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0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文章通過簡要介紹區塊鏈的概念和特征,重點對區塊鏈應用于版權保護、音樂和電影產業進行討論,分析區塊鏈應用于文化產業的優勢與挑戰,提出不斷完善技術,靈活去中心化,統一法律標準,轉變大眾觀念和普及區塊鏈知識,為基于區塊鏈的文化產業應用落
[摘 要] 文章通過簡要介紹區塊鏈的概念和特征,重點對區塊鏈應用于版權保護、音樂和電影產業進行討論,分析區塊鏈應用于文化產業的優勢與挑戰,提出不斷完善技術,靈活去中心化,統一法律標準,轉變大眾觀念和普及區塊鏈知識,為基于區塊鏈的文化產業應用落地提供思路,致力于促進我國文化產業長久健康發展。
[關鍵詞] 文化產業; 區塊鏈; 應用
1 引 言
改革開放以來,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十三五”時期更是提出了到 2020 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還比較滯后,存在盜版問題嚴重、創新不足、融資困難、創作者收益低、小歌手發歌難等痛點。而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科技,其去中心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無須信任等特性為這些痛點問題的解決找到了途徑,為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2 區塊鏈概述
2.1 區塊鏈的概念
區塊鏈包括金融和技術兩個層面,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區塊鏈可以看成一個分布式的全民記賬的超級賬本; 從技術角度看,區塊鏈是依托于加密算法、時間戳、智能合約、共識機制等現有技術的創新應用方式。 2.2 區塊鏈契合文化產業現狀的特征
2.2.1 基于共識機制的去中心化
區塊鏈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全網呈分布式結構,任何決策都由所有節點通過共識機制共同完成,不存在控制整個系統的中心節點。區塊鏈使得互不信任的各方可以不通過任何中介機構實現點對點直接交易,可以解決當前文化產業中交易流程繁雜、中介組織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
2.2.2 基于加密算法的不可篡改性
區塊鏈由區塊構成,區塊與哈希值一一對應,如果一個區塊被修改,其后面所有的區塊必須同時都被修改,否則修改無效,而要想同時修改多個區塊必須控制系統中 51% 以上的節點,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可以應用于版權糾紛、交易的真實性證明等。
2.2.3 可追溯性
當有信息被寫入區塊鏈時,全網所有節點都會收到通知,一一驗證,生成時間戳,時間戳用一串序列標志某一刻的時間,唯一且不可偽造。區塊鏈可以永久地儲存系統全部的歷史數據,每一條交易數據都可以通過時間戳的鏈狀結構被追蹤和查詢到。這一特性可以解決文化產業中溯源難、舉證難、索賠難等問題。
2.2.4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一套由計算機代碼組成的承諾,當預先設定好的條件被觸發時,自動代表各簽署方執行相應的合同。智能合約還可以通過提供服務或發行資產來獲取和使用資金,實現在特定日期的自動清算結算,為文化產業中各行業融資難、資金結算效率低、合同欺詐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3 區塊鏈在文化產業的應用探索
2017 年區塊鏈技術相關應用在全球呈現爆發式增長,在文化產業的應用也快速展開,涵蓋版權、新聞、音樂、電影、游戲等各大領域。以下從應用相對較多的版權保護,音樂和電影產業兩方面展開討論,分析區塊鏈在文化產業的應用優勢與現狀。
3.1 版權保護
目前文化產業中的版權保護機制主要有以下痛點:
一是版權登記效率低。按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作品的著作權以作品完成為標志,不論是否進行版權登記作者都依法取得著作權。版權登記的一般流程為: 收集申請材料—遞交版權局—交費—受理—審查—發放證書。從申請到得到證書,周期通常為一個月,費用高,手續繁雜。這就使得大量的作品如原創音樂、微信訂閱號文章、網絡小說等沒有進行版權登記,發生糾紛時連最初的證據都沒有。
二是盜版侵權盛行。不同于傳統的盜版侵權模式,文化產業進入互聯網時代,內容的復制不需要任何成本,傳播環境依托于無形的信息載體,是侵權現象滋生的溫床。并且,由于司法管轄具有地域性和國籍性,侵權者利用法律漏洞打擦邊球,在海外設置服務器; 利用法律的時滯效應打時間差,發現風吹草動就暫時下架盜版內容,而后再重新發行。司法取證困難,維權成本高,小微個體或企業的訴訟成本甚至要高于能得到的補償,紛紛放棄維權,盜版現象更加猖獗。根據艾瑞咨詢和 Digital TV Research 發布的報告,2016 年,我國網絡文學正版付費收入因盜版侵權損失共達 79. 8 億元,愛奇藝、優酷等流媒體視頻網站因盜版損失高達 280 億元,嚴重影響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區塊鏈的時間戳可以為版權所有者提供存在性證明,無論是圖片、音樂、影像或其他數據都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存儲。作為全球共享的分布式賬本,區塊鏈解決了司法管轄的區域性問題,嚴重打擊了盜版行業的投機行為?勺匪菪员WC了作品流通過程中的全程追溯,需要時可及時提取數據,維權舉證不再困難。我國為提高版權保護水平正積極融入區塊鏈技術,中國版權鏈智慧保險箱 4. 0 和區塊鏈數字版權服務 App “版權家”相繼上線運營,3 分鐘即可完成數字版權申請填報提交。
3.2 音樂和電影產業
傳統的音樂人都離不開唱片公司這個中間商,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平臺。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創作人即使通過音樂平臺發行了歌曲,還要面對詞曲版權代理方、制作方、平臺的層層分銷,最后得到的收益微乎其微。美國著名歌手 Taylor Swift 2014 年將她的歌曲從 Spotify ( 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體音樂平臺) 撤出,就是因為沒有得到與創作價值相符的回報。
