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08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充分認識到人的欲望、情感、無意識、信仰、傳統心理定勢等非理性因素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必須通過各種社會機制有效地激發人們的欲望,培養人們對祖國、對本民族的熱愛,同時又要積極引
論文摘要:充分認識到人的欲望、情感、無意識、信仰、傳統心理定勢等非理性因素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必須通過各種社會機制有效地激發人們的欲望,培養人們對祖國、對本民族的熱愛,同時又要積極引導,使人們的非理性因素的到規范,以發揮其積極作用。其次,重視非理性的問題,尤其是它的負面效應,分析各種非理性現象的深層原因,對各種非理性因素的負面影響進性有效控制,不致使其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攔路虎。再次,重視冒險精神和好奇心等非理性因素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加強以人的非理性因素為內容的培養和訓練,這已成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因為積極情感所引導的的好奇心可以成為人們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一種動力,同樣冒險精神往往會帶給人們認識與實踐活動的創新和飛躍。最后,加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避免因過分強調某一方面的文化價值而走向純粹非理性。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盡管非理性因素一直伴隨著每個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但生活中人們通常把它與理性對立起來,加以排斥、否定。從涵蓋吃、穿、住、行的四大消費市場來分析社會發展中的非理性問題,通過對人們的心理現象的剖析及對非理性問題的思考從而認識其對現代社會的發展的影響和作用,并提出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正確對待非理性問題,使之為我們朝健康向上的現代生活方式起促進作用,對非理性問題的研究已成為時刊發展的迫切需要。
論文關鍵詞:非理性,消費市場,社會發展,作用
1 消費市場中的非理性現象
(1)股票市場:全民炒股激熱市場 股市進入非理性狂熱狀態。
搜狐財經報道:在2007年“五一”后股指已經跳過了4000點,盡管曾出現不小的波動,但是,隨著每周平均超過一百萬個新開賬戶、總賬戶已逾一億帶來的資金涌入,股指攀升的趨勢依然明顯。
(2)房產消費市場。
新華網專電:高房價逼出畸形購房心態 “無證樓盤”竟然暢銷,明知開發商沒有開發手續辦不了產權,明知有關部門已經下達了停售通知,僅僅因為“便宜”,老百姓仍對長春紫金苑小區趨之若鶩,幾百套房子不到一年時間大部分售出。結果,買來的房子長期無法入住給業主帶來無窮煩惱。
(3)汽車消費市場。
《中國汽車報》2011年報道了通過分析消費者、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以及媒體的行為發現,中國汽車市場仍然是一個非理性的消費市場,受到種種非理性的消費引導,主要表現在:其一,忽略了汽車的本質是一個交通運輸工具,而把諸如身份、地位和財富等等賦予到了汽車身上;其二,消費者在購車時,不管汽車性能如何,只要尺寸大就好;不管質量是否穩定,只要新就好;爭相去當廠家的免費質量檢測員和試車員;不管各種汽車配置是否真的需要,也不管匹配是否合理,只要全就好。其三,盲目追漲,面對經銷商的加價銷售行為,不是理性地去抵制,而是義無返顧地去追漲;其四,不根據自己的購買力和實際需要,盲目地拔高消費,在購買汽車時,追求所謂的一步到位,忽略了高昂的養車費用;其五,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汽車消費者的汽車知識相對貧乏,汽車文化在中國還是新生事物,消費者缺乏基本的汽車消費常識。而這,正是造成汽車消費非理性的根源。
(4) 超市消費市場。
消費者對超市的價格到底存在怎樣的認知?消費者到底存在怎樣的價格反應?針對該問題專家對消費者進行了超市購物行為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以及實地觀察等方法,共取得樣本120份。我們將通過讓顧客說話、以數據說話來對該問題進行分析:
、傧M者對上次購買商品價格的記憶調查。
調查發現,消費者對上次所購買商品的價格并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印象,表現為選擇“幾乎不記得”和“記得很少”的消費者數達到了總數的46%;選擇“記得一半左右”的消費者數為26%,而選擇“幾乎全記得”和“記得很多”的消費者數只占總數的28%。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消費者在達到同類商品的購買周期時其對價格的記憶度是較低的,“記得很少”和“幾乎不記得”的消費者足以超過半數。
②消費者對經常購買商品價格的記憶準確度調查。
消費者對經常購買商品價格的記憶準確度往往成為消費者確定一家超市價格高低的重要依據。調查發現,消費者對經常購買的商品的價格記憶強度明顯高于對所有商品的價格記憶強度,表現為“幾乎全記得”的占25%,“記得很多”的占22%,“記得一半左右”的占24%,以上三者之和達到71%,而記得很少和幾乎不記得的只占到了總數的29%。 ?
