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1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目前經濟建設的新發展模式有哪些呢,要如何來促進現在經濟管理新應用呢?本文是一篇經濟論文。近年來,我國學者對銀發產業的發展研究涵蓋了很多方面,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上述的文獻中,可以看出學者們主要是從銀發產業的界定、發展模式、
目前經濟建設的新發展模式有哪些呢,要如何來促進現在經濟管理新應用呢?本文是一篇經濟論文。近年來,我國學者對銀發產業的發展研究涵蓋了很多方面,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上述的文獻中,可以看出學者們主要是從銀發產業的界定、發展模式、現狀特點、老年產業機構建設以及融資等角度來研究我國銀發產業的發展,但是在銀發產業的發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福利期望,是否存在福利資源的浪費現象,以及生產者或企業在投資銀發產業這項經濟活動中的滿足程度如何等一系列問題并未展開足夠的研究。這些空白之處都亟待在今后的科學研究中進行進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摘要:本文在總結國外銀發產業發展研究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概括總結了我國銀發產業的發展狀況。并對我國銀發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述評,提出一些還未被研究的領域及空白之處。
關鍵詞:銀發產業;研究空白;研究綜述,經濟論文
一、前言
銀發產業又稱老年產業,是一種專門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養老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在歐洲國家最早開啟了對銀發產業的探究。自1949年建國以來,我國人口數量經歷了急劇的增長,人口老齡結構也經歷了飛速的轉變,我國逐漸從年輕型人口結構向老年型人口結構轉變。20世紀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我國人口的出生率非常高,人口老齡化還不嚴重。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于改革開放給我國經濟帶來的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人均壽命不斷提高,年齡人口的絕對數和相對比例均在增加,我國于1999年正式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經濟論文:《經營管理者》,《經營管理者》創刊于1985年,20年來每月連續出刊,至今已出刊239期。是國內管理類期刊中創刊歷史較長、且仍然保持著創新活力與市場地位的雜志之一!督洜I管理者》是一本面向企業中、高層主管的管理專業性雜志,用最樸實的語言為管理者提供最務實的管理知識與體驗;用最專業的運作分析,提示最前沿的管理理念。
二、銀發產業的國內外研究狀況
(1)國外研究現狀
1、國外關于銀發產業的界定
日本、德國等很早以前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它們對銀發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日本作為銀發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對銀發產業的研究非常成熟,日本學者鞠川陽子提出“銀發產業的三維產業鏈理論”,認為銀發產業的服務主要對象就是銀發所象征的65歲以上的人。她將銀發產業分成了三個維度:本位產業、相關產業和衍生產業。本位產業包括建造老年房地產、養老機構,提供老年服飾、老年醫療等服務;相關產業包括養老設施和機構供應鏈上的專業家具供應、老年設施及專業易耗品的供應;衍生產業包括為老年人提供老年儲蓄投資理財的產品、老年保險產品及老年融資等金融產品。三種產業之間互相促進并補充。鞠川陽子認為銀發產業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必須要注重給老年消費者帶來的社會福利保障及其承擔的社會責任。國家法律及政策也應該設定行業的市場準入要求,產品達到何種質量標準才能進入市場;通過警報的方式讓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建造老年基礎設施等。銀發產業因其特殊的目標客戶群體,其承擔的社會責任相較于其他產業來說是更加重大的。
2、不同國家銀發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新加坡的銀發族們被稱為樂齡族,他們是享受生活并且活得非?鞓返囊粋群體,體現著新加坡人熱愛生命的氣息。新加坡的大多數產業都是由政府投資主導的,銀發產業也不例外。公共企業或私人企業通過競標獲得經營權。新加坡是一個福利待遇極好的國家,非常注重全民醫療保健和對低收入弱勢群體的幫助。日本作為一個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也很注重對銀發產業的發展規劃。2005年,日本浮山市政府提出將老年人從擴散型街區住宿向集約型住宿轉移,從農村向城市中心轉換,目的是使老年人在城市里受到更好地照料。基于國情,美國則認為他們的銀發產業市場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消費市場,因此也很重視對銀發產業的發展。他們采用的模式則是根據不同的老年群體收入和家庭情況呈現的消費特征而推薦其使用不同的老年產品與服務。西班牙采用服務體系公私結合的方式,政府將絕大部分服務外包給企業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在西班牙馬德里,遠程電子服務是老年人評價最高的社會服務。它由專門的技術公司在老年人家里安裝相應的設施,并通過遠程軟件服務實現。馬德里使政府將這一服務全部外包,為每位服務對象每月支付21歐元。面對龐大的老年群體,西班牙了建立完善的公私結合的服務體系,充分利用了社會力量,增強了體系的活力和可持續性。德國的“多代星”項目讓不同年齡的人聚在一起交流。不但打破了年齡的界限,讓老年人得到很好的照料,同時也使年輕人學到更多來自老年人的知識與閱歷分享。德國政府非常重視“多代星”項目的發展,此項目也成了全球性的老年產品與服務以及養老機構合作的典范,推動了銀發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2)國內研究現狀
