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0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導讀:隨著經濟理論和數學等分析工具的發展,金融學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為解決金融業創新與風險并存的矛盾不斷提供有力的支持。從金融學理論研究前沿來看,已經融入了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行為金融等新理論已經進入主流金融學教材。當
論文導讀:隨著經濟理論和數學等分析工具的發展,金融學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為解決金融業創新與風險并存的矛盾不斷提供有力的支持。從金融學理論研究前沿來看,已經融入了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行為金融等新理論已經進入主流金融學教材。當前,金融學學術型碩士的課程主要集中于金融理論和金融機構管理,包括了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等。通過學習這些課程,形成了金融機構運作機制與操作的問題的知識儲備,從較為宏觀的層面闡釋了投融資和風險管理原理。隨著這幾年的發展金融行業的人員不斷遞增,但作為快要邁出校門的大學生們如何看待所學的金融行業呢?對此做了一下論述。本文選自
一、規范化培養質量考核
作為就業前景好、薪酬高的熱門專業,我國開設金融學專業的院校不斷增加,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金融學人才培養層次。2010年數據顯示,我國分別有341家、112家和28家院校具有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培養資格。2012年,全國具有培養金融專業碩士有85家。我國金融學人才培養的數量逐年增長,但是結構性矛盾仍然非常嚴峻,各地紛紛將高端金融人才列為緊缺人才。當前,仍然有一些地區將學歷作為衡量高端人才的依據,例如《廣西“十二五”人才開發目錄》提出重點引進本科以上層次的人才。長期以來,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評價標準一直是重視科研水平,論文發表數量是最重要的指標,這一評價標準導致了激勵導向與社會需求嚴重偏離。金融業相對發達地區更加重視人才的從業能力,具有相關從業資格或權威的職業能力水平資質的人才更受青睞。以天津濱海新區為例,國際公認的注冊金融分析師不足10名①!吨貞c市金融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將金融分析師、保險精算師、資產評估師、證券分析師等專業人才列為最緊缺人才,預計到2015年需求人數將達到近5000人。新興服務業雖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以高技術服務業為例,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服務、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服務等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行業在發達國家主要依賴直接融資,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科技類企業比重達到17%。我國創業板市場設立目的也是便于新興產業融資需求,但是運作過程出現了過高風險和非理性投資等問題。因此,需要更多具有合格資質金融分析師擔任投資顧問、財務顧問。針對這一需求,我國金融專業碩士培養質量考核需要規范化,實現高層次人才能夠真正適應高層次需求。金融專業碩士培養應該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接軌,按照廣泛公認的評價標準為導向培養人才。國外已經廣泛采用這一模式,英國很多大學金融專業學生需要參加注冊金融分析師考試。黃方亮(2009)研究顯示:美國金融碩士的培養遵循市場原則,執業資格認證對人才培養的實用性提供了一個外在約束。通過專業碩士培養與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對接,可以進一步提升社會認可程度,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前景。
二、優化課程知識體系
隨著經濟理論和數學等分析工具的發展,金融學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為解決金融業創新與風險并存的矛盾不斷提供有力的支持。從金融學理論研究前沿來看,已經融入了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行為金融等新理論已經進入主流金融學教材。當前,金融學學術型碩士的課程主要集中于金融理論和金融機構管理,包括了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央銀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證券投資等。通過學習這些課程,形成了金融機構運作機制與操作的問題的知識儲備,從較為宏觀的層面闡釋了投融資和風險管理原理。在當前知識體系中培養的金融人才,具有處理銀行、證券、投資與保險等方面業務的基本能力,但是金融產品和交易設計、產品定價的教學相對欠缺。周德才(2012)研究顯示:我國金融產品和業務的復雜化提高了人才需求的層次,資產證券化和金融結構化等創新擴大了人才缺口。當前,掌握現代金融技術與方法的人才成為社會緊缺人才,需要針對這一趨勢完善金融專業碩士的知識體系。以《福建省緊缺急需人才引進目錄》為例,產品研發已經超越業務管理成為最急需的人才,金融產品開發、信托、基金、設計都是以掌握先進金融技術和方法為基礎。以文化創業產業為例,缺乏固定資產作為合格抵押品制約了銀行信貸融資,以版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當前金融創新的重要思路,對此類資產進行評估和產品開發的人才成為緊缺人才。因此,專業碩士課程體系應該增加金融產品設計的內容,增加金融市場和公司金融的知識比重,例如固定收益證券,金融產品定價,金融工程等等,從產品的開發、定價、模擬交易等多個環節提高金融投資工具的應用能力。
