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壟斷和競爭性行業勞動報酬的比較研究——以遼寧省為例

發布時間:2018-10-0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在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收入差距問題日益凸顯。以遼寧工資統計數據為基礎構建指標體系,分別對行業壟斷情況和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情況進行了描述,在此基礎上,采用面板數據模型對遼寧省20042015年行業壟斷程度和行業勞動報酬水平進行實證研究。

  摘要:在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發展的同時,收入差距問題日益凸顯。以遼寧工資統計數據為基礎構建指標體系,分別對行業壟斷情況和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情況進行了描述,在此基礎上,采用面板數據模型對遼寧省2004—2015年行業壟斷程度和行業勞動報酬水平進行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遼寧省壟斷性行業壟斷程度在增加、行業勞動報酬差距在擴大、行業壟斷程度對行業勞動報酬水平的影響具有決定性作用。在不同行業中,相對壟斷程度每提高(下降)一個百分點,導致相對勞動報酬提高(下降)0.04-0.11個百分點。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企分開和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可以打破行政壟斷,縮小收入差距。

  關鍵詞:壟斷行業,競爭性行業,勞動報酬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然而收入差距問題凸顯,突出表現在城鄉收入勞動報酬、行業勞動報酬差距呈現持續拉大趨勢。遼寧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龍頭老大,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占據壟斷地位,其所在行業的職工收入遠遠高于競爭性行業的職工收入,由此導致行業勞動報酬差距的變化,這是行業間工資差距的主要原因。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表》(GB/T4754-2017)實施新的分類標準,本文選取了國民經濟中13個主要以營利為目的的行業(即從全部20個門類中剔除了生產活動主要不發生在城鎮的農林牧漁業、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行業,包括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為重點研究對象,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這種選擇標準使得數據可比性得到保證,所有數據均來自《遼寧省統計年鑒》(2004—2016)和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一、行業壟斷程度及其勞動報酬差距指標體系構建

  1.對行業壟斷程度的測度

  可以從行政壟斷、自然壟斷和市場壟斷三個角度進行,F有研究發現行業行政壟斷與自然壟斷高度相關。因而,用行業行政壟斷程度可以很好地代表自然壟斷程度[1]。特別是針對我國轉型期特點,目前行業存在的壟斷并非指向企業規模,主要指向國有經濟成分對行業控制程度。所以,用行業行政壟斷程度相關指標可以很好地測度行業壟斷程度。由于不論是什么行業,所有制結構多元化、國有經濟比重下降是個必然的趨勢,因此,用行業行政壟斷程度的絕對數很難測度行業壟斷程度,本文選擇相對壟斷程度來刻畫行業壟斷程度,如表1所示,當相對壟斷程度大于等于1時,該行業為競爭性行業;當相對壟斷程度小于1時,該行業為壟斷性行業。

表1

  2.對行業勞動報酬差距

  可以從絕對工資、相對工資、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三個方面具體分析[2][3]。其中,行業職工平均工資代表該行業勞動報酬絕對水平,并用行業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極值差和極值比來反映行業勞動報酬差距。當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極值差和極值比越大,說明行業間收入差距越大;相對收入水平的變化選用相對工資來反映;行業勞動報酬模式的變化可以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進行分析,值在[-1,1],取值越接近-1,說明行業平均工資排名變化大,即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模式發生變化;反之,取值越接近1,說明行業勞動報酬模式沒有變化(具體見表1)。

  二、遼寧行業壟斷程度及其勞動報酬差距的測度

  (一)遼寧行業相對壟斷程度及其差異的變化趨勢

  根據表2,從行業相對壟斷程度看,將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7個行業歸為壟斷性行業;將采礦業、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6個行業歸為競爭性行業。

表1

  由表1可知,2004—2015年遼寧省壟斷性行業的相對壟斷程度越來越大,表明其壟斷性不斷增強;競爭性行業的相對壟斷程度越來越小,表明其競爭性不斷下降,競爭程度不斷加強。行業壟斷程度差異可以用行業相對壟斷程度的標準差來表示。由表1最后一列可知,行業相對壟斷程度的標準差由2004年的0.446增加到2015年的0.980,表明遼寧省行業間壟斷程度的差異越來也大,壟斷性行業壟斷程度在不斷增加,競爭性行業壟斷程度在下降。

  (二)基于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的分析

  1.行業勞動報酬絕對差距分析

  第一,行業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極值差和極值比變化分析。如圖1,遼寧省2004—2015年13個行業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極值差和極值比顯著增大,表明2004—2015年遼寧省行業勞動報酬差距不斷增大。如2015年金融業職工平均工資最大為100595元,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職工平均工資最小為34148元,可知金融業職工平均工資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2.946倍。第二,壟斷性和競爭性行業職工平均工資比較。

圖1

  如圖2,遼寧省2004—2015年遼寧省壟斷性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顯著大于競爭性行業職工平均工資,兩者之間的差距呈現擴大趨勢,表明遼寧省壟斷性行業普遍獲取高收入,然而競爭性行業勞動報酬水平偏低。進一步證實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歸于行業壟斷程度。

