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0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經濟全球化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并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海南熱帶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倉儲和運輸、配送等存在著規模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經濟全球化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并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海南熱帶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倉儲和運輸、配送等存在著規模小、技術弱等發展問題,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本文從人才培養、完善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建立熱帶農產品物流信息和技術數據庫等六個方面提出了改革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農產品物流
近年來,海南熱帶農產品產量和銷量總體呈逐年遞增趨勢。不同的熱帶農產品對物流服務體系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芒果和荔枝等水果,從田間采摘、包裝、冷藏運輸、冷庫儲藏到市場,蔬菜從田間采摘、田間預冷、冷藏運輸、冷庫儲藏到市場,每個環節對物流服務體系的要求極高,一旦某個環節的溫度、濕度沒把控好,就會變質、腐爛或凍傷。
熱帶水產品也要有專門完善的運輸、配送、保鮮等物流服務體系,才能確保鮮活的水產品到達消費地后依然鮮活。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海南)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過程中,海南熱帶農產品市場對產品和服務品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從而對物流運輸設備、運輸和保鮮技術的配套設施、冷藏設備設施、冷藏技術等要求也會不斷提高。
1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的現狀
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是指能為熱帶農產品提供物流服務、能把物流各個環節上的功能有效結合在一起,使每個環節更有效、更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優點,從而組成一個完整體系的總和。從物流服務體系的各個環節(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信息處理)上看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不僅是一個綜合的服務系統,而且還是一個動態系統。
1.1熱帶農產品加工企業快速發展
截至2017年,海南有222家已注冊的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各級政府積極推進建立?诹_牛山、瓊中灣嶺、定安塔嶺和屯昌城北等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其中羅牛山主要是加工豬肉產品,瓊中灣嶺主要從事檳榔加工和木材加工等,定安塔嶺主要是椰子汁加工、檳榔加工、水產品加工、果蔬加工、礦泉水加工等,一大批加工企業和物流園區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的就業。羅牛山是海南冷鏈物流加工的龍頭老大,其屠宰、消毒、分割、包裝和配送等環節都是技術領先水平。
1.2建立了完善的配送體系
海南已經建立了五大物流中心和三大物流園區,分別是?诠鹆盅笏a品物流中心、海口厚水灣國際漁業物流中心、?诙〈迕谰游锪髦行摹傊猩藤Q及農產品物流中心和瓊中綜合物流中心。三大物流園區分別是海南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區、中國—東盟熱帶農產品國際物流園區和海南最大的冷鏈物流園區羅牛山冷鏈物流園區。
2014年海南在《關于推進東南亞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設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海南將會基本建成以物流園區為主體、功能完備的物流服務配套設施,且建立與國家和東南亞物流運輸公共信息對接平臺,并建成以物流園區為依托的商業、熱帶農業、橡膠等大宗物資轉運、倉儲和交易的特色物流服務體系。
1.3改進包裝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農產品除了加工可以增加附加值之外,改進包裝也是一個可以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的方式。長時間以來,海南很多的包裝都是依靠外省提供,導致包裝環節成本高、利潤少。不管是從原料還是包裝生產企業海南都有資源,原料可以用甘蔗渣、玉米秸稈和廢棄的塑料等,成本低且易得到。據統計,到2013年為止,海南已擁有150家包裝印刷企業,隨著包裝技術越來越先進和規范化,海南本土的包裝印刷企業在海南農產品包裝市場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1.4改建路網提高了運輸能力
海南公路通車里程達1.7萬余公里,形成“三縱四橫”的框架與格局。截至2017年底,海南鐵路總營業里程達1033公里,時速200公里及以上鐵路653公里,占63.2%。物流運輸主要有公路、鐵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海南物流主要以公路運輸和海運為主,外銷國內和出口的熱帶農產品主要以多式聯運的方式為主,有公路—水運—鐵路—公路、公路—水運—公路、公路—航空—公路等形式。統籌海南公路網的建設,積極利用國家購車優惠等專項資金政策,提高車輛的使用率,避免車輛返程空駛。
2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近幾年雖然得到了較快發展,但仍屬于開發和建設階段,存在著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物流功能比較分散、配送體系不健全、相關物流人才短缺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
