轉換政府角色,使政府從原來公用事業活動的直接經營者轉換為市場中管理公用事業部門、企業經濟活動的間接的調控者, 構建政府與企業分離的管理體制,在公用事業部門、企業的經營發展中, 政府起著外部制度構建、信息服務等服務作用,運用間接的經濟管理手段, 為公用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政策制度環境, 從而明確政府發揮公共經濟管理職能的著力點, 提高公共經濟管理效率。
(二)完善公共定價機制,促進公用事業產品生產效率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公共定價, 也就是政府對某些特定商品或服務的收費標準進行決策。完善公共定價機制, 有利于促進公用事業產品生產效率的提高,激發公用事業部門、企業發揮基礎設施的優勢, 對公用事業產品,通過政府公共定價或者價格管制,也可以為公用事業產品或服務明確收費標準,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市場物價的作用,另外,公用事業本身的公益性特征, 公用事業的發展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公共責任,通過政府定價,使公用事業產品維持較低的價格水平,滿足人們需求,起到保持和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公用事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法規體系, 規范政府公共經濟管理職能建立健全與管理工作和管理內容相配套的政策和法規體系, 從而使公用事業的改革發展得到完善的法律體系的保障。第一,進一步提高公用事業發展和特許經營制度的法律地位, 規范公用事業改革進程;第二,明確特許經營制度的實用范圍, 把實施特許經營制度擴大到全社會的公用事業當中, 提高政策制度的普適性和廣泛指導性;第三,出臺公用事業市場準入實施辦法, 進一步規范公用事業領域的招投標行為; 第四, 加快污水、垃圾處理等收費政策的立法研究,規范收費主體、收費方式及收費資金的使用, 建立起以政府對污水和垃圾處理經營為主體的成本約束機制。通過完善公用事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法規體系,使政府實際的公共經濟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理可循,以權威性的法律手段取代或補充公共經濟管理工作中的行政手段,從而規范政府公共經濟管理職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