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工業期刊瀏覽:次
《含能材料》簡介
《含能材料》1993年創刊,雙月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主辦,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董海山研究員歷任本刊主編、名譽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能寬為本刊題寫了刊名。著名科學家王淦昌、朱光亞等為本刊題了詞!逗懿牧稀分鞴軉挝唬核拇ㄊ】茀f,主辦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國內統一刊號:51-1489/TK,國際標準刊號:1006-9941
《含能材料》欄目設置
研究論文 、研究簡報 、綜述與進展 、簡訊 、讀者·作者·審者等。
《含能材料》雜志近期論文:
計算含能材料
ε-CL-20不同晶面與PVA、PEG復合物的MD模擬………………………………………袁林林[1];肖繼軍[1];趙峰[2];肖鶴鳴[1]
熱彈性環境下HMX基PBX厚壁結構件失效破壞分析………………………………………王鵬飛;黃西成;何穎波;郭虎
研究論文
《含能材料》“觀點”征稿………………………………………
研究論文
讀者·作者·編者………………………………………
《含能材料》損傷與點火專欄征稿………………………………………
研究論文
多晶硅與Al/CuO復合薄膜集成的含能點火器件的點火性能………………………………………李勇;王軍;高澤志;周彬;沈瑞琪
鋁/燕尾槽鋼爆炸焊接的研究……………………………………… 李雪交;馬宏昊;沈兆武;繆廣紅
綜述
二唑類熔鑄炸藥載體的分子設計………………………………………閆濤[1];王建華[1];劉玉存[1];張曉玉[2];黃明[2];常雙君[1];于雁武[1];荊蘇明[1]
研究快報
二水合5,5′-聯四唑-1,1′-二羥基的純度分析方法…………………………………………熊書玲[1];陳樹森[1];李麗潔[1];金韶華[1];束慶海[1];童宗睿[1];李京霖[2]
《含能材料》投稿須知
1.著作權、學術規范
投稿前請認真閱讀本刊的著作權轉讓協議,保證做到編輯部有關著作權轉讓協議書中的規定。投稿即表明作者同意轉讓文稿著作權(含各種介質、媒體的著作權)給編輯部。投稿作者必須遵守學術規范和準則,包括勿一稿多投,杜絕抄襲、剽竊等,來稿在審理過程中,作者不應將報道相同內容的文章再投往他處;同時,已投他處的文章也不應再投到《含能材料》。
2.來稿形式
2.1研究論文(Article):
研究論文主要報道含能材料領域較新的,具有原創性和系統性的實驗或理論的研究成果。其可以是對本刊或他刊研究通訊(communication)或快報(letter)欄目中發表成果進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的結果。僅僅簡單地對研究通訊或快報補充實驗細節或增加實驗樣本數的工作將不能作為研究論文發表。字數(含圖表)一般在5000字以上。創新性較強,語言表達流暢的工作將優先發表。
計算類或數值模擬類稿件除了要達到普通研究論文的水平,還須注意以下幾點:(1)計算采用的理論和方法可解決所研究的問題;(2)理論計算的研究結果須與實驗現象、實驗數據(在可得到數據的情況下)有較好的相關性;(3)文章必須具有實質性的預測價值。
2.2綜述(Review):
綜述是對當前含能材料某一研究領域,特別是研究領域熱點的、權威的、公正的學術調查、評述與總結?紤]到非該領域專家的讀者,綜述的寫作應力求簡單易懂,避免過多的專業術語和技術性細節,力戒簡單的文獻堆砌和原文復述。綜述主要由本刊特邀國內外知名學者撰寫,也接受自由投稿。綜述字數(含圖表)應不少于10000字,綜述參考文獻至少30條,且近5年文獻大于60%,國外文獻大于40%。
2.3快報(Letter):
快報主要以短文的形式簡短、迅速地報道含能材料領域最新的實驗或理論研究成果,文章的字數(含圖表)一般在2000~5000字左右為宜。研究快報要求成果的創新性和時效性強。同時,研究快報需按研究論文格式進行撰寫,包括中英文摘要、關鍵詞,同時,在文末請單列本篇快報的創新點。本刊要求研究快報為國家基金及省部委以上基金項目支持。
3.來稿要求
來稿要求觀點明確,數據可靠,言簡意明,重點突出。來稿應避免與已發表的工作(包括作者自己發表的工作)在內容和寫作上的重復,對于文獻已報道的相關部分(比如:實驗方法、公式推導、論述等)應該引用,而不是重復發表。來稿為.doc格式電子稿,通欄排版,一級標題采用3號黑體,其他標題采用小4號黑體,正文采用5號宋體,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
3.1題名
題名簡明(中文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不超過10個實詞為宜,每一個實詞的第1個字母大寫)、具體、確切,避免使用含義籠統及一般化的詞語,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3.2作者
如同一作者需標明多個單位,請在姓名的右上角標注阿拉伯數字1,2---,然后在相應單位名稱前寫上對應數字。寫明工作單位、省份、城市和郵政編碼,單位和省份間用逗號,其余各項之間以空格分開。
英文中,中國作者姓全大寫,名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小寫,姓在前,名在后,姓與名之間加空格,名與名之間加連字符,如LIGuang-nian.;多個姓名之間加逗號.;外國作者姓名按作者自己提供的拼法拼寫。
