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4-11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當前在敘利亞,差不多有17個主要的反對派組織,主要有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敘利亞自由軍、地方協調委員會、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穆斯林兄弟會、敘利亞民主人民黨、庫爾德人未來運動黨等。其中得到敘利亞之友承認的是敘利亞全國委員會,
論文摘要:當前在敘利亞,差不多有17個主要的反對派組織,主要有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敘利亞自由軍、地方協調委員會、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穆斯林兄弟會、敘利亞民主人民黨、庫爾德人未來運動黨等。其中得到“敘利亞之友”承認的是敘利亞全國委員會,自由敘利亞軍則是反對派中主要的軍事武裝組織。
引言
敘利亞局勢既是國內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也跟國際勢力在中東的角逐密切相關。在敘利亞問題上,存在著西方大國的廣泛介入,但基本沒有在安理會框架內進行軍事干預的可能性。敘利亞危機曠日持久,至今沒有看到解決問題的曙光。敘利亞局勢未來走向,與各方勢力的力量消長,變數很大,存在多種可能。
一、敘利亞局勢形成的原因
(一)國內因素
1.宗教矛盾與族群矛盾交織。敘利亞是一個民族和教派構成十分復雜的國家,800多萬總人口中,90.3%為阿拉伯人(包括40萬巴勒斯坦難民),9.7%為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從教派來看,遜尼派占總人口的74%,阿拉維派占總人口的12%,基督教徒占總人口的10%,德魯茲派占總人口的3%,猶太教徒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派占總人口的1%。由于存在多種教派和族群,不同的教派和族群在國內有不同的地位和發展空間,宗教矛盾還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國內教派摩擦不斷,族群矛盾重重,這是影響敘利亞局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2.經濟困難,腐敗盛行,貧富分化嚴重,失業率很高。雖然2000年巴沙爾執政后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成效有限。敘利亞人均收入徘徊在阿拉伯聯盟成員國的中后部,貧困人口數量龐大,三分之一人口每天收入只有不到2美元,失業率很高。據敘利亞中央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1年敘失業率達14.9%,全國約30%的人口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貧困線(月收入49美元)以下。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阿拉維派軍官、遜尼派大商人和企業家族組成的敘利亞精英集團,過著奢侈的生活。敘利亞有句俗語:“人間若有天堂,大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上,大馬士革必與之齊名。”阿薩德家族成員更是控制著壟斷行業和要害部門,政府腐敗問題嚴重,工作效率低下,官僚作風盛行,巴沙爾的弟弟馬希爾的貪污腐敗問題一直都為社會所熟知。
3.總統世襲,實行家族統治,對內采取高壓統治,嚴格限制公民權利。現任總統巴沙爾是前任總統哈菲茲·阿薩德的兒子,由老阿薩德在世時內定,在唯一候選人的情況下當選。巴沙爾繼承了父親的政治遺產,利用軍隊、復興黨、安全機構及其官僚機器,對敘利亞人進行嚴密的控制。緊急狀態法實施48年之久,此法賦予了總統無限權力。雖然敘利亞政府4月21日同意廢除緊急狀態法、撤銷國家安全法庭,賦予公民和平示威游行的權利,但同一天,敘利亞政府批準設立一條新法規,規定敘利亞民眾舉行“和平示威”需經內政部批準,要求民眾不參加“任何游行、示威或靜坐活動”。