、巯M者不同超市價格比較情況調查。
競爭導向定價的一個假設就是消費者經常比較不同超市的商品的價格,從而選擇價格最優商品購買。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消費者面對眾多的超市是否會經常比較不同超市的價格呢? 通過調查發現,只有35%的消費者會經常在不同的超市間進行價格比較,而不經常進行超市價格比較的消費者達到了總數的65%,其中34%的消費者選擇“很少會”,31%的消費者則選擇了“有時候會”。通過問卷分析和深入訪談,我們進一步了解到,消費者一般容易產生習慣性購買,或者在認定了某一超市價格低廉后就很少進行不同超市間的價格比較。?
、芟M者對超市價格形象的形成情況。
消費者是通過什么來斷定一家超市商品價格的高低的呢?調查發現,消費者對一個超市整體價格的認定,大多數是通過在不同超市間對自己關心的商品進行價格比較而得到的(有68%),而通過其他方式的則較少。不難看出,絕大多數消費者在購物時真正留意的只是自己關心的商品。
可見,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憑經驗而生活,選擇與判斷需要時間與精力,而消費除了省錢外還必須滿足省時、省力尤其是要省心,因而人們消費行為往往是非理性的,往往根據自己的偏好來決定消費偏好,就不難以理解了。
縱觀各消費市場,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人的欲望、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無一不被市場經濟本身內在的蘊涵所刺激。
2 非理性現象中人們的心理
2.1 股市中人們的心理
、倜つ磕懘笮睦恚河行┩顿Y者從未認真系統地學習過投資理論技巧,也沒有經過任何模擬訓練,甚至連最起碼的證券基礎知識都不明白,就貿然的進入股市,參與投資,其資金賬戶的迅速貶值將是必然的選擇。還有的投資者一旦發現股價飚升或股評家推薦,就不假思索大膽追漲,常常因此被套牢在高位。②貪婪恐懼心理:在證券市場中,恐懼常會使投資者的投資水平發揮失常,屢屢出現失誤、并最終導致投資失敗。③不愿放棄一切的心理。證券市場中有數不清的投資機遇,但是,投資者的時間、精力和資金是有限的,是不可能把握住所有的投資機會。④僥幸心理: 有的投資者通常缺乏正確判斷市場的能力,正是因為他們缺乏對市場的足夠認識,缺乏對趨勢的清醒辨別。所以,他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是建立在沒有客觀依據的基礎上的,心理偏差往往會影響人們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2.2 房市消費中人們的心理
、倜つ孔犯叩男睦恚喝藗儗Ψ績r仍然抱有很強的上漲預期。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日前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九成的被調查者預期未來一年本地區房地產價格將上漲,預期下降的被調查者只有1.5%。在如此強烈的上漲預期支持下,不少買房人抱著“晚買不如早買”的消費心理。②老百姓基于房產升值的心理預期,產生投機心理;③在購房消費中,不少年輕人追逐奢侈與豪華的攀比心理;此外,消費者中還存在沖動型和盲目型的不理性的購房心態。這樣的購房者通常對自己的經濟狀況、市場變化估計不足,從而欠缺適應市場的能力,會給購房者自身帶來巨大的損失。
2.3 盲目追高的心理
2.4 超市消費心理
心理需要推動著消費者去進行必要的活動。消費者的心理需要,必然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在購買活動之中,影響其購買行為。消費者在購買活動中,其心理需要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現:?