三、調整專業方向設置
為了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突出辦學特色,我國金融人才培養的方向在不斷調整,向由原來單一貨幣銀行專業方向轉變為金融學、金融工程、投資學、保險學等多個專業。同時,一些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革。例如北京大學金融學專業已經進行了理論、應用和數理金融的劃分。隨著產業結構不斷的高端化、高新化和高質化,服務業呈現了服務形式多樣化和服務層次精細化的趨勢。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織部分,金融業不但要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進行金融工具的創新;還要適應產業鏈組織形式的變化,進行服務模式創新。因此,原有按照銀行、證券、保險和衍生工具等金融業務類型劃分的專業需要進行調整。按照原有劃分標準,一些新興的金融業務類型需要補充,例如融資租賃、理財規劃等等。有報道顯示:2012年前4個月,證券行業從業人員離職人數約為1萬人左右,去向主要是第三方理財等新興金融行業②。同時,理財規劃又是很多新興消費性服務業的重要支撐,教育服務業、社區服務業都與家庭消費和儲蓄計劃密切相關。因此,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增設一些專業或專業方向。同時,原有的劃分標準需要調整。當前,金融業服務外包日趨增多,這一趨勢與金融產業鏈的細分存在密切關系,對人才的專業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達到323.9億美元,占據全球的23.2%。據國際咨詢機構麥肯錫預測,未來5年,中國金融服務外包,尤其是離岸服務外包將面臨34萬合格人才的缺口。造成人才缺口的原因是金融產業鏈細分,而人才培養的專業方面沒有按照產業鏈進行細分,從而無法達到對某一產業環節高度專業化的要求。曹俊杰(2011)研究認為:發達國家的專業碩士學位教育體現了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的特點,專業設置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束縛,從而培養了綜合技術素養專業應用人才。因此,有必要與其他相關專業重構新的專業方向。例如,數據處理、支付結算、信用卡業務等與應用統計、市場營銷等學科密切相關。新專業方向設置不但有利于適應產業融合和細分的需求,還有利于結合業務環節整合相關專業教學資源。
四、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現代金融業集高創造、高技術、高風險、知識密集的特點,需要適應市場環境和業務開展多方面能力的人才。金融學屬于應用經濟學下屬的二級學科,實踐能力是對接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為了形成良好的職業能力,需要在人才培養環節重視實踐能力的提升。當前,很多新興服務業都位于產業生命周期的成長階段,市場不確定性非常顯著,更加需要綜合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上海市是新興服務業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對金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更加重視實踐能力!渡虾J薪鹑陬I域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將“知識、能力、業績”作為人才評價的導向,具有扎實較強的專業技能、較強的執行能力和熟練掌握相關政策都是基本要求。以醫療服務業為例,2009年以來,共有24家企業獲得VC/PE融資,累計融資金額將超過14.81億元,平均單家企業融資0.99億元③。風險投資相對信貸融資而言需要更強的實踐能力,不但要有投資機會的項目篩選能力,還要有實現價值的管理能力。因此,需要進一步在金融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實踐能力需要從多方面推動,實現“產學研”多方的銜接、配合。建立實訓基地是當前普遍采用的模式,通過高校與金融機構建立穩定合作機制,提供實際參與金融業務的機會。同時,還應進一步多元化實踐渠道和方式。從國外經驗來看,作為人力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更多的發揮了主導作用。外資金融機構普遍采取“管理培訓生”的模式培養后備人才,可以將一些培訓項目引入實踐教學,加快與金融機構需求的對接。我國的政府政策導向作用也非常重要。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新增生均撥款優先投入實踐育人工作,新增教學經費優先用于實踐教學。教育投入除了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還應進一步開展“創新、創業項目”資助,鼓勵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性金融服務,為金融機構發現、篩選有潛力的項目提供廣泛的基礎。綜上所述,金融專業碩士培養需要以科技和金融創新為導向,研究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教學方法,對金融專業碩士的未來發展是前瞻性的理論探索;通過研究,構建“系統、開放和靈活”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應用人才。有助于改善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有利于更好的支持新興產業發展,有利于為金融機構有針對性的擴展新業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