2.1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海南除了環島高速和海榆中線,東線由海口作為起點經過定安、瓊海、萬寧、陵水,終至三亞全程243公里;西線由?谧鳛槠瘘c經過臨高、儋州、東方、樂東,終至三亞全程347公里;中線經過定安、瓊中、五指山、保亭,全程約250公里;除了這三條主干道外,各市縣、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道路等級低且路況差,極易造成熱帶農產品運輸、駐留時間過長問題,從而增加運輸成本,及造成農產品損耗。并且海南熱帶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包裝等技術單一,很多農產品都是經過簡單加工和包裝就推向市場。
2.2物流功能比較分散
物流的基本功能是運輸、裝卸搬運、配送、倉儲、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目前在海南這些物流功能還沒有被完全發揮出來,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物流服務體系。目前在海南的有京東和蘇寧易購等物流企業,但能很好的把這七大功能結合起來用的物流企業還不多。目前,海南環島高鐵的建成并與海南的兩大機場形成了無縫連接,如果全島物流的各個功能間也能建立無縫對接,將大大促進海南物流體系的建立。
2.3配送體系不健全
近幾年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備受物流企業的關注,配送體系不健全會造成時間、成本的大量消耗,且效率低下。如今的快遞行業已經在嘗試網點自提,也有部分快遞企業能做到送貨上門,如順豐、京東等。建立和完善城鄉物流配送網絡,增加物流倉儲設施、配送車輛、配送網點和配送人員,鼓勵蜂巢取件、就近駐點提貨等智能物流的發展,能夠提高配送效率,促進物流“最后一公里”短板問題的解決。
2.4相關物流人才短缺
近幾年海南物流業發展迅速,但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短缺,省內各高校開展物流相關專業教育的時間又稍晚,使得物流專業人才和物流業人才需求之間存在供需矛盾,成為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健全快速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目前島內物流崗位需求大,崗位空缺率都在30%以上。各物流企業對物流人才的招聘,一般是以儲備干部、物流助理、物流專員和倉管員等基層工作崗位為主,人員流動性大、工資低、學不到專業和管理技術、發展前景缺乏可預知性,使本就已短缺的物流專業人才市場上應者寥寥。加之畢業生缺少工作經驗、實操能力較差,無法滿足企業對物流人才的即時需要,很多人被拒之門外,沒有機會進入物流行業就業。
2.5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目前海南農產品的種植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且農戶文化水平較低,對農產品的采摘、加工、分檢、保鮮、包裝及物流倉儲等環節知識的了解少之又少,政府對此項工作尚未很好地發揮培訓、指導和宣傳的作用,對基層農民協會和熱帶農產品物流加工企業關注和支持較少,使農戶與三大物流園區、五大物流中心、?诰C合保稅區和洋浦保稅區內的物流企業缺少有效溝通、連接,政府有關部門需要把工作做細、做精,做好服務,政策引導、專項資金支持,將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健全、完善起來,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做好基礎保障工作。
3創新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的對策
隨著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不斷推進,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量、物流項目、目標客戶、業務流程和標準等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創新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必須有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措施。
3.1加大物流人才培養的力度
政府應發揮積極作用,鼓勵高校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辦學水平,高水平地培養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為優秀物流人才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一是校企合作為物流行業企業定向培養專業的物流人才,學校的理論知識和企業的實踐要求相結合,培養適應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二是政府鼓勵行業企業舉辦培訓機構,對相關從業人員和農戶進行技術培訓,為行業企業提供掌握現代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意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三是學校、政府和企業三方建立穩定、良好互動的合作關系,建立實訓基地,學校招錄培養學生、政府出臺鼓勵政策、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實訓平臺,共同為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業培養有技術、有學識的專業綜合型物流人才。
3.2完善現代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
根據海南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市場需求及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要求,建立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集約化、智慧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降低物流成本,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提高社會物流運行效率。繼續設計布局全島合理、覆蓋廣泛、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使重要樞紐節點的物流服務功能更加完備,城鄉配送體系更加健全。通過政策引導,引進和形成一批技術先進、模式創新、競爭力強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鼓勵物流企業一體化運作,增強網絡化經營能力,提升供應鏈管理服務水平。
根據海南區位、交通和市場布局,加快發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共同配送等先進物流運輸組織方式,廣泛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提升全島熱帶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標準化、集裝化和便捷化。
