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長興縣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改革

發布時間:2019-12-0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長興縣作為全國首個獲批的湖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單位,緊緊圍繞自然生態空間保護、生態環境監管、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用途管制,全方位搭建登記體系、多渠道破解登記難點、重實效強化管理應用,形成了與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

  長興縣作為全國首個獲批的湖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單位,緊緊圍繞自然生態空間保護、生態環境監管、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用途管制,全方位搭建登記體系、多渠道破解登記難點、重實效強化管理應用,形成了與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充分銜接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階段性成果。

  以自然資源形態與定著關系為基準,明確自然資源類型分類和資源定義

長興縣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改革

  基于自然資源形態與及自然資源對象的定著關系對自然資源進行分類,長興將自然資源歸納為土地自然資源和地上與地下自然資源。山嶺、荒地、灘涂歸類為幾乎無定著物的土地自然資源,水流資源、森林資源、草原資源等歸類為地上自然資源,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歸類為地下自然資源,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作為一種特殊的復合型自然資源。

  目前,長興縣可確權登記有水流、森林、荒地、灘涂和礦產資源以及自然保護地 6種自然資源類型,其中,水流資源包括水利部門管理的大中型水庫和省、市、縣級河流、湖泊。以林業部門管理的樹木郁閉度 0.10以上的國有喬木林、竹林、疏林、灌木林為主(不含非自然生長的經濟林,居民點內部的綠化林木,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林木等);牡刭Y源以國土部門統計的荒草地、裸地為主。灘涂資源以國土部門統計的內陸灘涂為主。礦產資源以縣級掌握的已探明儲量的礦產為主。自然保護地包括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

  以保持生態功能完整為優先原則,擬定登記單元劃分規則

  研究形成了以審批范圍為依據,結合“生態功能完整、空間連片集中、行使代表主體單一、保護開發統一、繼承整合各類界線”的登記單元劃定原則,把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分為單一類登記單元和自然保護地類登記單元兩大類。單一類登記單元包括水流、森林、荒地、灘涂、礦產等自然生態空間,登記單元內的自然資源類型分別以水流、森林、荒地、灘涂、礦產資源為主。其中,河流、水庫與湖泊,有管理范圍線,以管理范圍線確定登記單元邊界。無管理范圍線、有征地線的,按征地線確定邊界;管理范圍線與征地線都沒有的,按照二十年一遇洪水位線確定邊界。自然資源主導類型為森林、空間上保持集中連片、生態功能保持完整的區域,可設定為森林登記單元。設定為國有林場的,以國有林場使用權界線,作為登記單元界線。未設定國有林場,但劃定了生態公益林的,以生態公益林界線為基礎,兼顧納入相鄰森林資源,劃定登記單元邊界;其他的,則以集中連片的林地與非林地地類之間的邊界線,作為登記單元邊界。已探明礦產資源儲量范圍的地面垂直投影劃分登記單元邊界。自然保護地類登記單元主要是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為主,原則上采用自然保護地的審批范圍線作為登記邊界,同時考慮自然保護地審批范圍線與管理線、保護線、征地線疊加形成的最大范圍線作為登記單元邊界。

  以“登記單元+資源區塊”為編碼形式,擬定登記單元編碼規則

  以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和登記單元內的資源區塊為編碼對象,依據《信息分類原則和方法》(GB/T 7027-2002),采用“七層 23位碼”結構,即登記單元“四層 15位碼”+資源區塊“三層 8 位碼”,具體為“縣級行政區劃代碼+登記單元事權等級代碼+登記單元類型代碼+登記單元順序號+資源區塊立地權屬代碼+資源類型代碼+資源區塊順序號”。其中,行政區劃代碼 6位,長興縣為“330522”;登記單元事權等級代碼 2位,表征登記單元內國家所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行使層級,包括國家、省、市、縣 4個層級;登記單元類型代碼 2位,包括自然保護地、水流、森林、礦產等;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順序碼 5位,碼值為 00001-99999;資源區塊立地權屬代碼 1位,表征資源區塊內國家所有自然資源所依附土地的所有權類型;資源類型代碼 2位,表征資源區塊所屬的資源類型;資源區塊順序號 5位,碼值為 00001-99999。