在第一頁腳注處注明第一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職稱、研究方向)和e-mail地址;標準基金全稱及批準號;通訊聯系作者簡介和e-mail地址。國家自然基金、重點攻關項目論文,可提前安排發表。
3.3中圖分類號請參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
3.4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以提供論文的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對論文內容做出詮釋和評論,具有相對獨立性。摘要包含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四要素,重點在結果與結論,盡可能具體。論文須同時提供中文和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字數在100~300字,英文摘要字數在300~500個單詞。采用第三人稱撰寫,如“采用……方法對……進行了研究”,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主語。不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等第一次出現時請給出全稱,不引用參考文獻。
為使您的論文便于國外數據庫檢索和加強國際交流,英文摘要除了有上述要求外,還請特別注意:英文摘要可不受中文摘要限制,應盡量詳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句型簡單完整,主謂齊全,術語準確,用合適的短語代替子句,用合適的單詞代替短語;實驗方法用一般過去時,結果用一般現在時;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詞句,如thispaper等,
以10~15個完整句子為宜。
特別提醒,如中英文摘要的結構、基本要素和基礎語法不符合本刊規定,編輯部將不予以受理。
選取3~8個關鍵詞,每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其中,第一關鍵詞為來稿所屬二級學科名稱,學科體系采用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學科分類與代碼(國標GB/T13745-92),如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等。英文關鍵詞與中文關鍵詞一一對應,置于英文摘要后,全部用小寫(人名、縮寫等例外),關鍵詞之間用分號相隔,結束處不用標點符號
注:本刊要求英文文章需提供中文題名,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
3.5引言
引言應點明研究主旨,目前的研究進展及文獻(最好是近5年內的研究成果)報道情況,指出存在問題及相關解決辦法或方法對比和難點,闡明本文研究思路及創新點。引言中一般不談論研究的具體結果。
3.6實驗
實驗部分應該給出足夠的信息,以保證工作的可重復性,如方法新穎,不曾發表,則應給出必需的細節;若采用的方法已有公開報道,則須引用文獻,僅對改進之處加以闡述即可。對數據應注意有效數字位數和精度。
寫明研究對象(樣品)的來源、規格、數量和準備方法,寫出儀器型號及廠商。
對化學類文章:
實驗部分的標題化合物應給出全名。實驗步驟應簡潔明了,如果實驗步驟、合成方法相似,只需一個代表性化合物的詳細步驟,其他產物只列出不同的部分(反應時間、分子比例、提純方法等)和表征數據。實驗注意事項,特別是危險信息必須加以說明。
對于新化合物,請提供詳細的合成、制備方法和全面的表征數據。表征數據一般應包括1HNMR,13CNMR,IR,MS,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質譜,HRMS)。1HNMR和13CNMR數據應完全提供。紅外、質譜數據不必完全列出,只列出重要官能團的紅外吸收、特殊結構的質譜片斷。元素分析鑒定(C,H,N),分析數據誤差范圍為±0.4%,列出元素組成和C,H,N的實測值和計算值。
3.7結果與討論
盡量避免表格和圖式(Schemes)中的內容重復,避免對實驗步驟過分詳細的描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重點在討論,不能僅羅列圖表的結果,而需要解釋這種結果的原因,可將得出的結論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對比,總之,需要討論之后得出一定的結論。
3.8結論
結論是對文章中重要結果的總結,勿與摘要雷同,最好分條羅列。對于綜述,結論可用展望代之。
3.9致謝
在致謝部分作者可對文章做出過貢獻的組織或個人予以感謝,放在文章最后。本單位所作的常規分析測試通常不致謝。
3.10圖文摘要
圖文摘要用于點明論文的主題,以引導讀者閱讀。圖文摘要采用英文表達,包括題名、作者姓名、圖和簡短的文字說明。圖(一幅,最多兩幅)的選取,以能反映全文要點的簡圖或示意性說明(如公式、反應式、線條圖等)為佳(沒有圖也可),英文表述不同于正文摘要,不要太詳細,不談結論和結果,說明本研究所做的工作即可,以不超過80字為宜。
3.11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在中文論文應中英文對照,在英文論文中應為英文。按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要求著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