3.3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
精心清查當前海南的各類物流基礎設施數量和質量、利用率和使用現狀,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加強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重點關注各個物流節點的無縫連接,加強橫向聯動、有機銜接,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公路、鐵路、民航、內河和海運線路及車站、機場、碼頭、站場、倉儲等設施,鼓勵和支持物流企業利用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城鄉配送網絡、農產品冷鏈物流、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等物流項目和設施。
根據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前景預測,充分考慮城鄉物流業的融合發展,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連通建設,布局和完善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綜合物流樞紐,統籌推進公路、鐵路、水運等基礎設施無縫銜接。依托重要交通樞紐、物流集散地規劃建設或改造升級集運輸、倉儲、配送、信息交易于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基地。引進國內外的先進物流服務體系技術和管理經驗,建立健全適應海南本土需要、具有海南特色的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技術應用體系、管理機制體制。
3.4把握海南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的良好機遇
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全島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背景下,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又將迎來新的機遇。隨著海南逐漸推進各項改革探索,對標國際標準、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海南熱帶農產品市場結構、市場需求、市場規模以及物流倉儲標準、出入境條件、檢驗檢疫標準、產品配送等都將有較大的變化。一方面政府要根據發展趨勢做好規劃、設計,提前做好交通、電信、充電加油站等基礎設施及網點建設,做好政策引導;另一方面行業企業更要做好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的技術引進開發與應用研究,提高管理能力,加強統籌規劃,提升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的整體效率與效益。
3.5全力打造海南熱帶農產品品牌
海南熱帶農產品品牌不少但知名品牌不多,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知名品牌更少。做好此項工作,政府要做好規劃和引導,引進和培育先進、優質熱帶農產品品種,提高種植業、養殖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能,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熱帶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倉儲和物流企業發展,提升各個環節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不斷擴大海南熱帶農產品市場范圍和市場需求,從而促進相關物流業務量的增加和擴展。在每年舉辦“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等大型展會的基礎上,不斷增加展示、宣傳和推銷海南熱帶農產品的平臺,打造海南綠色、生態和有機的熱帶農產品品牌形象,樹立國際品牌意識,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熱帶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
3.6建立熱帶農產品物流信息和技術數據庫
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發展應用的大背景下,統籌安排、使用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設備、信息等資源,同時為使客戶及時了解自己貨物的運輸節點、時間和儲藏等信息,必須建立一個統一、共享的海南熱帶農產品物流信息、技術數據庫,將每個節點的信息及時錄入數據庫,行業內、政府、客戶都能登錄了解自己需要的相關信息。
既提高了熱帶農產品物流效率、降低了成本,又方便了客戶,同時為政府做行業統計提供了適時數據。建立熱帶農產品物流信息和技術數據庫,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和相關研究機構攜手做好數據庫信息安全防范工作,加強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落實數據庫安全管理等各項網絡安全保障措施,明確網絡安全保障責任,保障數據信息安全。
參考文獻
[1]樊文斌.“全域旅游”視角下大連旅游專項規劃探析[J].規劃師,2015(2).
[2]顧淑紅,周燕蓉.精準扶貧背景下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7(8).
[3]原白云.河南省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4]許青.基于多元化運營模式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體系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8(14).
[5]張猛,張國釗.構建高校校園物流服務體系研究——基于貴州商學院[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9).
經濟師評職投稿刊物:《商業經濟研究》專業理論刊物。研究社會主義商業經濟理論,介紹企業改革和營銷經驗。主要讀者對象為商業、供銷系統管理和工作人員、經濟理論工作者及經濟院校師生等。《商業經濟研究》主管單位:中國商業聯合會,主辦單位: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國內統一刊號:11-4105/F,國際標準刊號:1002-586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