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08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多年來,歐盟一直都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和主要的進口來源地,我國與歐盟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貿易關系。然而,受中國與歐盟貿易市場環境與結構差異影響,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略顯滯后,構建和諧、統一的貿易生態環境成為推動中歐跨境電子商務順利開展的
摘要:多年來,歐盟一直都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和主要的進口來源地,我國與歐盟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貿易關系。然而,受中國與歐盟貿易市場環境與結構差異影響,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略顯滯后,構建和諧、統一的貿易生態環境成為推動中歐跨境電子商務順利開展的迫切需要。而區塊鏈作為一種先進的協同技術,可憑借去中心化、去信任、防偽溯源、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技術有效克服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瓶頸,為構建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體系、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供應鏈智能體系、跨境物流體系、海關監管體系五大體系組成的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奠定基礎。在這個生態圈中,區塊鏈技術位于底層并支撐五大體系協同運轉,綜合服務平臺體系通過區塊鏈基礎數據存儲平臺與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供應鏈智能體系、跨境物流體系進行數據信息對接,把區塊鏈存儲的交易信息隨時隨地提供給海關監管部門,而海關監管部門則根據跨境物流體系內部區塊鏈存儲數據進行貨物監管與貿易追蹤。與此同時,為更好地借助區塊鏈技術推動中歐跨境電子商務順利開展,還須正視區塊鏈技術自身欠缺,既要重視技術創新也要重視綜合權衡,既要注重外部約束也要注重內部防范,要從中歐跨境電子商務長遠發展出發制定統一的區塊鏈標準,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區塊鏈交易效率,降低區塊鏈安全風險。
關鍵詞:中國;歐盟;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區塊鏈
一、引言
歐盟作為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一直都是我國非常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也是歐盟重要的出口市場和主要的進口來源地。多年來,無論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領域,還是在跨境電子商務領域,中國與歐盟始終保持著十分密切的貿易關系。基于中歐雙邊貿易互補優勢,中歐經濟合作得以全面深化,極大地推動了雙方在金融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協同合作。我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自由貿易區等一系列經濟舉措和歐洲“容克計劃”的實施,在為中歐跨境貿易帶來利好消息的同時也促進了雙方在多個領域的共贏與新的經濟合作。
歐洲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歐盟與中國商品貿易額達5150億歐元,占歐盟對外貨物貿易總額的14.9%,僅次于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額。從發展趨勢看,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額自2011年以來呈現出下降趨勢,而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額占比則從2000年的5.5%增加到了2016年的14.9%,增長了近三倍。2017年1月到9月,歐盟對中國的出口額同比增長18.8%,相應的進口額增長9%。中歐貿易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不過,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略顯滯后。在2015年中國出口電商目的地市場分布中,歐盟僅占總交易額的17%,交易額為977.96億歐元。其主要原因正如歐盟電商協會公共事務主任馬丁·霍斯所說的那樣,由于中歐之間運輸距離較長,歐盟消費者認為從中國購買商品不僅存在不安全因素,而且缺乏良好的追蹤溯源系統,退換貨渠道不完善,法律保障欠缺。此外,歐洲消費者還擔心跨境銷售存在網絡欺詐和支付風險等方面隱患,加之中國與歐盟各成員國之間在語言文化、法律法規、消費者權益與隱私保護等方面存在差異,更是嚴重制約了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近幾年,脫胎于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以其獨特的去中心化、去信任、防偽溯源和智能合約等技術有效突破了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為電子商務發展培育了可靠的技術生態環境。本文從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困境出發,提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理論框架。該生態圈包含五大體系,分別是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體系、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供應鏈智能體系、跨境物流體系和海關監管體系。
二、研究現狀