1、關于我國銀發產業的市場細分
我國的銀發產業發展研究相對于國外來說起步是比較晚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開始逐步發展,與此同時一些城市也逐漸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專家學者也便是從那時開始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及銀發產業的初步發展展開調研。剛開始的研究僅限于人口老齡化會對銀發市場產生何種影響而展開的,后來一些學者在研究銀發產業時開始注重將銀發市場進行進一步市場細分,將銀發產業解剖后進行分塊分步驟研究。陸杰華等專家學者從目標客戶人手,開始對老年市場分層、老年群體消費習慣以及他們的消費結構等特征著手進行研究。在企業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及社會進步帶來的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關于銀發產業市場細分的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入。
2、關于銀發產業服務內容及制度
陳銀娥站在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社會層面的角度,認為銀發產業服務的主要內容有:滿足老年人經濟、健康、生活、精神以及社會需求等五大需求。從縱向上看,現代銀發產業的發展在為老年人帶來福利上更強調其服務性及滿足個人需求,而傳統的老年福利則更多的局限在物質需求的滿足方面。從橫向上看,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不同制度的國家,我國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銀發產業發展的內容、重點也有所不同。高蘭認為我國銀發產業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使老年人的生存得到保障的福利制度,如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福利、住房補貼以及起碼的生活照料福利;二是使老年人享有享受福利的權利,如開展符合老年特征的老年群體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及老年旅游等活動;三是給老年人提供提高其自身內在素質、提升老年文化修養等方面的福利,如發展國家老年教育事業,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做一些有收益的工作,實現老年人的價值。
3、關于我國福利機構建設狀況
胡玉潔從我國福利機構建設現狀分析了銀發產業的發展狀況。她強調由于我國城市中的福利機構大多遠離老年社區,因此在福利機構利用率還有待提高,而老年人急需的就近福利機構又比較稀少,使得老年服務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與此同時,由于缺乏正規的行業標準或是競爭機制,福利機構中普遍存在管理僵化、運行機制落后等問題。甘鳳梅認為,我國政府應加大政策力度,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集資建設更多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建設根據不同老年人家庭背景及消費情況呈現的特征而為其提供不同標準的老年服務的福利機構。李浩(2008)則強調改變政府在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職能,重構政府與其下屬福利機構的關系,擴大福利機構的自主經營權,逐漸讓市場在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規劃新建的福利機構應考慮地理位置的合理布局,政府應更加重視對偏遠地區福利機構的建設,縮小地區間資源分配的不均,擴大福利項目的覆蓋范圍,爭取為全體老人提供福利服務。
4、關于我國銀發產業的資金來源問題
劉祖云、田北海等學者研究了銀發產業的資金來源問題。他們從資源的稀缺性角度指出當銀發產業經費來源主要依賴政府資助時,就極有可能出現日益增長的老年產品與服務的需求與有限的福利資源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老年人福利的提高陷入瓶頸。而事實上我國銀發產業費用由私人企業贊助的極為稀少,大部分還是由國家與各級地方政府撥款。田北海、張曉霞指出,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國家法律或公信力的支持,也缺少系統、公正、公開、制度化的政策,發展老年產業是市場所不為的。由于缺乏法律制度與政策監管,各級政府福利管理部門只對自己所屬的機構負責撥款,導致我國銀發產業融資渠道相當狹窄。因此,為了促進銀發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鼓勵社會團體、商業個人和外資以多種形式捐贈資金。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