、倭曀仔睦硇枰河捎诘乩、氣候的不同,人種、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歷史、文化的不同,傳統、觀念的不同,都會引起消費者不同的習俗心理需要。②同步心理需要:一定時期的消費潮流、風氣、消費習慣和心理以及消費者之間的互相仿效是產生此種心理的原因。③優越心理需要:由于懷有希望別人對自己的支付能力、審美能力、挑選能力的贊美與尊重,因而在購買活動中,往往會產生不甘落后,爭強好勝,顯示其超過常人的購買條件與能力的優越心理需要。④惠顧心理需要: 某些消費者由于長期使用的習慣或對某個商店、某個商品產生特殊的好感,在購買和消費時往往不假思索地、習慣地選擇某個產地、某個商標、某個牌子的商品,或長期地到某個值得信賴的商店購買。這是出于感情上與理智上的惠顧心理需要。⑤新奇心理需要:對構造先進、奇特,式樣、裝潢新穎,或富有科學趣味、別開生面的商品,都自然產生一種新奇的感覺,希望能親自試用,滿足對消費品求新求異的欲望,以此增添生活的情趣。⑥偏好心理需要:有些消費者由于受習慣愛好、學識修養、職業特點、生活環境等因素影響,會對某類商品穩定、持續地追求與偏愛。如有人對集郵、收藏、釣魚等特別愛好,就會經常關注、反復購買此類商品。
3 值得深思的非理性問題
3.1 經濟行為與非理性
當代英國經濟學家馬克?布勞格曾在《經濟學方法論》一書中指出把人當作一“理性的存在物”就像“計算一個在真空中降落的物體的速率。”實際上,人是一種“復合動物”,他的“情欲對于人類理智做出的決定將永遠是一種干擾力量。”實際上肉體的傾向通常支配他的理性,否則就不會有人口過剩、困苦、戰爭或罪惡。因此,在他看來研究經濟學,尤其是研究人口理論,必須從現實的非理性的人出發。英國心理學家、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穆勒從經濟學推理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干擾因素”這一概念,他提出的“干擾因素”,實際上包含著對市場行為者存在著理性最大化原則的種種偏離的承認,干擾因素是理性無法直接把握的種種情感、習俗、意志、動機等非理性心理因素的總和。事實上,我們的理性認識經常受到的干擾也正是受非理性因素的影響。丹尼爾?卡納曼正因為他強調了心理效應對市場參與者行為的作用才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認為,心理波動受“動物本能”控制,情緒好壞可能導致不同的行為選擇,所以市場主體的行為是“非理性”的。最后一位值得提及的學者是奧地利經濟學家歐內斯特.迪希特.他更多的是從市場的實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市場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他像弗洛伊德那樣,對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感興趣,其目的并不是要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人的病態方面,而是要理解人在市場行為中受無意識驅使的非理性本質。他從大量的市場實證調查中得出如此重要結論:市場行為者的“行為是一種假象”。人的各種購買動機“一般是無意識的”,它們是一些與里比多沖動有關的錯綜復雜的機制。在多數時間里,消費者的“選擇”往往是由偶然性或當時的環境所決定的。對這種事實,我們根本不愿承認,“這是因為我們有‘理性的幻想’”,從而使我們把理性和道德等同起來。更為正確的做法也許是寧肯講“我們動機中有意識的方面或無意識的方面,也不要講這些動機的理性方面或非理性方面”,的確,“我們最后往往是以特殊的、非理性的和荒謬的方式行動的,而且往往事先并不知道自己會采取這樣的行動。”
3.2 從心理學解釋非理性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屬于非理性的內容是無意識。無意識是不能被人意識到的,是被壓抑的本能的欲望,但是因為人的行為受本能的驅使,所以無意識又是人的行為的強大的驅動力。弗洛伊德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不斷對無意識的本能加以抑制,才達到現代的程度。如果以弗氏的人格結構來比照理性與非理性的內容的話,那么他的人格結構中“本我”即是非理性的內容,而代表人類道德的“超我”即是理性的內容。人類文明的進程是理性不斷壓制非理性的過程,弗洛伊德的這一見解與人們對歷史進程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生活中人們對非理性的態度,與弗洛伊德對無意識的作用和地位的闡述,基本上是相似的。生活中人們常把理性與感性相對,把理性稱為理智,而把感性看作感覺、感情等內容,理智是受到肯定、推崇的,而感覺、感情等則被認為是淺層的、不可靠的內容。只是人們不能理解為什么人不能總是做一個理智的人,反而常常被感覺、感情這樣的東西所左右,以致失去對自我的把握。而弗洛伊德則解釋說,那便是無意識的作用,無意識雖然被意識壓抑著,但它處在人類精神的深層,是行為的源動力,它有著比意識更為強大的力量,只要有機會,就會沖破意識的控制,向外顯露。非理性的上升并非是對理性的揚棄,非理性是在更大的框架內對人類精神作更完整、更全面的審視。因為弗洛伊德告訴人們,理性并不是萬能的,人類的行為受到更深層次的無意識的支配,人的原始本能不斷地要沖出意識的控制,人在失去控制的那個時刻,完全可能成為十足的禽獸。人類的現代史正是印證了這樣的見解。于是對理性和非理性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就成了人類繼續向前的必然。
在榮格的理論中,無意識并不完全是負性的、毀壞性的力量,甚至人的最原始的動物性也并不只是一種與文明相對立的力量。無意識在榮格的理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它們是生命的創造力,人因為諸多無意識的存在而充滿了生氣和生命的活力。比如原生態的東西或者人的原始的野性常引起我們的認同甚至贊美。所以非理性與理性并不是絕然對立的,合理地利用非理性的力量,將非理性與理性匯合成互補而又朝向同一個方向的力量,人就會因此變得更有生氣、更有力量、更為強大
