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9所屬分類:國際sci|ssci瀏覽:1次
說到開放獲取(Open Access,OA)期刊,在很多科研單位,院校眼里都是水刊,含金量并不高,那么評職稱對oa期刊有要求嗎?嚴格來說還是有很多要求的,已經有很多高校不認可oa期刊了,發表于oa期刊的學術成果并不能獲得加分。
1、1月3日,浙江工商大學發布公告,將目前最大的三大OA出版社旗下所有期刊打包納入黑名單,包括Wiley旗下的Hindawi(Wiley2021年初剛收購),華人林樹坤創辦的MDPI,和最近幾年很火的Frontiers,這3個出版社旗下的期刊對國人都較為友好,也都有刊登特刊,招募特刊編輯來征集稿件。
2、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官網發布有關機電學院的“研究生獎學金評定細則”,其中論文成果評分中顯示:開源期刊發表的論文“不予認定”。
3、成都理工大學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印發的《成都理工大學科研項目、成果及社會服務分級認定方案(試行)》中,明確提出2019年1月1日以后不再認可OA期刊。
4、北京理工大學某些學院也禁止發表開源 SCI 論文。
由此可見很多高校已經開始不認可oa期刊,但是oa期刊確實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論文投稿簡便,論文發布時效性強,不受篇幅限制,刊載量大,檢索方便等,作者發表論文評定職稱時還是要正視oa期刊,不能因為片面地認為oa期刊一定審稿不嚴格質量不高。
其實無論是傳統出版,還是oa出版,其目的都是讓知識得以傳播,oa這種出版模式,關注點在于信息獲取的途徑,本身并不涉及任何內容質控。掠奪期刊確實存在,我們必須堅決抵制,但高質量的oa期刊審稿也十分嚴格。也正因如此,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Science Advances 的影響因子都是穩中有升。
每年jcr和中科院公布的期刊目錄中都會剔除一些期刊,這里面有oa期刊,也有非oa期刊,期刊質量的好壞,不在于是否收取版面費,更不在于是否oa期刊,而是要看期刊主辦方和出版機構,作者評定職稱選擇oa期刊,還是非oa期刊要看單位的要求,看單位認可什么樣的刊物。
最后作者評定職稱發表論文還是更應該注重期刊的質量,注重論文的質量,任何刊物都喜歡高質量的論文,而且也更能體現出作者的科研水平,評定職稱更受認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