(二)外部因素敘利亞是世界上地緣政治最復雜的國家之一,中東的幾大熱點問題,如阿以和談、宗教紛爭、少數族群、反恐問題、伊朗核問題等,都與敘利亞息息相關,敘利亞局勢的發展,對這些問題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敘利亞有“小國中的大國”、阿拉伯世界“心臟”之稱,是中東地區的“火藥桶”,是中東地緣政治的神經中樞,具有牽一發而動中東全身的作用。因此,敘利亞成為中東各國和世界大國角逐的場所,外部勢力廣泛介入敘利亞。
1.敘利亞影響著阿以和談進程。敘利亞是黎巴嫩真主黨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及杰哈德關系的支持者,敘利亞能否繼續愿意跟以色列保持相對和平的關系,限制哈馬斯武裝人員,支持黎巴嫩真主黨跟以色列和談,對保證以色列安全具有關鍵作用。因此,敘危機發生以來,以色列既擔心巴沙爾下臺后會有伊斯蘭激進勢力乘機進入敘利亞,對以色列安全造成更大威脅,另一方面,巴沙爾下臺會削弱敘利亞與伊朗的聯盟關系,使真主黨和哈馬斯失去支持者,對以色列是有利的。因此,敘危機發生以來,以色列心態復雜,很少表態。
2.宗教矛盾。中東是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其中多數屬于遜尼派,少數屬于什葉派,兩派之間長期存在著爭奪與屠殺。而且大多數中東國家是遜尼派掌握政權,而敘利亞和伊朗是由少數派什葉派掌權,沙特、卡塔爾之所以成為中東國家攻擊敘利亞的急先鋒,而伊朗堅定的支持敘利亞,跟這種教派紛爭是密不可分的。
3.族群矛盾。中東地區主要有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庫爾德人和猶太人,突厥人的土耳其和阿拉伯人的敘利亞,一直存在民族矛盾,同時也存在伊斯蘭教世界政治主導權、宗教領袖地位的爭奪。庫爾德人由于沒有自己的國家,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幾個國家內,一直遭受歧視,希望建立自己的國家。因此,土耳其政府一方面積極支持制裁和打擊敘政府,另一方面,反對庫爾德人自治要求,防止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謀求分裂。波斯人的伊朗,受到阿拉伯國家的敵視,但是阿薩德政權卻是伊朗的堅定盟友,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緊密合作。
5.大國利益的角逐。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全世界到處插手。中東作為主要石油產地、恐怖主義的重要源頭,一直備受美國關注。伊朗和敘利亞都在美國“流氓國家”名單之列,是中東堅定的反美政權,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對巴沙爾的國際策略感到不滿。因此,自敘利亞動蕩以來,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一直丑化敘利亞政府,對敘政府進行制裁,甚至企圖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對敘動武。敘利亞跟俄羅斯關系密切,一直是俄羅斯在中東的堅定盟友,是俄羅斯的重要貿易伙伴和第三大武器銷售國,俄在敘利亞有其在獨聯體以外唯一的軍事基地,因此,俄羅斯不希望今后敘利亞建立起親美政權,堅決反對以武力干涉敘利亞。
二、影響敘利亞走向的主要力量
1.巴沙爾對政權的掌控能力。只要敘利亞軍隊不發生嘩變,敘利亞政府不發生政變,巴沙爾就仍然能夠掌控局勢,維持其政權。敘利亞軍隊中,重武器兵種和高技術兵種完全由本家族出身的什葉派阿拉維派和與之結盟的德魯茲部落壟斷,基督教少數派也擁有一席之地。軍隊的高級軍官,都自這些派別。因此,軍隊尤其高級軍官對巴沙爾忠心耿耿,因為一旦巴沙爾政權倒臺,他們不可能再享有這樣的待遇,甚至可能因為自己是少數派而遭受清洗和屠殺。所以,雖然零星有一些政府軍士兵嘩變,但巴沙爾依然掌控著軍隊大權,這是巴沙爾應對國際社會壓力以及反對派的底氣所在。
2.反對派聯合的程度。敘利亞反對派林立,目前在敘利亞,差不多有17個主要的反對派組織,主要有敘利亞全國委員會、敘利亞自由軍、地方協調委員會、敘利亞全國民主變革力量民族協調機構、穆斯林兄弟會、敘利亞民主人民黨、庫爾德人未來運動黨等。其中得到“敘利亞之友”承認的是敘利亞全國委員會,自由敘利亞軍則是反對派中主要的軍事武裝組織。這些政治派別可以分為三類,境內反對派、境外反對派和武裝反對派。這些派別訴求不同,沒有領導核心,反巴沙爾的外部力量也搞不清楚該扶持誰。
3.伊朗及其他激進勢力。伊朗是巴沙爾政權最堅定的支持者,它反復強調,反對外部勢力干涉敘利亞,堅定支持巴沙爾政權,一旦敘利亞局勢失控,伊朗有參戰的可能性。即使伊朗不正式參戰,也會暗地里通過各種手段支持巴沙爾,真主黨、哈馬斯也不會無所作為,美國對此也很頭疼。所以安南和俄羅斯都希望讓伊朗在解決敘利亞危機中發揮作用。
