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如何完善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制度

發布時間:2018-03-0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下面文章主要針對當前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管理模式及圖書館讀者失信問題進行探討,對公共圖書館讀者的失信行為原因進行剖析,提出公共圖書館構建和完善讀者信用管理制度及服務系統,用全新的信用管理方式做好良好的借閱方式,從而提升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有效利用

  下面文章主要針對當前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管理模式及圖書館讀者失信問題進行探討,對公共圖書館讀者的失信行為原因進行剖析,提出公共圖書館構建和完善讀者信用管理制度及服務系統,用全新的信用管理方式做好良好的借閱方式,從而提升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讀者失信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征信體系不完善,存在諸多失信行為和失信現象。承載著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功能的公共圖書館也存在失信現象和行為,如偷竊、污損書刊,書刊逾期不還等現象,這些失信行為和現象破壞了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完整性,降低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能,增加了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難度。為此,公共圖書館應積極探索讀者信用管理模式,實現日常工作的管理優化。

  1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概述

  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管理注重讀者與圖書館資源間的一種信任關系和契約關系。讀者有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權利,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義務,應遵守圖書館的規章制度、愛護圖書館的財物、維護良好有序的閱讀氛圍和環境。公共圖書館采集、評估、監管讀者的信用情況,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規范和約束讀者的閱讀行為,使讀者信守并履行與公共圖書館的承諾,從而更加全面完整地獲取圖書館的文獻資源。

  我國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征信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也在不斷探索讀者信用管理的路徑,已有一些城市將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借閱信息納入城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通過這種合作交流、彼此約束的平臺,建構讀者與公共圖書館的信任關系。還有一些城市的公共圖書館與當地公交公司聯合,只要讀者擁有公交公司的公交卡即可享受免費的圖書借閱服務,無須辦理任何手續就可以在公共圖書館的各個服務網點進行書籍借還活動。

  2公共圖書館讀者失信行為及其現象剖析

  2.1失信處罰的力度不足,難以起到震懾作用

  目前,盡管我國公共圖書館對讀者的失信行為也采取了一定的懲罰措施,但這些懲罰措施的力度極其微弱,對讀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不會造成影響和困擾,因而在讀者心中的分量相對較輕,無法起到懲戒的作用。如:對一些收入較高的讀者而言,圖書館相對偏低的賠付金額難以對其產生約束力和影響,甚至有部分讀者將一些熱門書籍、孤本、外文原版圖書等珍貴書籍據為己有,導致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流失。

  2.2公共圖書館讀者的責任意識弱化

  在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群體中,部分讀者隨意擴大自身的閱讀權利,將圖書館“讀者第一”“讀者至上”“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視為隨意閱讀的信息,以致在閱讀過程中出現失信行為。如:一些讀者無視圖書館按期歸還圖書的規定,借閱圖書逾期不還,責任意識淡薄,不僅損害了公共圖書館的形象,也損害了其他讀者的圖書借閱權利及信息獲取權益。

  2.3公共圖書館讀者缺乏法律認知和了解

  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群體中有部分讀者缺乏法律認知和了解。這部分讀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失信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僅認為閱讀失信是個人的失信行為,與法律沒有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讀者的法律意識淡薄,也是導致其出現失信行為的根源。

  3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的模式探索

  3.1基于不同的信用數據來源的讀者信用管理模式

  3.1.1與第三方征信平臺合作。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管理模式可以以第三方征信平臺為依托,以第三方征信平臺的公開、公平、公正及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滲透力,為其提供具有真實參考價值的讀者信用記錄,實現圖書館對讀者的信用分類管理。在該管理模式下,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更低的信用成本較好地實現對讀者的信用管理。另外,公共圖書館可以在該管理模式下對信用度不同的讀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待遇。如:公共圖書館對信用度較低的讀者可以實施保證金制度,對信用度較高的讀者可以免除他們的保證金或給予其他的優惠措施。這種管理模式的不足是,公共圖書館很難找到權威的第三方征信平臺合作或第三方征信平臺的信用度較低。

  3.1.2自建征信平臺。公共圖書館以館內讀者的原始信用數據為依托自建征信平臺,對有失信行為的讀者進行相應的懲處,對保持良好信譽的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這種管理模式可以較好地與公共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相貼合,使公共圖書館有自主調節和自由發揮的空間,對提升公共圖書館的信用管理效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公共圖書館自建征信平臺的不足之處是,與外界的連接和整合較為狹窄,難以對讀者的失信行為進行強有力的威懾,且與其他征信體系相分離,難以高效地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3.1.3第三方征信平臺與自建征信平臺相融合。這種模式融合了上述兩種模式,可以較好地集合二者的優點,不僅可以對讀者實現分類管理,而且還可以結合本館具體情況更好地實現對讀者的管理。如:上海圖書館就采用了第三方征信平臺與自建征信平臺相融合的模式,該館與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及螞蟻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合作,不僅提升了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能,而且還極大地提升了讀者的信用意識。

  3.2基于不同信用數據使用情況的讀者信用管理模式

  3.2.1僅限于在本館內部使用的讀者信用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具有約束性和限制性,它將讀者的信用數據信息限定在本館范疇之內,對于讀者個人的隱私有極其顯著的保護作用,可以較好地獲得讀者的信任。但該模式與外界聯系相對較少,難以有效提升讀者信用數據的使用效能,對讀者失信的行為也缺乏強有力的約束和威懾。

  3.2.2限定在圖書館體系范疇的讀者信用管理模式。讀者的信用記錄數據限定在圖書館體系內部,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體系內的公共圖書館都可以獲取讀者的信用數據和相關信息,對讀者的失信行為進行約束和限制,從而增加對讀者的威懾力,同時也能降低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平臺建設成本[4].

