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1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中國信托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麗娟表示,總的來看,目前信托行業風險可控,但風險防控壓力增大。首先是實體經濟風險向信托傳遞,個別產業風險顯著上升,影響信托項目兌付;其次是部分交易對手財務困難,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大,可能難以按時償還信
論文摘要:中國信托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麗娟表示,總的來看,目前信托行業風險可控,但風險防控壓力增大。首先是實體經濟風險向信托傳遞,個別產業風險顯著上升,影響信托項目兌付;其次是部分交易對手財務困難,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大,可能難以按時償還信托貸款;第三是部分金融機構履職盡責不到位,未能發現交易對手涉及民間借貸、未及時發現交易對手違規擔保等問題。
引言
本報北京7月8日訊 記者常艷軍 郭子源報道:《中國信托業發展報告(2013—2014)》今日正式發布,這是中國信托業協會組織編寫的首份行業發展報告,從業績、環境、業務、創新、治理等方面介紹了我國信托業過去一年的發展狀況,并針對信托業風險防控、轉型發展等社會熱點問題給予回應和解讀。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我國信托業資產規模實現了穩步增長,其中主要歸結于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信托制度的靈活性,能提供多種金融服務解決方案,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和居民理財需求;二是我國經濟長期持續高速增長,居民理財需求旺盛,我國理財業務市場仍處于迅速發展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工商企業目前已成為信托資產的第一大配置領域,占比28.14%,其次為基礎產業、金融機構、證券市場,分別占比25.25%、12.00%、10.35%,房地產則以10.03%在五大領域中位居末位。
《金融論壇》金融應用理論刊物。定位于商業銀行應用理論研究,設有形勢分析、理論探討、改革探索、發展戰略、金融法苑、經營管理、業務創新、金融市場。國際金融。金融譯輪船等欄目
“據分析測算,2013年信托業總資產規模的78.27%投向了實體經濟領域,在舒緩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信托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麗娟表示,從2010年到2013連續4年,資金信托投向工商企業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別為18.56%、20.41%、26.65%和28.14%。
截至2013年末,全國存續的工商企業信托產品超過1萬個,業務存量規模為近3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56%。此外,信托業對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方式也逐漸豐富多元。報告顯示,2013年信托業通過信托貸款、股權投資、特定資產權益投資、應收賬款收益權融資等多種方式,為6377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超過7710.41億元的資金支持。
收益一直是信托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報告顯示,信托公司堅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定位和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將信托收益盡可能多地分配給受益人。“2013年,全行業68家信托公司當年分配給投資者的信托收益為5955.33億元。”王麗娟說,2010年至2013年4年間,信托業向投資者分配的信托收益累計達12748.6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64.82%。
“2013年信托受益人實現的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7.04%,同比提高0.71個百分點,遠超其他理財產品。同時,在已清算的信托項目中,信托公司實現的年化信托報酬率為0.71%。”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龍表示,根據目前的市場觀察,信托業的理財水平超過了銀行理財(約5%左右)和保險公司(5.04%)平均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水平,也超過了除股票型基金(17.26%)和混合型基金(13.67%)之外的所有公募基金產品。
風險防控壓力增大
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行業計提的信托賠償準備金已達90.60億元,實收資本總額為1116.55億元,凈資產為2555.18億元,具有一定的單體或項目風險抵御能力。
“針對信托業存在的風險,監管部門采取了多種防范處理措施。”王麗娟說,監管層逐級逐筆明確風險防控責任,穩妥處置風險事件,要求信托公司對未來到期的所有項目建立臺賬,實時監測項目風險,逐筆明確責任人,并制定風險化解預案;緊盯風險變化,嚴控重點領域,對房地產、融資平臺、礦產等風險隱患進行重點監測。
“目前,銀監會正在積極穩妥地推進恢復與處置機制、行業穩定機制等信托風險防控長效機制的建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信托公司自身也采取措施,進行風險的識別與化解。比如,加大存量項目風險監測和處置力度,在項目出現風險之后,綜合運用流動性支持、資產管理公司收購、并購重組等多種手段,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嚴控新增項目風險,融資類集合信托項目的準入門檻明顯提高,行業選擇更加謹慎。
“信托產品風險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剛性兌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表示,信托屬于直接融資,財產獨立和破產隔離的制度設計,保證了信托資產的風險收益可由受益人完全承擔。信托公司既要保證自己擁有專業技能,同時也具有為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服務的職業道德。當前,我國宜堅持信托的本質,在強調信托公司信托責任的基礎上,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形成“買者自負”的信托風險文化。
加快構建核心競爭力
本報記者 郭子源
報告顯示,信托公司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全面而深刻的變化。中國信托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麗娟認為,當前,支撐信托業過去快速發展的主流業務模式,即發揮私募投行業務功能的融資信托業務模式基礎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信托業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創新。
據了解,在市場需求的牽引力、監管機構指導“回歸本源”的推動力和公司自身升級的內驅力等聯合驅動下,信托業已開始積極探索轉型,在優化私募投行業務模式、探索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業務轉型方面已開始進行有益嘗試。比如,在資產管理業務領域,不斷推出具有組合管理性質的基金化投資信托產品;在財富管理業務領域,推出了資產證券化信托、土地流轉信托等信托產品和服務。
“當前是信托業構建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陳道富表示,我國居民的財富快速增加且日益集中,絕大部分居民缺乏專業理財知識。同時,我國經濟處于轉軌之中,各類兼并重組、行業整合的機會不斷涌現。信托業仍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不過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龍也提醒,轉型的難度不可小覷。“信托公司更多以融資業務見長,對于投資業務,多數公司還沒有摸著門道。”他同時指出,信托公司創新業務面臨的外在牽制也過多,需要監管層牽頭,組織行業力量與其他政府部門開展溝通,信托行業基礎設施也亟待完善。
王麗娟說,未來,信托業需要加快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從融資方的融資需求切換到投資方的投資需求,更多地立足于委托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開發、設計相適應的信托產品。
“信托公司今年將真正進入兩條腿走路的發展階段。”王曉龍說,一是要不斷提高風險識別、判斷和處置能力,繼續投入到以傳統投向為主的市場競爭中,維護信托行業的資管市場地位和客戶信任度;二是通過對組織架構、決策體系、資產獲取、配置和管理團隊的重組,投入到主動管理市場的綜合競爭中。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