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行業同樣問題重重。從收入分配的流程來看,影院提供放映服務,從消費者處率先取得票房收入,然后向國家上繳稅金,剩余部分在影院、院線、發行商、制片商之間按比例分成。流程并不公開透明,可操作性強,使得制作人不能得到與價值相符的回報,創作熱情減退。另外,正如在金融領域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常態,文化產業領域也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真正有實力的創作者籌集不到資金,被大公司壓榨,作品知名度低。
區塊鏈利用其去中心化、公開透明、智能合約等優勢可以幫助文化產業擺脫上述困境,將創作者和消費者直接聯系起來,讓利益回歸內容創作者。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產業鏈流程為: 首先,區塊鏈不會區分大型公司或創作個體,任何人都可以將內容上傳到區塊鏈,自主確定價格和分銷方式。其次,通過智能合約和時間戳,會準確記錄作品的每一次點擊、下載、轉發和支付等過程,避免了現有體系中的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現象。最后,創作者可以立即得到收入而不是要等待幾個月甚至更久。
目前,國外正在積極探索基于區塊鏈的應用落地項目,比較典型的有音樂與區塊鏈結合的平臺 Ujo Music 和影視與區塊鏈結合的平臺 Singular DTV。Ujo 可以幫助音樂家用區塊鏈發行作品,并且粉絲支付的錢會自動分配給音樂家。而在 SingularDTV 平臺上,創作者還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融資,可以達到幾小時完成籌資目標。國內區塊鏈與影視結合的最早探索是 2016 年的影人街區塊鏈應用,截至目前已為多部電影籌資成功并上映播出。2018 年,華視影業也進入區塊鏈影視應用開發。區塊鏈運用公開透明、不可更改的數據、標準化的智能合約,把權力放在藝術家的手中,保證藝術家、創作者利益最大化,極大地提高了創作積極性。
4 區塊鏈應用于文化產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建議
4.1 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缺陷
首先是安全性問題。雖然要篡改區塊鏈上的數據需要掌握系統 51% 以上的算力,但近年來不乏被黑客攻擊的事件發生,未來隨著計算機等技術的提升,這一缺陷將更加明顯。其次,區塊鏈的不可篡改也就意味著難以修正,若用戶不小心寫入了錯誤的數據,或者作者想修改定價及分銷方式等,通過傳統的中間平臺可以輕松更改,而在區塊鏈上卻很難實現。
應該意識到區塊鏈還是個新興技術,不應忽視區塊鏈技術現有的漏洞,應不斷完善其算法,找到其最合適有效的加密技術和共識機制。例如可以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允許修改數據,2018 年 2 月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研制出了允許修改區塊鏈協議的系統。
4.2 對中心組織的威脅
區塊鏈損壞了諸如版權代理商、唱片公司、音樂平臺等中間機構的利益,給其帶來了巨大挑戰。但區塊鏈在廣泛的應用中并不是為了去掉中心,而是致力于提高大眾的利益,讓更多普通人不再為信任問題擔憂。去中心化可以和弱中心化、多中心化靈活選擇,現有機構、組織和平臺等應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與區塊鏈結合,尋找轉型過渡的新機遇,共同推進文化產業的現有商業機制發展。
4.3 區塊鏈與我國法律政策的協調
目前,與區塊鏈結合的應用大多都是由企業開發自己的交易幣,比如 Ujo Music 通過以太幣進行交易,SingularDTV 則是發行 SNGLS 代幣,這些加密貨幣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其認可度在各國也不一。如白俄羅斯政府就立法承認加密貨幣、ICO 等相關事務的合法性,而在中國則一直嚴厲打擊,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聲叫停 ICO。由此可見,區塊鏈應用進入我國的文化產業一定程度上和國家現有某些法律政策相沖突,但法律打擊的絕不是區塊鏈技術,而是以新科技為口號的非法投機炒作行為。
建議我國應盡快建立國家層面的合法的數字貨幣,并出臺相關法律監管方案,統一標準,以便使區塊鏈技術能得到合理健康的利用。
4.4 群眾對新技術的接受度
“數字盜版”的 “免費午餐”不僅帶來了文化產業的蕭條,也使人們養成了錯誤的觀念。以音樂領域為例,免費聽歌已成為一種習慣。區塊鏈要求每個人聽音樂必須為之付費,這會導致原本可以免費聽到大部分歌曲的人難以接受。并且,區塊鏈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多人不理解其真正原理和用途,底層人群更是無法接觸甚至沒有聽說過區塊鏈。
所以,當前個人急需從自身出發,轉變觀念,培養版權意識,尊重創作者,使為文化付費成為一種習慣。國家可采取高校引入區塊鏈教育課程,在全國進行區塊鏈知識講座等普及區塊鏈知識。2017 年年末區塊鏈科普中國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繼舉行,國內首冊區塊鏈科普圖書的問世,對區塊鏈知識的傳播,應用場景的落地起到了促進作用。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市場》(旬刊)創刊于1994年,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吨袊袌觥纷谥甲屖澜缌私庵袊袌觯屩袊髽I邁向世界市場。主要設有:本刊特稿、前沿理論、區域與城市經濟、財政與金融、產業經濟、企業戰略、管理科學、市場營銷、財稅審計、物流與供應鏈、創新創業、數字經濟等方面的信息。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詢在線編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