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8-11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財務管理論文發表了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研究,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高;I資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高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論文介紹了高校財務風險的涵義,從而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綜合財務管理水平,以及時有效地反映高校財務風險狀況。
這篇財務管理論文發表了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研究,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高;I資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高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論文介紹了高校財務風險的涵義,從而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綜合財務管理水平,以及時有效地反映高校財務風險狀況。
關鍵詞:財務管理論文,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
引言
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式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辦學配套設施迅速提高的同時,我們更應關注高校運營質量及財務管理的有序進展。全面有效地分析高校財務狀況,通過建立專門的預警指標體系,及時監測、評價和控制高校運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是高校當前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復雜的經濟形勢使得高校財務管理正面臨多方面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和日常運營風險等。高校管理者若不能像企業管理者一樣重視風險并力求規避風險,必將給高?沙掷m發展帶來巨大的沖擊。目前,國內學者對于高校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暫還缺乏系統性的分析,且針對高校財務風險的預警指標體系并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因此,對高校財務風險的系統性研究已成為各大高校迫切需要攻克的課題,同時科學合理地構建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高校財務風險的涵義
高校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使高校在資金運動過程中發生實際財務狀況與財務目標負面偏離的可能性。高校財務狀況惡化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并不會瞬間產生。由此可見,構建高校財務風險的預警指標體系,有助于高校提前洞悉財務狀況,及時發現高校財務管理漏洞及薄弱環節,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綜合財務管理水平。
2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2.1重要性原則
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重要性體現于所選的指標能突出反映高校在籌資、投資和日常營運過程中的主要矛盾現象。此外,還應注意成本效益原則,預警指標不宜過多。
2.2橫向可比原則
橫向可比原則強調指標體系的建立應有助于各高校之間進行橫向財務風險的可比性。因此,應根據我國目前通用的財務報表為基礎設立指標,建立統一的核算范圍,促進指標體系的量化及比較。
2.3實用性原則
構建指標體系的另一重要原則是不僅要保持理論上的科學性和完整性,還應注重其在現實中的可行性與實用性。因此,構建指標體系的所有數據均應由現有的會計核算資料提供,以提高財務風險預警的可操作性。
2.4動態性原則
該原則指指標體系的建立能體現一個動態的持續分析過程。它不僅用于評價高校過去的財務狀況,更重要的是能預測高校未來的發展趨勢。動態性原則還體現在指標體系必須根據財經政策的新要求和會計核算的更新,逐年同步修正指標體系,以時刻準確反映高校的財務風險狀況。
3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預警指標的選取應具有重要性、代表性和敏感性。高校財務風險主要存在于償債、運營、投資等方面。本文針對性地選取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收益能力指標、發展能力指標作為核心指標,將非財務指標作為輔助指標,從而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見圖1)。
3.1償債能力指標
償債能力是指高校償還到期負債的能力。高校只有具備良好的償債能力,才能抵御突發事件所帶來的風險,才能維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及可持續經營水平。(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指高校的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用于衡量高校利用舉債資金進行經營管理的能力,反映高校長期償債能力。高校資產負債率并不是越低越好,相對于企業而言,高校資產負債率保持在30%~50%較為適宜。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2)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是指高校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用于衡量高校短期償債能力。速動資產是除去高校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差的實驗器具、維修配件、儲備藥品等資產后的流動資產。速動比率是穩定型變量指標,指標值為1.0最為適宜。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3.2營運能力指標