  3.2.3擴展到社會領域的讀者信用管理模式。該模式是將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數據信息與社會征信平臺連接,讀者在公共圖書館產生的失信行為會連接到社會征信平臺,擴大了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的價值和效應,能起到較大的約束作用。如:讀者在圖書館的信用數據信息記錄會對其社會行為和活動產生影響,失信記錄會影響其個人信貸和消費評估。由此可見,這種管理模式可以全面實現個人征信管理,對讀者有極大的震懾力,可以有效約束其行為。

  4提升公共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效能的路徑探索

  4.1提高讀者信用管理的重視度

  公共圖書館必須從根本上重視讀者信用管理,不能認為失信行為僅是個人素質缺失問題而以交納滯納金的形式進行簡單處置。公共圖書館應通過有效的宣傳方式提升讀者的信用意識,如舉辦講座、展覽、網站論壇等,增強讀者的守信觀念,樹立誠信榜樣及“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形成一種誠信的社會氛圍,更好地推動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管理[5].

  4.2完善并優化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管理數據庫

  公共圖書館構建讀者信用管理數據庫,可以從讀者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兩方面入手,全面而準確地了解讀者的信用狀況,使其成為圖書館信用管理的原始信息數據,并以此為依據,向讀者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閱讀服務。讀者信用信息內容重點記錄讀者在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記錄,包括圖書借閱歷史、超期罰款記錄、參與圖書館活動記錄、個人志愿服務記錄等,這些數據信息是個人信用評估的原始依據,為讀者的信用評級提供參考依據。

  讀者信用管理數據庫的構建可以分為三大模塊:讀者基本信息管理模塊、讀者借閱信息處理模塊、讀者處罰信息管理模塊。其中,讀者處罰信息管理模塊可以快速準確地對信用數據進行分析和決策,通過指標權重分析法及建構讀者信用評價模型計算讀者的信用等級分值,圖書館對等級分值極低的讀者可以采取適當的處罰措施,同時對等級分值較高的讀者給予一定的獎勵。

  4.3完善并優化讀者信用評價機制

  公共圖書館通過對讀者的申請評分、行為評分、利益評分、影響關聯因素評分等,形成讀者的“信用分”,實現對讀者科學、公正、合理的評價。公共圖書館要想建構并完善讀者信用評價機制,應以“獎勵誠信,懲罰失信”為基準,引入“信用分”機制,將讀者的閱讀行為納入信用評判指標體系,通過對讀者的行為分析評價讀者的閱讀行為,對其進行信用管理。

  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評價機制可以借鑒國際通行標準和制度,推行與我國公共圖書館情況相契合的讀者信用評價制度,信用等級從高到低分級劃分,并采用動態的信用評價方式,定期對讀者的信用情況進行更新,更好地完善讀者信用管理體系。

  如:晉城市圖書館構建和完善讀者信用管理體系,取消了滯納金管理制度,而采用“信用分”的管理方式,對讀者進行獎勵和懲罰,較好地改變了讀者的失信行為;溫州市圖書館和西寧市圖書館則推出了“閱讀銀行”“知識銀行”服務,向讀者發放“閱讀信用卡”,記錄讀者的閱讀信用行為,形成閱讀積分體系,對不同積分讀者給予不同權限,不僅增加了圖書的借閱量,同時有效地降低了讀者的失信行為和失信現象。

  4.4將公共圖書館的信用管理體系與社會征信平臺相連接,實現信息共享

  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管理應避免形成“信息孤島”,要將讀者信用管理納入社會個人征信平臺和體系,完成二者的連接和信息共享,使分散的信用信息連接并充分流動,更好地防范讀者的信用風險,增強讀者的誠信意識。公共圖書館通過信用信息數據共享,可以較好地震懾失信行為。如:深圳圖書館就較好地實現了信用管理的創新連接和信息共享,推行“走出去”“引進來”策略,將圖書館讀者信用與社會征信體系相連接,提振了行業的信用信心,極大地降低了圖書館的信用風險。

  5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應強化信用管理意識,提升讀者的信用管理觀念,將信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公共圖書館還應實現個人信用信息的共享,將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管理與行業、社會相融合,完善和優化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信用管理數據庫體系,體現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和思路,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分析讀者的信用情況,以提升公共圖書館的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張培鋒.圖書館開展讀者信用管理的思考[J].河北科技圖苑,2008(4):77-78.

  [2]崔英姿.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初探[J].圖書館研究,2013(2):57-59.

  [3]張秀梅.圖書館用戶信用管理組織結構設計探討[J].圖書館學研究,2010(13):40-44.

  [4]張弛.圖書館讀者信用管理建設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17):192.

  [5]陳楠.對公共圖書館開展科技查新服務的調查與建議[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7):147-151.

  推薦閱讀:探究當下圖書館閱讀應用新技巧

  現在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模式有哪些?怎樣加強對圖書館的建設應用呢?圖書館的制度對現在的閱讀有何影響等等。圖書館中的閱讀模式有哪些呢?《當代圖書館》于2004年實現全面改版后,無論在來稿數量、質量、發行量以及讀者影響等方面較前都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高。改版后的《當代圖書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對實際工作的推動與指導”的方針,在重視理論性的同時,更加強調期刊的指導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工具性。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