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中歐貿易始終都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但探討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的文獻卻寥寥無幾。其原因在于,盡管歐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先驅和倡導者,但其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卻比較滯后,只是近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田蘊[1]指出,中歐跨境電子商務是歐債危機背景下依賴中歐貿易生存的中小企業新的發展出路。王娟娟等[2]探討了“一帶一路”經濟區電子商務的新常態模式,對促進以中國為主導的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李佳峰[3]研究了“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班列的優化對策,為進一步推動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物流支持。相關文獻中研究跨境電子商務對中歐貿易意義和作用的偏多,針對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瓶頸提供策略方法的較少。
隨著國內外學者對區塊鏈技術關注度的提高,相關研究已經深入到互聯網、供應鏈、物流、金融、教育、醫療以及能源等各個領域。其中,電子商務作為集互聯網、供應鏈、電子支付、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商流于一身的商務活動,位于數字虛擬貨幣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支撐電子商務的正常運行,而且能夠解決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瓶頸等一系列問題。楊興壽[4]創新性地設計了基于區塊鏈的點對點電子商務系統,避免了因中心化平臺的存在而轉嫁給消費者的運營成本。丁慶洋等[5]構建了區塊鏈電子商務產品追溯和防偽模型。張衍斌[6]闡述了電子商務在供應鏈、物流、電子支付、政府監管等方面的區塊鏈解決方案。丹尼斯(DennisR)等[7]研究了P2P模式下的商家信譽評價信息可追溯系統。肖布(SchaubA)等[8]提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客戶隱私保護系統。上述文獻均對區塊鏈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唯一的遺憾是沒有體現出區塊鏈技術在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的優勢和解決方案,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區塊鏈研究還是空白。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緊抓中歐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痛點,從實際問題出發,結合區塊鏈技術構造中歐跨境電子商務新生態體系。
三、區塊鏈核心技術
(一)點對點組網方式
點對點組網方式意味著整個網絡沒有中心節點。網絡中的每個節點平等分布于系統內部,并獨立參與系統運作,系統交易信息在各節點之間互為備份。這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組網方式不僅可以保證整個交易系統的安全性,有效防止中心節點或單一節點損壞所導致的整個網絡的癱瘓,而且能夠從經濟上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
(二)時間戳技術
嚴格來講,時間戳并不是一項新的技術。然而,把時間戳應用到區塊鏈上卻無疑是一種技術創新。時間戳賦予區塊鏈時間維度,每個節點都會通過加蓋時間戳的方式把交易信息的寫入時間記錄在區塊中,各區塊最終按照時間戳的時間順序連接成一條主鏈,且交易數據和寫入時間將永久記錄于區塊鏈中。上述特征可確保區塊鏈是一個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數據庫系統。
(三)非對稱加密技術
非對稱加密技術采用公鑰和私鑰兩個非對稱的密碼對數據進行加密或解密。其中,公鑰對所有節點公開,私鑰嚴格保密。使用公鑰或私鑰加密是為了確保傳輸數據的可靠性,而接收端數據解密是為了確保數據傳輸的準確性。非對稱加密技術有助于區塊鏈在網絡認證、信息加密和數字簽名等方面的應用。
(四)分布式共識算法
分布式共識算法是一種能夠促使分布式網絡節點達成共識的算法,將之應用于完全去信任的環境,可以充分解決去中心化網絡中各節點間的信任問題。比較常見的共識算法包括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授權股份證明機制等。
(五)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通過編程的手段來實現合約條款的自動執行。實際上,智能合約是將可編程功能嵌入區塊鏈,借助條件觸發機制,按照預先設置的指令確保區塊鏈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應用。同時智能合約本身所具有的可擴展性有助于區塊鏈向智能監管、智能物流、智能交易等經濟社會系統縱深發展。
四、基于區塊鏈的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
(一)基于區塊鏈的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總體框架
中國和歐盟的貿易市場環境和貿易市場結構存在差異,為順利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必須建立和諧、統一的貿易生態環境。區塊鏈作為一種先進的協同技術,可以借助去中心化、去信任和共識等機制有效解決中歐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中存在的差異,為構建協同合作的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奠定基礎。本文構建了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體系、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供應鏈智能體系、跨境物流體系、海關監管體系五大體系組成的基于區塊鏈的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參見圖1。
在本框架中,區塊鏈技術被內置于五大體系的底層,借助區塊鏈技術特征支撐五大體系協同運轉。綜合服務平臺體系需要通過區塊鏈基礎數據存儲平臺建立與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供應鏈智能體系、跨境物流體系的數據信息對接。中歐雙方海關部門根據跨境物流體系內部區塊鏈存儲的數據進行有效的貨物監管和貿易追蹤。綜合服務平臺可將區塊鏈存儲的客戶與商家交易信息隨時隨地提供給海關監管部門。
