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1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會計電算化要求會計人員既要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和財務軟件的使用技術以及保養和維護。而一般會計人員對財務軟件的應用方法掌握的不夠透徹和熟練,對軟件的認識有局限性,對軟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不能及時排除,
論文摘要:會計電算化要求會計人員既要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和財務軟件的使用技術以及保養和維護。而一般會計人員對財務軟件的應用方法掌握的不夠透徹和熟練,對軟件的認識有局限性,對軟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對違法行為不能及時發現。
本文從會計電算化管理的現狀出發,分析了我國會計電算化管理過程中舞弊現象出現的原因,并針對性的提出對會計電算化舞弊的防范措施。
一、我國會計電算化管理現狀
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加快了會計信息的處理速度,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減輕了會計人員處理大量數據的負擔,為加強會計內部控制提供了有利條件。但隨著會計電算化的飛速發展,利用電算化系統的弱點進行的舞弊違法犯罪活動也有所增加,給企業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會計電算化過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員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利用業務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規程或未經允許上機操作,對會計電算化系統進行破壞、惡意修改、電子偷竊和人工偷竊等故意行為。概括為:非法改動業務數據,在經濟業務數據輸入計算機之前或輸入過程中,通過虛構、修改、刪除等手段來達到個人目的;非法改動財務軟件應用程序或文件;非法修改、銷毀輸出報表、將輸出報表送給公司競爭對手或利用終端竊取機密信息等;其他非法操作,如冒名頂替、盜取密碼或磁卡非法進入、仿造或模擬等。
二、會計電算化過程中舞弊現象的原因
(一)會計電算化過程中所應用的軟件本身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技術性缺陷
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安全性與保密性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如:許多軟件缺乏操作日志記錄功能,對操作人、操作時間和操作內容沒有具體記錄,出現問題不便于追究責任;數據庫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的從外部打開修改等等。這些都為舞弊提供了便利。
(二)會計電算化過程中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1.缺乏有關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統維護管理制度。會計人員操作計算機不正確造成系統內數據的破壞或丟失,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2.財務人員分工模糊,沒有嚴格的授權制度。實行電算化后,一些傳統的核對、計算、存儲等內部會計控制方式均被計算機替代,如總賬和明細賬都由計算機根據審核后的會計憑證自動登記和歸集,取消了手工條件下兩者的核對工作等等。而不少單位沒有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新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此加以約束,操作人員有可能超越權限或未經授權的人員有可能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瀏覽全部數據文件,篡改、復制、偽造、銷毀企業重要的數據,以達到個人目的。
3.會計電算化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儲會計檔案的磁盤和會計資料不能及時歸檔,或已經歸檔的內容不完整,沒有及時制定相應的會計電算化檔案保管人員職責,造成會計檔案被人為破壞和自然損壞,乃至單位會計信息泄密。
(三)財會專業人員計算機知識欠缺
會計電算化要求會計人員既要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和財務軟件的使用技術以及保養和維護。而一般會計人員對財務軟件的應用方法掌握的不夠透徹和熟練,對軟件的認識有局限性,對軟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對違法行為不能及時發現。
(四)審計不力
主要是企業內部審計不力,不能及時發現問題,使會計工作中存在的隱患不能及時解決;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的工作本身不是太了解,對計算機不熟悉,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針對會計電算化過程中舞弊現象的防范措施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舞弊雖然隱蔽且智能化較高,但只要針對性地采取正確的防范措施,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一)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國家的有關規定選擇適合的財務軟件,從源頭上進行控制
企業在購買軟件時,應結合自身特點,購買市場上開發比較成熟的軟件,注意系統權限設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關鍵因素;購買后,應先進行試用,發現問題及時與商家聯系,進行系統完善。
(二)完善制度,規范管理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指出:“開展會計電算化的單位應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會計電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計算機硬軟件和數據管理制度、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的會計電算化內部管理制度。”
1.制定有關的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統維護管理制度。包括:會計軟件的操作工作內容和權限,操作密碼的嚴格管理,預防會計數據未經審核而登入機內賬簿;保存上機操作記錄,防止各種非法人員上機操作,建立操作日志制度。一旦出現問題,順藤摸瓜,可以查清責任者。
2.實行嚴格的授權控制。利用財務軟件權限控制功能,通過對不同人員權限的分配、設置密碼等手段對上機操作和動用系統資源加以控制;必須對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操作權限進行嚴格的限制,不允許軟件開發人員有會計記賬、修改、出納等權限;主管會計應熟悉財務軟件,嚴格掌握操作人員的權限確定權,從而達到保證操作權限控制的有效性,進而保證會計信息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
3.建立財務人員內部牽制制度。財務軟件的應用,要求企業按內部牽制原則合理分工,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互相制約、互相監督,從而防止工作差錯或故意舞弊等現象的發生。在采用新的內部控制手段時,不能完全放棄傳統的內部控制方式,如職務分離控制、業務程序控制等仍將有效地發揮積極作用。
4.加強會計電算化檔案管理。會計檔案管理是實行會計電算化后會計工作連續進行的保障,是保證系統內數據安全與完整的關鍵環節,也是會計信息得以充分利用的保證。具體做法中應特別重視的有:1)現金、銀行存款訂本式日記賬,手工登記賬簿與計算機生成賬簿并行;2)對存有會計信息的磁性介質改其他介質,應視同會計資料或檔案進行保存;3)會計電算化系統開發的全套文檔資料,視同會計檔案保管。
(三)培養復合型的會計人才,適應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要求
應注意培養“會計——計算機——管理”型的復合型人才,以促進會計電算化的順利發展。同時還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兩手并重。
(四)加強審計監督
加強審計監督有兩層含義:一是通過審計人員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核查監督,并審核和評估內部控制制度,發現內部控制系統的弱點,改善內部控制;二是要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加強對舞弊手法的甄別能力,同時要加快審計電算化的開發和應用,以適應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審計要求。
四、結束語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要加強會計電算化的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防止舞弊的發生,關鍵在于完善和加強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制度,從會計工作人員的日常基礎工作做起,才能達到使會計電算化方便、快捷、準確、安全地為企業提供服務的目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