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中國經濟論文“一路一帶”將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利弊

發布時間:2016-09-12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這篇中國經濟論文主要探討了“一路一帶”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利弊,“一路一帶”計劃戰略的實施解決了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通過對外投資減少了外匯儲備,這項計劃帶來了益處,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篇中國經濟論文主要探討了“一路一帶”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利弊,“一路一帶”計劃戰略的實施解決了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通過對外投資減少了外匯儲備,這項計劃帶來了益處,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國經濟論文

  關鍵詞:中國經濟論文,一路一帶

  一、“一路一帶”計劃

  (一)“一路一帶”計劃戰略

  “一帶一路”是指,2013年9 月,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的構“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 2013年10 月,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2014年5月,習近平在亞信峰會上做主旨發言時指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盡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推動亞洲發展和安全相互促進、相得益彰。2014年11月8日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對話會上,習近平指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互聯互通相融相近、相輔相成。“。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絲路基金是開放的,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

  二、“一路一帶”計劃將帶來的益處

  (一)解決中國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發展到現在,積累了龐大的產能和資本,由于國內基礎設施相對已經滿足了需求,有些地方甚至已經過剩,這就要通過境外轉移,實現過剩產能的軟著陸。與此同時,新興市場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對經濟發展和當地人民生活造成重大障礙。因此,對中國來說,可以利用外儲作為拉動全球增長的資本金,同時通過資本輸出帶動消化過剩產能,在這個過程中,還能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對外國來說,則可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改善,最終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這是一個雙贏之舉。

  (二)通過對外投資減少外匯儲備

  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飛增,中國外儲飛速增長的過程中,伴隨的是中國經濟的規模急速擴大。但即使如此,經濟增速也遠趕不上外儲增長。中國只需要6000 億美元外儲足矣,多出來的 3 萬億多美元外儲純粹是浪費,因為中國外儲的取得是以勞動力的低價格和自然資源的破壞為代價的,而且,過多外儲也會導致通脹。

  從中國的外儲結構來看,以美歐日的國債居多,單美國國債就占了一半以上。由于外儲是以外國貨幣主要是美元形式呈現的,因此,它不大可能直接用于民生,比如,用于養老保障等各種公共服務。但可以用外儲投資外國的股票;購買石油、黃金等戰略性物資儲備,以及西方的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產品,用于改善國民福利;增加對一些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的官方援助;以及成立美元技術創新基金,支持國內企業加強與跨國大公司的技術合作和開發等,從長遠來看,這都比購買外國國債要好。

  “一路一帶”計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現用來支援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用來勾連五大洲的互聯互通,一句話,用來支持“一帶一路”的,而這背后的目的,是用來爭奪全球金融和經濟治理霸權。

  三、 “一路一帶”計劃將帶來的挑戰

  (一)“一路一帶”計劃的受援國存在道德風險

  結合“一帶一路”涉及到的國家和現實情況,中亞、俄羅斯、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是優先發展的方向,中東和東非國家也在“一帶一路”的交會處,未來與歐洲、獨聯體和非洲部分國家也有合作的可能。這些國家,風格復雜,很多都沒有完成現代化的轉型,如中東國家和土耳其等國的世俗化政治和伊斯蘭宗教一直在拉鋸中,俄羅斯與歐美發達國家的沖突日趨升級,與原蘇聯國家的局部沖突不斷。東南亞的不少國家,與中國還有領土糾紛,中國與它們的合作總是不可避免地要代入立場站隊,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不少的挑戰。

  另一方面,也正因為他們未完成或未開始現代化的轉型,其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還不及中國,更不提法治水平、契約精神、商業環境,有的國家連政局都不穩,像阿富汗以及非洲的很多國家。對這些地方的基礎設施投資,能否順利完成是首先會面對的問題,前任領導人承諾,后任領導撕毀合約的情況在中國對非的投資中并不少見。

  (二)投資收益難以保障

  即使援建的基礎設施可以建成投產,這些設施能否派上用場,產生多大投資收益也是未知之數。想想中國地方政府過去幾年的投資,中西部地區大批量上馬的路橋、鐵路、隧道,其實是嚴重過剩的。中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援建,最終要產生收益,還是要靠該國、地區的經濟有起色。這恐怕并非易事,要知道這些國家之所以貧窮,沒有基礎設施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更根本的還是差在他們的投資環境、貿易便利性等軟環境。

  這也意味著,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在輸出基礎設施的同時,還需要輸出配套制度,幫助、督促輸入國建立適宜的投資環境、減少貿易障礙、保護境外與私人投資等,在項目選擇等方面,更要注意市場導向,確;A設施投資可以產生經濟與社會效益,以此維護中國作為資本輸出國的利益。而這,無疑是十分艱難的。

  四、結語

  “一帶一路”計劃的出臺加快了中國資本輸出的進程,對中國今后的經濟發展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雖然現在面臨受援國的信譽低及投資難以收回等重重挑戰。但是,筆者堅信中國政府一定早就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為了讓中國資本“走出去”的道路更順暢,相信政府定會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采取相應措施應對。既然中國資本“走出去”決心已定,那么,怎么走,中央政府應當早已謀劃在先,成竹在胸。

  推薦期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國際商務版》是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之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主辦。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