圖2

  2.相對工資的變化分析

  第一,壟斷性和競爭性行業相對工資的變化趨勢。

  由表3可知,2004—2015年壟斷性行業中除了租賃和商務服務、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的相對工資小于1之外,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的相對工資均大于1,說明壟斷性行業職工平均工資大于全社會職工平均工資;除了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相對工資有所下降外,其他三個壟斷性行業的相對工資均有上升趨勢。

表3

  競爭行業中除了采礦業的相對工資大于1之外,其他競爭性行業的相對工資均小于1,說明競爭性行業職工平均工資基本上都小于全社會職工平均工資,而且它們的相對工資都呈現明顯下滑趨勢。因此,將壟斷性行業和競爭性行業對比發現,遼寧省壟斷性行業勞動報酬水平要大于競爭性行業勞動報酬水平,而且它們之間的差距呈現擴大趨勢。

  第二,行業相對工資差異的變化趨勢。

  最近12年遼寧省行業相對工資標準差由0.442下降至0.357,說明從2004—2015年遼寧省行業相對工資水平的差異所有縮減,進一步也說明了遼寧省行業勞動報酬的差距有所縮小。結合(1)中分析,可以得到結論:2004—2015年遼寧省行業勞動報酬水平的差異主要是由壟斷性行業和非壟斷性行業勞動報酬水平的差距導致,但近年來這種差異有所縮減。

  3.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模式的變化分析

  由圖3可知,2004—2015年遼寧省行業職工平均工資兩年度間的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均大于0.95,而且有不斷增大的趨勢。因此,可以認為2004—2015年遼寧省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模式限于僵化,即壟斷性行業的地位更加穩定,壟斷性行業和競爭性行業勞動報酬水平的排名變化不大,壟斷性行業始終處于高收入水平,競爭性行業處于低收入水平。

圖3

  三、基于面板數據模型的遼寧分行業差異與壟斷程度實證分析

  (一)遼寧分行業相對工資差異和相對壟斷程度差異的相關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4—2015年遼寧省行業相對工資的標準差下降,相對壟斷程度的標準差上升,說明遼寧省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有所縮小,但是行業壟斷程度差異不斷擴大。通過兩者散點圖可知,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通過計算Pearson相關系數,可得兩者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771。通常情況下相關系數在0.6-0.8之間就可以斷定兩個變量是強相關的,因而認為遼寧省行業勞動報酬差距和行業壟斷程度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關系。

  (二)遼寧分行業相對工資和相對壟斷程度的面板數據檢驗

  1.面板數據模型檢驗

  假如相對壟斷程度對相對勞動報酬的影響規律不隨時間或行業變化,則可以通過面板數據模型較為準確地測度影響系數,而如果影響隨時間差異或行業差異發生改變,則認為面板數據模型的截距項無法通過穩定性檢驗或系數項無法通過一致性檢驗。

  四、結論及建議

  結合上述分析,得到以下基本結論:2004—2015年遼寧省行業壟斷程度的差異在拉大,壟斷性行業壟斷程度越來越高,競爭性行業壟斷程度在降低,競爭程度在加大;行業勞動報酬差距擴大,壟斷性行業勞動報酬水平高于競爭性行業勞動報酬水平;行業壟斷程度與行業勞動報酬水平基本上是負相關的,即行業壟斷程度決定行業勞動報酬水平,F實中壟斷勢力勢必減弱市場競爭,降低市場效率,導致不公平競爭,削弱經濟發展動力,加劇分配不公的社會矛盾。

  建議實施具體政策如下。第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打破行政壟斷。政府積極鼓勵競爭,推行國民待遇,放寬非公經濟和民間投資的準入門檻[4]。貫徹執行《反壟斷法》,逐步改革完善壟斷行業及國有大企業效率低、市場超強壟斷的局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通過市場競爭實現資源有效配置[5]。第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加快政企分開改革步伐,使得國企成為現代企業;加大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放寬投資空間,鼓勵非公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在市場失靈時政府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建立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第三,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收入差距。推進結構性稅收改革力度,不斷提高低收入行業及其群體收入水平,逐步縮小行業間收入差距;加大國有大型企業以及壟斷行業體制改革,尤其是提高壟斷企業、行業占有資源和市場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使得全國國民分享改革“紅利”[6]。

  參考文獻:

  [1]JeongS.RightConclusionwithWeakEvidence:AReviewoftheFailureofCapitalistProduction[J].MPRAPaper,2012(42619):1-10.

  [2]BhaduriA&VeMarglinS.UnemploymentandtheRealWage:TheEconomicBasisforContestingPoliticalIdeologies[J].CambridgeJournalOfEconomics,1990(14):375-393.

  [3]李實,萬海遠.對當前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基本判斷[J].中國經濟學人,2017(1):58-79.

  [4]張車偉,趙文.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的調整與對策[J].社會政策研究,2017(1):29-42.

  [5]吳振華,李菁.遼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分析——基于構建“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81-83.

  [6]楊玉生,孫威.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工資和利潤關系的比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87-89.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