4 非理性在社會發展中的影響及其作用
4.1 非理性的定義
人的非理性是指人的精神所特有的、與理性相對的,在心理上表現為本能意識,再認識上表現為主體的非邏輯認識形式和認知功能的要素的總稱。它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指人的非理性心理現象,它包括人的意志、欲望、情感、情緒等;另一類是指人的非理性認識形式和認知能力,包括人的直覺、靈感、頓悟等。我們把人的非理性的具體的心理現象和認識形式和認知能力稱之為非理性因素。
4.2 消費市場中的非理性對社會的影響
①正如一些專家所講,股市中大起后必有大落的風險一樣,在2007年股價快速攀升后迎來的是2008 年股價的暴跌,數以千萬計的財富從股市消失,從股改后,投資者對股市積累的信心則喪失殆盡。②在房價居高不下的今天,國際市場經驗表明,房價從來沒有只漲不跌的邏輯,正備受次級抵押債貸款危機的美國,危險起因正是漲了十多年的房價,在2006年首次下跌。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財產的48%表現為住房市值,如果市值暴跌和財產蒸發無異,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全局全然不利。③全國人大代表、神龍汽車公司總經理劉衛東曾經發表感言:雖然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在汽車與能源、道路、環境、城建等矛盾日益尖銳的同時,社會使用環境的容納程度已越來越制約中國汽車產業的長期、持續、健康發展,也會引發產業危機。費無節制地放縱起來,,我們就跳入了市場利益驅動下挖掘的一個個消費陷阱,被透支的不僅是財富,同時,我們也因非理性的龐大物質消費,最終也將被自我的心靈拷問捆綁在浪費社會財富的道德十字架上。
4.3 非理性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社會的發展離不了人的發展,非理性因素不僅是人的主體性的重要表現和確證,而且是人的主體性的不可或缺的內在根據。人的欲望和需要的多種多樣,從根本上決定了人類社會歷史的豐富多彩;人的欲望和需要的不斷產生和不斷滿足,從根本上決定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此外,人又通過意志、信仰、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活動不斷發展自身的主體能力,使其主體性愈益完善,同時根據社會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某種結果、變化,及時地對實踐活動進行反饋調節,使社會實踐活動順利地、和目的的運行。問題同樣在于,任何社會活動都是人類實踐的結果,都是有人來完成的,有人的參與,就不可能完全排除人的情感、信仰、需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響,非理性因素是一把雙刃劍,因而不可避免的受其片面性、盲目性及非科學性的消極影響。由此可見,非理性因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有機的、整合的整體,并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5 正確對待非理性問題
綜上述,首先,充分認識到人的欲望、情感、無意識、信仰、傳統心理定勢等非理性因素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必須通過各種社會機制有效地激發人們的欲望,培養人們對祖國、對本民族的熱愛,同時又要積極引導,使人們的非理性因素的到規范,以發揮其積極作用。其次,重視非理性的問題,尤其是它的負面效應,分析各種非理性現象的深層原因,對各種非理性因素的負面影響進性有效控制,不致使其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攔路虎。再次,重視冒險精神和好奇心等非理性因素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和價值,加強以人的非理性因素為內容的培養和訓練,這已成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因為積極情感所引導的的好奇心可以成為人們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一種動力,同樣冒險精神往往會帶給人們認識與實踐活動的創新和飛躍。最后,加強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避免因過分強調某一方面的文化價值而走向純粹非理性。
總之,在我國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重視及正確對待非理性問題則緊密聯系著中國現代化的偉大建設也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勤.非理性的價值及其引導[M].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9).
[2]?何穎.非理性及其價值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7).
[3]?張雄.非理性與經濟理論[J].國外社會科學,1996.(2).
[4]?張雄,許明.情緒、情感與市場[J].教學與研究,2000,(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