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教學管理論文淺談當下聾校教學管理的新制度  

發布時間:2014-08-1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論文摘要:各?筛鶕@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和訓練方式。在三無(無教材、無教學大綱、無教學參考書)的情況下,根據聾生的身心與學習特點,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為聾校新課程溝通與交往的教學探究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堅持以生為本,

  論文摘要:各?筛鶕@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發展階段,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和訓練方式。”在三無(無教材、無教學大綱、無教學參考書)的情況下,根據聾生的身心與學習特點,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為聾校新課程溝通與交往的教學探究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堅持以生為本,激發表現欲望,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習只有在人的全部心理活動積極參與下進行,才能形成意識能動活動,促使思維對知識的迅速理解和吸收。

  1.通過主題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聾生由于聽力障礙,有聲語言的發展嚴重滯后,在學習中常常表現為學無興趣,意志薄弱,畏難厭學。為此,在教學和日;顒又,首先要克服聾生的心理障礙,通過激發聾生的表現欲望,培養聾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聾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根據社會現實給聾生召開各種主題活動。如:主題“長大了做什么”,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描繪和扮演長大后不同的階層、人物與處境,體會成功與失敗,自豪與卑微,幸福與凄涼的人生百味。學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將來,學生有了理性的思考,就學會憧憬未來,堅定他們為幸福而學的決心,明確了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就會驅動學生不斷前進。

  2.利用學生好于表現自我的天性,讓課堂成為學生表現的舞臺

  根據教學內容,精心為學生設計各種自我表現的角色。如:在單元主題“節日”教學中,通過圣誕節,讓學生回家收集圣誕節的來歷、風俗、活動等資料,通過圣誕老人、圣誕晚餐、制作圣誕禮物等角色或情境讓學生進行扮演。在對話教學中,通過人物角色、動作模仿、心理表現、小品表演、手語對話等形式讓聾生積極參與,把課堂交回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課堂的快樂和收獲,激發他們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的興趣。

  二、堅持以生為本,推行雙語教學,培養多元化的溝通能力

  針對聾人社會交際的實用意義,推行雙語(口語與手語)教學,培養他們的口語、手語與書面語的表達能力是關鍵。

  1.讓課堂發言成為學生的一種上課習慣

  語言溝通多元化是聾生語言溝通方法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教學時應根據聾生的不同情況和不同需要,選擇適合于聾生語言發展需要的方式進行教育與訓練。每一節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發言積極性,學生通過口語、手語與書面語等多種形式的發言,讓學生形成一種想好了再說,看著別人說,有條理地說的良好表達習慣。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發言,大大促進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

  2.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誘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表達習慣的倡導,還應學會如何正確評價他人,引導學生用贊許的目光去看待別人,營造寬松的語言氛圍。“請睜大眼睛認真看”,這是讓學生看清楚,看明白。“請大家評一評”,這是指導學生在看的基礎上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評價。“別害怕,慢慢說,別人行你也行”,“你講的很好,老師都沒想到”,這是對學生的欣賞和鼓勵。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學生的口語、書面語、手語的表達能力,會提高自我表達的勇氣。 三、堅持以生為本,創設交際情境,促進交流實踐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養成習慣的活動。學生

  處在一個平等、和諧、熱烈的交際情境中來學習、交流,收到學習效果將是愉快的、明顯的。

  1.通過語言描述創設情境

  精心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他們就會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去做進一步的體驗。如談到“學會贊美”這個話題,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真誠的贊美別人。作為聽障學生,由于有聲語言的貧乏,在“學會贊美”的手段、形式上顯得更加狹窄。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通過動作、手語、表情的描述,啟發學生,讓學生迫不及待地打開自己的思路,進入情境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體會到被別人贊美的心情,同時也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如何贊美別人。

  2.通過活動情境激發表達的積極性

  語言的學習與發展要遵循在情景溝通交流中形成,并為情景溝通交流而服務的規律。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活動情境如講手語故事、經歷講述、發短訊、制賀卡寫賀語、談新聞、介紹小知識、專題辯論等這些別開生面的活動,既為學生多種語言表達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運用多種語言表達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自我表現的信心,從而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3.通過“玩中說”培養學生溝通交往的習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在聽障學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聾校課程設置中有很多時間為學生提供了玩的條件,如興趣課、體育鍛煉等。通過與各學科的整合,制定實施溝通與交往課程在各學科中的滲透。通過游戲、比賽、模仿秀等玩的形式指導學生觀察游戲中同學的動作、表情等,把玩的過程說一說,再寫下來。“玩中說”既增加了說話的素材,又培養了學生用語言溝通交往的習慣。

  在生本教育強調的“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等教育理念指導下,通過聾校新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究,學生初步形成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從主要依靠教的教育走向(在老師的幫助下)主要依靠學的教育。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才能真正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開心,學得有效。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樂.從主要依靠教到主要依靠學.基礎教育的根本改革[J].教育研究.2007年12期15-20頁

  3.郭思樂.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隨筆[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

  4.郭思樂.望晨光之熹微——生本教育體系實踐和思考[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

  5.季佩玉,黃昭鳴.聾校語文教學法[M].華東示范大學出版社,2005.10(37-38頁)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