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工業期刊瀏覽:次
地球環境學報雜志(雙月刊)于2010年創刊,本刊聚焦于報道全球變化研究,尤其是亞洲環境變化與全球變化相結合的研究成果,旨在促進地球系統科學發展,為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氣候、環境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和交流平臺。學報刊發反映地球環境科學領域研究的新成就、新技術、新方法文章,涵蓋環境地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環境水文學、環境監測與評價等相關學科。
地球環境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綜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評論性短文。
地球環境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1、期刊收錄:中國知網、萬方。
2、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3、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地球環境學報雜志訂閱方式:
主編:安芷生
地址:西安市雁塔區雁翔路97號
地球環境學報社投稿信息
體要求
來稿要注重科學性和可讀性。全文一般不超過5000字。
(1)論文必須是未經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研究論文(含圖表、文獻)一般不超過5個印刷頁,簡報和通訊不超過2個印刷頁。綜述性論文或約稿由期刊主編或編委確定篇幅。全部論文經同行審稿同意后方可發表。
(2)稿件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寫(必須有中、英文雙語摘要),嚴格按本刊規范格式編排。
寫作規范
(1)行文順序: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所在地郵政編碼,中文摘要(要明確表述該研究的主要發現,300字以內),關鍵詞(3~8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志碼,英文題目,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單位及所在地郵政編碼,英文摘要(內容同中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一般應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及結論等部分),致謝,參考文獻,中英文圖版說明。基金資助項目及通訊作者聯系方式,請在文章首頁腳注中注明。
(2)章節編號采用三級標題。一級標題如1,2,3……,二級標題如1.1,1.2,1.3……,2.1,2.2,2.3……,三級標題如1.1.1,1.1.2,1.1.3……,2.1.1,2.1.2,2.1.3……,引言或前言不編序號,圖表順序編號。
(3)圖和照片的寬度以17cm(排通欄)或8cm(排半欄)兩種為宜,并標出完整的中、英文圖名和圖注說明。圖中的中文字體用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號為6~8pt。線條圖的分辨率應不小于1200dpi,線條寬度0.1~0.176mm(0.3~0.5pt),其他類型的圖片分辨率應不小于300dpi。所有插圖需單獨提供電子版。
(4)表插入文中適當位置。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線表。
(5)應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如:濃度單位用mol·L-1、mg·L-1等;時間單位用s(秒)、min(分)、h(時)、d(天)等,用縮寫“ka”和“Ma”表示千年和百萬年。“BP”(beforepresent)只用來報道放射性碳年齡,“present”表示AD1950。歷史年代使用BC或者AD(例如:AD1850、2030BC);長度單位用m、cm、mm、μm等;質量單位用kg、g、mg等;體積單位用L、mL、μL等。
(6)稿件請用五號字,中文用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雙倍行距。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江漢平原石家河譚家嶺遺址新石器時代環境考古吳立;朱誠;李冰;李楓;孫偉;王曉翠;劉輝;孟華平;孫玨 (140)
黃土高原及周邊地區土壤有機質對現代土壤磁化率的影響張博;劉衛國 (153)
錫林郭勒草地產草量空間動態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張文華;賈志斌;卓義;蔣欣陽 (163)
紅堿淖湖泊表層沉積物重金屬生態風險評價于學峰;劉曉清;王亞萍 (173)
許昌市街道灰塵重金屬含量及其粒徑效應閆慧;肖軍;張俊麗
推薦閱讀:環境工程論文環境監測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這篇環境工程論文發表了環境檢測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環境檢測課程是環境專業的技術課程,教育學生具備從事環境監測的綜合素質,論文教學方法、教學實踐和考核體系等幾個方面探討了環境檢測應用人才培養的模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