4.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海合會成員國的態度。要求巴沙爾下臺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海合會成員國一直堅持的,并聲明不放棄使用武力的可能。目前,他們驅逐敘外交官,對敘利亞實行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還給予反對派資金和武器上的資助,以增強敘國內反政府的力量。但是,由于反對派一盤散沙,找不到一個可以信賴的親西方的敘利亞反對派領袖,加上反對派中有不少伊斯蘭激進分子,美國擔心日后成患。目前,法國主張軍事干預,美國和英國則只是表示不排除軍事干預的可能。
5.俄羅斯。俄羅斯目前雖然聲明并不是堅定的支持巴沙爾政權,但是聲明堅決反對任何軍事干預利比亞的決議,加上中國也堅決反對外力干預敘利亞內政,因此,在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通過以武力解決的可能性很小。
三、敘利亞走向分析
目前,敘利亞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巴沙爾政權正面臨十多年來最嚴峻挑戰,未來前景十分黯淡,戰爭似乎迫在眉睫,但敘利亞問題的未來發展還有多種可能性,最終走向仍有待觀察。
第一種可能性是政治解決。從目前來看,并非不存在政治解決的條件。聯合國監督團仍然在敘利亞工作,聯合國與俄羅斯都在積極活動,準備召開新的國際會議商討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方案,美國也沒有跡象表明要很快軍事干預敘利亞,運用軍事手段打垮巴沙爾政權。雖然美國不喜歡巴沙爾,但軍事干預是否會造成更多的人死亡?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動蕩?后巴沙爾政權是否能更民主?激進分子是否會乘機在敘利亞得勢?這些是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中國和俄羅斯態度堅決,反對外力干預敘利亞內政,伊朗也公開表示了對敘利亞的支持,這也是美國需要考慮的問題。敘利亞國內很多反對派也反對外力尤其是軍事干預敘內政。新當選的敘利亞全國委員會的主席阿卜杜勒巴塞特?西達反對沒有聯合國授權的外部軍事干預,新成立的“和平變革力量聯盟”,也反對外部勢力的干預,繼續主張對話解決敘利亞危機。因此,通過政治手段,迫使巴沙爾交出政權,舉行總統大選,或者把政權交給一個有各派組成的過渡委員會,或者把權力交予副總統沙雷,實現平穩過渡,還是有可能實現的。政治解決的前提是敘政府與反對派實現;稹υ,并給巴沙爾以出路。如果不能保證巴沙爾免受審判的權力,巴沙爾很可能不會交出政權,而是會和卡扎菲一樣選擇血戰到底。
第二種可能性是陷入內戰之中,長期陷入僵局。5月的“胡拉大屠殺”使敘利亞暴力活動升級,造成雙方死傷無數,令敘利亞漸漸滑向內戰的深淵。但是目前敘政府和反對派都反對陷入內戰的說法,美國也不承認內戰已經發生。敘利亞政府在國外有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的支持,中國也堅決反對其他國家和組織武力干涉敘內政,敘國內部分反對派也不支持外來干預,西方國家也考慮到敘政府倒臺可能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不進行武裝干涉。在此種情形下,敘政府繼續對反對派采取高壓政策,而敘反對派則繼續抗議不斷,甚至沖突進一步升級。敘利亞局勢由來與走向外部反巴沙爾力量可能會在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下,繼續加強對敘利亞的制裁,給敘政府施加壓力,同時給反對派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武器,在國外設立培訓基地,培訓反對派骨干力量,加大對反對派的整合力度。如果反對派能夠在西方國家和部分海合會成員國的大力扶植下形成氣候,則內戰的爆發可能性大大增加,而且可能雙方展開拉鋸戰,長期陷入僵局。
第三種可能性是政府軍發動政變,接管政權。雖然阿薩德家族還控制著軍隊,但是一旦危機曠日持久,國內經濟每況愈下,致使民怨沸騰,加上外部勢力的策反,軍士嘩變,軍隊倒戈,軍隊迫使巴沙爾下臺,并接管政權,納入政治解決軌道,這種局面也不是沒有可能。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