(二)基于區塊鏈的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構建
1.基于區塊鏈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體系
(1)當前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存在的問題當前,中歐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主要通過阿里巴巴、亞馬遜等知名電商平臺進行。不過,精明的歐洲消費者依然對中國產品的質量、在線支付的安全性、網上商品評價的真實性等一系列問題存在顧慮。以歐洲第三大電商市場素有“退貨王”之稱的德國消費者為例,他們與生俱來的嚴謹性充分體現在了網購上,他們始終在抱怨如今的跨境電商平臺存在夸大宣傳、客戶信息泄露、商家信息造假等諸多問題,加之近幾年中國市場惡意刷單等負面信息的傳播,更使歐洲消費者對跨境網購變得憂心忡忡。
(2)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首先,創建區塊鏈基礎數據存儲平臺,形成去中介化、防篡改、可追溯的大數據平臺。平臺內部嚴格存儲商品信息,做好與供應鏈體系的對接,使客戶可以通過數據接口查詢到商品質量、品牌認證、售后服務等信息;增強用戶體驗,按照消費者所在地對客戶進行分區,及時收集客戶有關商品的使用信息,并向潛在消費者提供身邊人群的購物和消費體驗,以真實數據取代傳統廣告。其次,借助區塊鏈共識機制,確保網絡支付的安全性,建立以第三方消費者取代中介的支付認證體系,讓具有同等地位的客戶甚至身邊的人充當監督者,使支付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感,同時采用區塊鏈非對稱加密技術充分保護消費者個人隱私,使之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消費。其三,嘗試建立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這類平臺有別于當前的電子商務平臺(如OpenBazaar2.0等),通過去中介達到去除第三方管理運營成本的目的,真正實現點對點購物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可避免因一國電商公司充當雙方貿易的管理者而在文化差異、法律法規、地域保護等方面產生主觀偏差,可通過區塊鏈共識機制衍生出所有消費者共同管理、共同監督的模式,從根本上體現交易成本的最小化,為客戶帶來福利的增加;趨^塊鏈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可參見圖2。
2.基于區塊鏈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1)當前電子商務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信用危機一直困擾著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盡管我國政府與企業始終都在著力完善電子商務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但受國內市場大而散、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短等特點影響卻收效甚微。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歐洲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則以高效、透明、嚴格、全面著稱,能夠切實保護好個人隱私。中歐雙方信用風險管理水平的差異嚴重影響了中歐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更好地解決信用問題,可摒棄傳統做法,從技術層面引入區塊鏈共識機制,構建中歐跨境電商信用風險協同管理體系。
(2)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首先,創建區塊鏈信用數據存儲子庫,并將之內置于區塊鏈基礎數據存儲平臺。該子庫是一個開放共享、無法偽造篡改、可追溯的數據庫系統。其次,建立跨境征信平臺,借助區塊鏈共識機制客觀征集商家、客戶信用信息。其三,創立基于智能合約技術的信用評級機構,將中歐雙方公認的行業規范、質量標準、產品規格等寫入代碼指令,界定商家信用級別。其四,建立公共信用服務中心,完成信用查詢、信用擔保、信用監管、信用保障等一系列輔助與協調工作;趨^塊鏈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可參見圖3。
3.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智能體系
(1)當前供應鏈存在的問題
如今,跨境電商供應鏈的發展明顯滯后于跨境電子商務的整體發展。與歐洲供應商相比,我國企業生命周期往往較短,缺乏歷史沉淀,品牌效應不強,供應鏈管理不夠規范。盡管中國的低價供應尚能在國內占據一席之地,卻很難在歐洲供應鏈高度完善的情況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中歐跨境供應鏈依然停留在供應階段,并沒有真正達到供應鏈中“鏈”的層次。供應鏈的信息化、品牌化、高效化、服務化、規范化是跨境供應鏈贏得市場的基礎和重要目標。要通過供應鏈革新,確保消費者能夠體驗并獲得良好的商家信譽、高品質的商品和優質的售后服務。
(2)基于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首先,在區塊鏈基礎數據存儲平臺內部建立子庫共享和存儲供應鏈數據信息。其次,以時間戳技術為基礎創建產品信息追溯平臺,從原材料到生產加工再到出廠銷售的各個環節都要有據可循。其三,確立中歐統一的產品標準、認證和標識,由智能合約技術進行備案。其四,利用區塊鏈溯源防偽特征構建供應鏈追蹤平臺,定期追蹤供應鏈各環節產品信息并反饋給智能合約平臺,由智能合約平臺判定其是否異常,進而按照預設指令實施處罰。其五,成立供應鏈協同中心,通過共識機制協調供應鏈各平臺間關系,確保各環節協同參與、數據公開透明、系統資源整合合理、客戶無障礙查詢等;趨^塊鏈的供應鏈智能體系可參見圖4。
相關論文推薦:區塊鏈引領電子商務新變革
摘要演脫胎于比特幣的底層支持技術——區塊鏈,隨著加密數字貨幣的飛速發展,其自身具有的去中心化、時間戳、透明性、時序性、抗篡改、防偽溯源、安全和可編程等特性引起了各大財團及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新技術為之創新。區塊鏈與電子商務經濟的融合將有助于解決電子商務發展中的諸多問題,甚至將為電子商務帶來根本性的變革。文章在總結區塊鏈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介紹了區塊鏈在現有的電子商務模式下創新應用,剖析了去中心化的電子商務新模式,探討了基于區塊鏈的政府對電子商務貿易監管的技術突破。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