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27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經營性資產是在生產和流通中能夠為社會提供商品或勞務的資產。農村經營性資產主要包括農村集體所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等貨幣資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合辦或兼并的企業資產;農村集體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權等無形資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
論文摘要:經營性資產是在生產和流通中能夠為社會提供商品或勞務的資產。農村經營性資產主要包括農村集體所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等貨幣資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合辦或兼并的企業資產;農村集體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權等無形資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購買的國家債券、銀行債券、商業債券等有價證券;國家及有關單位和個人無償資助給農村集體的資產。
引言
農村集體資產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一種不可忽視的資產,是廣大農民多年來辛勤勞動積累的成果,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管好、用活農村集體資產對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過溫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的調查結果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為農村集體資產的發展提出更好的建議,為農民的切身利益貢獻一份力量。
一、農村集體資產的基本概念
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歸鄉(鎮街)、村集體全體成員(社員)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非資源性資產,包括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等自然資源,集體所有的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農村集體資產的概念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資產與會計學中的財產含義大體相同,它是指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財產,包括在過去的活動形成的、現時擁有的能夠以貨幣計量的并且在未來能夠產生效益的經濟資源。這類資產一般稱為經營性資產,其特點是具有增值性。廣義的資產既包括經營性資產,還包括非經營性資產和其他經濟資源。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集體資產歸農村范圍內全體農民集體所有,由鎮(鄉)、村民大會或者代表鎮(鄉)、村民的集體經濟組織行使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法律還規定,農村集體資產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平調、侵占、哄搶和私分。
二、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理論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主要包括兩大內容:一是經營性資產管理,二是非經營性資產管理。
1.經營性資產管理
經營性資產是在生產和流通中能夠為社會提供商品或勞務的資產。農村經營性資產主要包括農村集體所擁有的現金、銀行存款等貨幣資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合辦或兼并的企業資產;農村集體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商譽權等無形資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購買的國家債券、銀行債券、商業債券等有價證券;國家及有關單位和個人無償資助給農村集體的資產。經營性資產的運營要以追求經濟效益為原則,其中資產的清產核資就是通過對經營性資產的清理、盤點、核實,弄清全部經營性資產的質量、結構、數量及分布狀況的工作。
2.非經營性資產管理
非經營性資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為完成國家行政任務和開展業務活動所占有、使用的資產。農村非經營性資產主要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或投資形成的農田水利設施、建筑物、鄉村道路、機械設備等基礎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設施;農村集體所占有的資產份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有關單位共同出資形成的資產。農村集體資產組成中還包括不直接投入到生產經營活動中或按照企業要求經營使用,但同樣能創造財富效益的資產。它們的主要特點是資產運用的非生產性和提供產品的服務性。
三、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效果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效果的一般定義是:通過對農村集體資產實施管理后,若其收入大于支出,即實現了盈利,有利潤可供分享,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效果較好;若其收入等于支出,即達到了盈虧臨界點,不盈也不虧,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效果一般;若其收入小于支出,即不僅沒有保本,還虧損了,則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效果較差。本研究主要是對溫江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進行調查研究,資產的管理效果見表1。
由表1不難看出:銀行存款占總資產的38.57%,說明仍然有較大一部分的資金未得到充分利用,資金的使用效率低;現金占總資產的7.17%,較為合理,因為在資產管理中不宜存放太多現金,以防私設“小金庫”等情況發生;短期投資占總資產的0.31%,短期投資太少,從而也減少了從投資得到的利益;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21.08%,說明資金的周轉率較低,沒有使資金得到充分應用;庫存物資占總資產的0.000013%,庫存物資占有量太少,不利于后期生產投入;長期投資占總資產的0.48%,投資太少,從而投資所得收益較小;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28.43%,固定資產所占比重較多,說明該村較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其他資產占總資產的0.48%,說明對其他資產的重視程度較低,不利于實現資產的多元化,不利于分散風險。
農村集體資產負債的管理效果見表2。
由表2可以得出:短期借款所占總負債的2.36%,所占比例較小,說明短期借款較少,短期還本付息的風險相應較小;應付款占總負債的93.04%,所占比例非常大,說明外債很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資金的周轉率從而提高盈利能力,但是很可能會使風險增大,從而影響經濟增長;應付工資占負債總額的0.016%,說明能正常發放工資,拖欠工資而影響農民積極性的可能性較小;應付福利費占負債總額的0.28%,雖然從總體來看所占比例非常小,但單從數字來看還是較大,說明對農民福利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一事一議資金為61.98萬元,占總負債的0.24%,說明一事一議制度已經開始實施。
四、結論及建議
本次調研在深入研究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溫江區進行實地調查(問卷調查),發現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中仍然存在資產利用效率較低、資產周轉率低、很大一部分資產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借債風險較高等一些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應該重視農村集體資產運營的效果,充分利用農村集體資產,提高資產的周轉率,把握好機會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重視農村集體資產基礎建設等,從而讓農村集體資產發揮最大作用,為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二是應該降低應付款的比重,及時讓群眾得到應有的報酬,同時提高農民群眾的福利,從而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培華,夏明.當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發展,2012 (04).
[2]周潤書.東莞市與江陰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比較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2(04).
[3]朱典光,劉小英.多措并舉強化農村集體資產管理[J].財務與資產管理,2009(02).
[4]劉菊香.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思考[J].工作研究,2008(0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