(1)收入支出比。該指標是高校收入總額與支出總額之比。指標值越大,反映出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強,屬于極大型指標。收入支出比率=收入總額/支出總額。(2)應收款項占流動資產比率。該指標是指高校年末應收款項余額與年末流動資產之比,可以有效衡量高校資金使用效益的高低,及時體現高校資金回收情況。指標指越小,說明高校應收款項對資金的占用越小,營運風險越小。根據我國高,F狀,該指標值應控制在50%以內。應收款項占流動資產比率=年末應收款項余額/年末流動資產×100%。(3)招生計劃現金比率。該指標是指當年實際收到的學費與應收取的學費之比。學費是高校預算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該指標有效衡量了高校財務管理水平。該指標為極大型變量指標,最大值為1.0,即當年所有學生均已繳納學費。若有近50%學生欠費,就可認定已出現財務風險。招生計劃現金比率=當年實際收到的學費/當年應收取的學費。
3.3收益能力指標
(1)資產創收率。該指標是教育補助收入、科研補助收入、教育事業收入和科研事業收入的加總與資產總額之比。高校資產的主要投資產出體現在教育和科研成果收入,所以該指標較好地反映了高校資產的收益能力。資產創收率=(教育補助收入+科研補助收入+教育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資產總額。
3.4發展能力指標
(1)貨幣資金余額增長率。該指標是指年末貨幣資金與年初貨幣資金的差額與年初貨幣資金之比。該指標值較好地反映了高校財務調控能力,指標值越大,說明支付能力越強,進而有助于高校可持續健康發展。貨幣資金余額增長率=(年末貨幣資金-年初貨幣資金)/年初貨幣資金。(2)固定資產增長率。該指標是高校年末固定資產總額與年初固定資產總額的差額與年初固定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了高校固定資產增長程度。該指標屬于區間型變量指標,體現高校資產管理效果。該指標值越低,說明高校發展潛力欠佳,該指標越高,說明資金有風險。固定資產增長率=(年末固定資產總額-年初固定資產總額)/年初固定資產總額。(3)自籌能力比率。該指標是事業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加總與本期收入之比,可以衡量高校除財政撥款外多渠道籌資能力。該指標值越大,表明高校自我籌資能力,進而看出高校的自我協調發展能力越強。自籌能力比率=(事業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本期收入總額×100%。
3.5非財務指標
(1)新生報到率。新生報到率反映了高校的美譽度及聲譽,一定程度上能體現高校的綜合評價度。新生報到率=當年報到新生數/當年新生錄取數×100%。(2)生師比率。生師比率反映高校人力資源利用率,生師比應符合高校基本辦學條件要求,在合適的范圍內。生師比率=在校學生年平均數/教師年平均數×100%。(3)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就業率高低可以作為高校專業設置或調整的依據。分為初次就業率、年底就業率或畢業后半年的就業率。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就業人數/畢業生總數×100%。
4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4.1加強內部控制建設
為更好地規劃高校各項經濟活動,高校應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合理的審批授權機制,尤其對于大額資金經濟業務必須執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并設立多層次監督體系,從事前、事中、事后各方面保證高校正常運作。
4.2強化預算管理
財務風險控制需加強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的規范。首先,應將財務信息公開作為高校質量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預算標準和程序公開,預算執行情況及決算情況公開。其次,應改進預算編制方法,主要從加強預算管理責任、制定科學的預算標準、細化預算項目等方面考慮。
4.3優化融資結構
新形勢下高校應克服對財政撥款的過度依賴,積極推進多渠道籌資方式,逐步建立政府、社會、市場三位一體的籌資模式。在政府主導下,積極通過市場自有機制和社會各種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來合理分攤高校教育成本。
4.4建立可行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高校應在現有的會計核算基礎上,根據高校實際構建適合高校本身的預警指標體系,設置預警值,由預警組織機構定期及不定期提交財務風險預警分析報告,適時對高校風險點進行排查及整改,以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
5結語
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目的在于全方位地量化評價高校面臨的財務風險,為高校決策管理層提供風險管理決策依據,指導高校事前、事中、事后綜合監測財務狀況及風險水平,及時做出高校財務風險防范措施。本文針對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只是從總體角度出發,尚不具體,各高校在實際運用時可結合自身實際合理設置指標預警值,從而達到有效監測財務風險的目的,并針對預警結果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及風險防范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萍.我國公立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3.
[2]黃青山.高校財務風險指標體系的建立及評估[J].商業會計:上半月,2009,(19):39-40..
[3]郜蕊.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證券期貨,2009,(8X):24-25.
[4]雷振華.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2):73-74.
作者:倪燕 單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稅務研究》Taxation Research(月刊)1985年創刊,是中國稅收科學理論研究的最高學術期刊。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