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3-1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農業財政建設上的新發展方式有哪些如何來推動現在農業經濟發展新方向呢?本文是一篇經濟論文。國有資產易流失即使辦理了固定資產價值移交手續,但有些項目實施單位的賬冊不健全,從而形成賬外資產。另外,資產使用單位對資產的建后管護不夠重視,不能長久發
在當前農業財政建設上的新發展方式有哪些如何來推動現在農業經濟發展新方向呢?本文是一篇經濟論文。國有資產易流失即使辦理了固定資產價值移交手續,但有些項目實施單位的賬冊不健全,從而形成賬外資產。另外,資產使用單位對資產的建后管護不夠重視,不能長久發揮作用,均容易造成資產的流失、損毀,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得不到保證。
摘要:建管并重,長期發揮效益。以實現工程良性運行、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為目標、科學管理、按照統一管理和分級分類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及時明確建后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確保工程基礎設施完好,同時,管護單位對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要建立固定資產卡片臺賬,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而且得到保值、增值。本文只是筆者工作過程中一些體會和思考,縣級報賬制運行好與否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希望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逐步實現縣級報賬制作用的最大化。
關鍵詞:財政農業,農業資金,經濟論文
一、縣級財政報賬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專賬核算不規范一是科目設置不規范,只設置了收支科目,沒有往來科目和具體的支出經濟分類,不能反映項目支出的具體用途和進度。二是支出附件不規范,報賬附件僅有資金報賬申請表和明細表,未附原始憑證和其他有效證明文件。賬冊作為長久保存的財務檔案資料,與支出的相關合同、審批文件等重點材料應裝訂在憑證后面,以便備查。
2.記賬信息不對稱支農資金包括上級、本級甚至下級自籌配套資金均繳入支農專戶,種類很多,金額很大,涉及“三農”的方方面面。項目的管理是由財政局農財科負責,而專戶核算的記賬人員在國庫科,其對三農政策了解不是很熟悉,因此,在記賬時對項目的分類不是很規范,有時溝通出現偏差,項目歸類陰錯陽差,從而導致項目記混的現象,時間久了或者是人員換崗,要想查清來龍去脈是件很繁雜頭疼的事情。
農業經濟論文:《農業經濟》,《農業經濟》雜志內容貼近于“三農”,服務于“三農”,既注重農經學術理論研究,亦關注現實“三農”問題,力求理論與實際相連,學術與實踐相通,反映農業與農村經濟改革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觀點,交流農村經濟經營管理與改革發展的經驗,介紹國內外農業經濟的理論與實踐,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服務。是廣大“三農”工作者的良師益友。
3.報賬單位財務不規范縣級財政報賬的資金范圍大部分是財政資金,對于單位自籌資金一般不列入報賬范圍,因此項目建設單位不能按照要求進行規范核算。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財政支持的主體大多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而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是最近幾年剛剛起步,財務賬冊不是很健全,而且財務制度的使用也不規范,不是會計科目設計不正確,就是編制的會計報表不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
4.單位報賬不及時按照報賬制的要求,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合同、施工進度等提出用款申請,但有些單位為了節約時間,有多余資金墊支或者可以賒欠的情況下,都等到項目實施得差不多了才申請報賬。因此報賬的發票中,單張金額較大、時間不吻合等情況時有發生,不能如實反映項目實施的過程。
二、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加以克服和完善
(1)針對報賬核算上的不足,最好能建立一個與報賬相配套的會計核算制度,明確相應的會計科目、核算辦法,統一記賬方法。
(2)加強溝通協調,理順賬目。由于資金的報賬和記賬由不同的科室和不同的人員管理,雙方要建立溝通協商機制,記賬人員對弄不清楚的項目資金要及時與報賬人員進行溝通,弄清每一筆資金的來龍去脈,確保收支分明,報賬人員要定期與記賬人員進行核對賬目,發現錯誤要及時調賬,這樣就能讓財務信息使用者從賬面上很快地查詢到所需的數據,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新財政報賬管理手段。建立基層財政就地就近監管市鎮聯動機制,將基層財政納入報賬管理中來,充分發揮基層財政的就地就近優勢。
不論是項目實施單位還是財政部門,其賬面反映的資金情況都存在不全面性,為了項目能按照計劃要求全部完成,達到預期目標,必須引入具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真實性核查,對項目的投資總額和工程量進行審計、決算,提高項目質量和效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