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0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應該怎樣加強對經濟區水資源的管理建設呢?什么樣的管理措施是對水資源環保應用的新技巧呢?同時現在環境管理長對水資源的新發展模式又有哪些呢?文章發表在:《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雜志上。本雜志是關于水資源建設應用的新措施。 摘要:強化節水工作1.
在當前應該怎樣加強對經濟區水資源的管理建設呢?什么樣的管理措施是對水資源環保應用的新技巧呢?同時現在環境管理長對水資源的新發展模式又有哪些呢?文章發表在:《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雜志上。本雜志是關于水資源建設應用的新措施。
摘要:強化節水工作1.農業節水。切實轉變傳統外延式發展方式,著力控制灌溉面積總體規模;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改進灌溉制度,壓縮水田面積、套種改單種、夏糧改秋糧、充分灌溉改補充灌溉;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通過干渠合并、渠道砌護、田間節水改造等提高灌溉水綜合利用系數,大幅降低畝均用水量,把噴灌、微觀、管灌和滴灌等節水設施農業面積由38萬畝擴大至170萬畝。2.工業節水。通過工藝和設備節水改造,減少新鮮水取用量,提高水循環利用率;提高非常規水利用量,取代一部分淡水資源量。3.生活和服務業節水。著力提高公民節水意識、推廣節水器具、加快供水管網改造和推行中水利用等。
關鍵詞:水資源,環境保護,管理措施
水資源概況寧夏沿黃經濟區現有衛寧、青銅峽兩大引黃灌溉區,青銅峽灌區面積5651平方公里,地下水監測控制面積5504平方公里,其中銀北灌區為3542平方公里,銀南河西灌區為1160平方公里,河東灌區為802平方公里,衛寧灌區監測控制面積為922平方公里。2009年寧夏沿黃經濟區水資源總量為5.34億立方米,其中天然地表水資源量為3.3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0.5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與地表水資源量間重復計算量為18.56億立方米。
寧夏沿黃經濟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迦∷糠治鲎鳛閷幭娜丝谧疃,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最快的地區,寧夏沿黃經濟區是寧夏取水量最大的地區。2009年寧夏全區取水量為72.23億立方米,其中沿黃經濟區取水量為71.17億立方米,占總取水量的98.53%;其中農業取水量達65.90億立方米,占沿黃經濟區總取水量的92.60%。取水量具體到各城市,以銀川市為最多,其次為吳忠市;工業取水量以工業城市石嘴山市為最多,占沿黃經濟區工業總取水量的37.09%;城鎮生活取水以銀川市最多,占總量的62.5%。㈡耗水量分析耗水量與取水量相應,在寧夏沿黃經濟區,耗水量最多的是銀川市為13.01億立方米,占總耗水量的33.7%;吳忠市為10.86億立方米,占28.1%;中衛市7.24億立方米,占18.7%;石嘴山市6.72億立方米,占17.4%。在分項耗水量中,農業和城鎮耗水量最多的是銀川市,分別為12.08億立方米和0.20億立方米(見表2)。占沿黃經濟區農業和城鎮生活總耗水量的34.25%和62.5%。工業耗水量最多的是石嘴山市為0.67億立方米,占工業總耗水量的38.3%,農村人畜耗水量最多的是吳忠市為0.18億立方米,占農村人畜總耗水量的27.8%。㈢水資源污染嚴重寧夏沿黃經濟引黃灌區各排水溝除承擔農田退水排水外,同時也接納沿途工礦企業工業廢水污染、居民生活廢水污染使各排水溝水體受到污染,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水質類別均為地表水劣Ⅴ類,其中銀新溝和第三排水溝全年污染嚴重,主要污染指標為氨氮、揮發酚、高錳酸鹽指數等。第一排水溝和第五排水溝水體水質類別為Ⅳ類,因天然水化學指標硫酸鹽、氯化物等背景值較高而超標。
論文網推薦:《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gineering(雙月刊)曾用刊名: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1990年創刊,為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的有關水資源與水工程方面的綜合性學術類刊物。主要報導水資源與水工程領域的有關學術論文、專題述評、區域發展戰略與對策,以及水工程、水管理、水環境、水利經濟等方面的科技成就。讀者對象主要是水利、環境、能源、交通、建筑、農林、國土整治及地學等從事與水資源有關的科研、設計、施工、管理、教學的科技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方向
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1.節水工程。主要包括青銅峽灌區和沙坡頭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2.重點開發區供水工程。主要包括寧東供水工程和太陽山供水工程等。3.挖潛工程。積極爭取大柳樹工程和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并做好前期論證工作。4.加強各地區污水處理廠、中水利用配套設施以及賀蘭山東麓防洪和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增加非常規水源供水量。
完善和落實水權轉換制度進一步完善初始水權分配工作和水量調度與監管體系?茖W制定水量調度預案,完善取、用、排水監控體系,加強地下水開采的計量與監管。規范水權轉換辦法,嚴格監督機制,加快水權轉換制度和“水市場”交易制度建設,完善水權交易轉換機制,以農業節水為重點,抓好工業節水,強化城鎮用水管理,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地表水、地下水,開發利用再生水、礦井水、雨洪水等非常規水源,加強雨洪水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青銅峽灌區唐西總干渠及漢惠總干渠合并改造工程,實施沙坡頭南北干渠及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完善銀西防洪和河西總排水干溝工程建設,增加洪水資源調控能力;建設節水示范區,實施集中連片綜合節水改造。㈣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和深化水價改革建立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合理水價體系和統一的收費體制,逐步改變目前水資源費、水費、排污費分散收取的狀況,縮小不同水源供水費率的差別,充分利用水資源費的經濟杠桿作用,向多水源統一費率過渡。制定季節性水價和累進制水價,利用價格杠桿抑制過度需求和促進節水。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