  以兩級登記簿框架為基礎,豐富完善自然資源登記簿內容設計

  結合相關部門的管理數據和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情況,在國家試行的自然資源登記簿基礎上擴展資源區塊登記內容,分級記載自然資源的自然、產權和管理三類屬性,形成了“登記單元”+“資源區塊”兩級結構的登記簿框架。在明確各類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指標體系和計量單位的基礎上,在“資源區塊”級安排表征其實物數量與質量、功能、管制的登記項目,為未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監管工作提供完整基礎數據支撐。自然資源數量方面:除“土地面積”作為共同指標外,水流、森林資源的是河流徑流量、水庫庫容、林木蓄積量,計量單位為立方米;荒地、灘涂資源數量指標為土地面積,計量面積為平方米;礦產資源的數量指標為礦產儲量,計量單位為噸或立方米。自然資源質量方面:水流資源質量指標為“水質等級”,森林資源質量指標為“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荒地、灘涂資源質量指標為“土壤質量”;固體礦產資源質量指標為“礦物占比”,油氣礦產質量指標為“甲烷占比”,地熱質量指標為 “出水溫度”。生態功能方面:水流以“水功能區類型”和分布、森林以“亞林種”表明單元內各區域的生態功能定位,以“生態功能指數”和“健康等級”表征森林單元的生態質量。自然資源用途管制方面:重點反映自然資源的生態功能定位、用途管制、生態紅線等。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功能、公共管制要求等屬性內容的調查以相關部門基礎數據分析提取為主,并由相關部門進行補充完善和確認。

  以“立地權屬類型”為切入點,厘清自然資源權屬狀況

  著眼于國家權益保護和有效實施生態監管,實行土地與地上、地下自然資源的國家所有權一體登記,以土地所有權權屬為基礎,對于自然資源單元內存在不同權屬的情形時,在“資源區塊”層要素中引入“立地權屬類型”登記項,依事實記載資源區塊存在的“國有”“集體所有”“未定(存在權屬爭議等情形)”三種土地所有權現狀情況。“立地權屬類型”的引入,對于自然資源單元內不同權屬共存,在登記簿予以關聯記載,今后通過限制性保留、等價置換、合法征用等調整機制逐步解決權屬邊界爭議等問題。

  以“資源區塊”“管制分區”為依托,體現生態保護和用途管制內容

  在登記簿上引入“資源區塊”“管制分區”子層,對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要求和用途管制內容加以記載。“資源區塊”主要記載:登記單元內共存的各類型自然資源生態價值、資產價值、管制要求的屬性內容。“管制分區”主要記載:生態保護紅線、土地規劃的“三界四區”(規模/擴展/禁建邊界、允許/限制/有條件/禁止建設區)、自然保護區的 “三區”(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水流的“四線”(岸線、堤線、管理線、保護線)、環境功能區劃等矢量范圍、管制要求和時效信息,使自然資源的管護管控信息一目了然。

  以確權登記系統為載體,實現自然資源初始登記功能

  開發了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核心軟件系統,由自然資源確權調查數據庫管理子系統、自然資源統一登記子系統構成,并能與不動產登記管理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初步實現了自然資源首次登記和查詢統計功能。自然資源確權調查數據庫管理子系統由六大功能模板、六大圖層和二個目錄組成(自然資源數據導入、登記單元統計、自然資源編碼、資源類型統計、單個登記單元統計、三維視圖等六大功能模板;自然資源單元、資源區塊、所有權權屬、公共管制、不動產權利、行政區塊六大圖層;登記單元目錄、數據目錄二個目錄)。自然資源統一登記子系統由業務辦理、查詢統計、流程管理、系統設置、個人管理五大業務功能組成。

  以支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焦點,探索登記成果應用方向

  長興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內容面向資產管理、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生態保護、生態環境監管等多個方面,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基礎支撐。登記成果確定的 “三類”邊界,為建立權責明確的自然資源產權體系、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等工作提供位置明確、分類清楚的自然資源客體。登記成果載明的自然生態空間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的功能定位,為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生態監管等制度運行提供重點和焦點。登記成果記錄的自然資源數量和質量信息,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年度更新,繼而為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提供客觀上反映自然資源變化、時間上連續可追溯、分類上統一口徑的數據支撐。

  期刊推薦:《浙江經濟》1984年1月創刊,1987年公開發行。2002年,擴期為半月刊,全年24期。在欄目設置方面,包括卷首寄語、本刊專稿、封面文章、浙經論壇、浙江時評、深度報告、熱點追蹤、數據浙江、思維亮點、學界新論、產經縱深、全球視野、商海觀潮、市縣走筆等十多個欄目。每期文章大致在23-28篇之間,近10萬字!墩憬洕分饕恼略谛氯A網浙江頻道雜志秀欄目中發布,同時在浙經網延時發布全部文章。有投稿需求的,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