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0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以第十八屆亞運會龍舟比賽視頻為研究對象,對第十八屆亞運會龍舟比賽成績前3名隊伍的起航、途中劃、沖刺三個階段以及比賽中戰術的運用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優秀龍舟隊伍起航技術基本采用6-10槳加速方法,槳數選擇依據隊伍競技水平、戰術安排;我國龍
摘要:以第十八屆亞運會龍舟比賽視頻為研究對象,對第十八屆亞運會龍舟比賽成績前3名隊伍的起航、途中劃、沖刺三個階段以及比賽中戰術的運用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優秀龍舟隊伍起航技術基本采用6-10槳加速方法,槳數選擇依據隊伍競技水平、戰術安排;我國龍舟隊中長距離比賽的競技能力有待提升,要進一步加強體能的合理分配.
關鍵詞:亞運會;龍舟;直道競速;技戰術
龍舟運動是一項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凸顯中華民族團結拼搏、激流勇進的文化和精神.目前,我國龍舟運動理論研究亟需完善,其中技戰術的科學研究及認識、運動員體能儲備及科學的訓練是研究的關鍵.本文對2018年第十八屆亞運會龍舟500米、200米比賽前3名隊伍的起航、途中劃、沖刺三個階段以及比賽中戰術的運用進行分析,揭示競技龍舟比賽的特點,探討龍舟比賽致勝的規律.
1研究對象與方法
收集整理第18屆亞洲運動會龍舟比賽200米和500米直道競速賽的成績及各分段成績資料,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直道競速200米和500米比賽成績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米比賽前三名隊伍的競技水平差距非常小,泰國男子隊200米競技能力與中國隊和中華臺北隊有著1.790秒和1.264秒的差距,在距離上僅相差6~8米.500米比賽中,中國男子隊與中華臺北隊有2.606秒的差距,印尼男子隊則落后于中華臺北隊和中國隊.原因是中華臺北隊運動員的體能、比賽槳頻、戰術的運用要優于中國隊與印尼隊.女子500米比賽中,中國隊僅輸給朝韓聯隊0.304秒.原因主要是朝韓聯隊的起航階段以及沖刺階段的發揮和體能要稍優于中國隊。
2.2技術運用分析
按照龍舟的速度、運動員的體能分配和槳頻槳幅的變化,一次完整的龍舟比賽包括起航技術、途中劃技術、沖刺技術.[1]當各個隊伍之間的競技能力差距不大時,只有三個階段中運動員的技術完善、熟練,且各個階段能夠很好地銜接起來,在高槳頻基礎上,搭配適宜的劃距,[1]運動員動作一致,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200米直道競速屬于短距離比賽項目,技術的熟練運用是取勝的關鍵.500米直道競速賽對體能的要求更高,熟練的技術與充沛的體能缺一不可.
起航技術起航技術實際上就是加速度的技術,指船由靜止狀態過渡到最高速度狀態所用的時間,它體現的是運動員通過相等距離使船速遞增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起航劃到13-17槳時,即可達到最高速度.訓練有素的隊伍,達到最高速度所用的槳數更少.起航技術尤為重要,特別是短距離,可以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起航如能獲得優勢,能增加全隊獲勝信念,提高士氣,心理上會占很大優勢,隊員越劃越有勁.若是出發不好,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失利,影響士氣,隊員越劃越沒勁.起航是否成功,取決于全隊配合技術和比賽經驗.[2]因此,當隊伍之間的競技水平相當時,起航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比賽過程的技術節奏和戰術的完成質量,決定比賽成績的高低.第十八屆亞運會龍舟比賽中,200米和500米前三名的隊伍普遍采用了6-10槳快槳起航,其中前3-5槳為起動槳,劃槳要求運動員全力、快速、協調配合、動作連貫;后3-5槳為推動槳,要求運動員在保證劃水效果的基礎上逐漸加快槳頻,把龍舟速度在最短時間內推到最快.
槳頻船速隨著槳頻的提高和劃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起航速度一定要快,以獲得先聲奪人的勢態.完成起航以后要經過10槳左右的最高速度保持階段,進一步獲得優勢,10槳的保持時間約4.5~5.5秒,要求運動員提高槳頻的同時增大劃槳距離.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中華臺北隊槳頻的提升要高于中國隊和印尼隊,較短的時間內船速的提升最高,比賽中11-20槳保持階段槳頻的提升能夠進一步提高船速.低槳頻,保存體能.
表3數據顯示,中華臺北隊、中國隊、印尼隊三支隊伍由高槳頻向途中階段銜接后,槳頻分別下降了23.18槳/min、18.27槳/min、18.15槳/min,中華臺北隊槳頻下降明顯,為沖刺以及比賽的勝利保存了體能.龍舟500米直道競速為中短距離項目,以混合供能為主,因此,隊伍要整體根據本隊的特點,途中通過降低槳頻、增加劃距的方式進行適當調整,從而為最后沖刺節省能量.
沖刺技術沖刺階段是比賽的最后一個環節,應當頑強拼搏,超極限地挖掘體能,以獲得最高速度并保持到終點.鼓手應嚴格控制好槳頻,不能亂槳.經過起航和途中劃兩大環節體能的消耗,比賽最后身體進入疲勞階段,乳酸已經大量堆積,肌肉出現酸脹,此時,應當適當縮小劃距,加快槳頻;或保持劃距,略提高槳頻.沖刺的距離可根據比賽距離、運動員的體力狀況、戰術安排、賽場情況靈活掌握.
2.3戰術分析
龍舟比賽的戰術實施,主要是教練員根據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比賽的項目、比賽間歇時間以及比賽的分組情況,安排運動員的起航和途中劃、沖刺等技術的實施以及運動員體能的分配,使隊伍的競技能力達到最優化,取得比賽的勝利.體能的安排是戰術安排的重點.男子、女子龍舟200米直道競速是短距離比賽,戰術安排基本上是全力劃完全程.男子龍舟500米直道競速屬于中短距離比賽,比賽戰術模式對成績的影響相對較小,基本上也是采取全力劃.[3]
戰術中的體能安排對女子500米直道競速賽有著明顯的影響.在女子龍舟500米比賽中,預賽時中國隊以2分27秒輸給朝韓聯隊3.362秒,而在決賽時,中國隊采取的快槳頻起航加速→途中高槳頻加大動作幅度→全力沖刺戰術模式,體能著重放到了起航和途中劃階段.其他隊伍戰術安排是采取中間速度稍微放慢、在起航和最后沖刺相對較快的模式.最終中國隊在途中階段的后期與沖刺階段不敵朝韓聯隊,位列第二,僅落后朝韓聯隊0.304秒.因此,戰術的安排要綜合考慮隊伍的情況,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要隨機應變,才能取得優異成績.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優秀龍舟隊伍起航技術基本采用6-10槳加速,10-20槳速度保持和銜接,加速和速度保持時一般采用相等劃距槳頻遞增或者劃距槳頻同時遞增的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將龍舟前進速度劃到最快;我國龍舟隊中長距離比賽的競技能力有待提升,中長距離比賽中的槳頻較低;戰術的安排上應考慮運動員的體能狀況,合理安排體能在起航、途中劃、沖刺三個階段的分配,達到競技能力的最優化.
3.2建議繼續加強短距離高槳頻起航能力的訓練,并根據隊伍水平找到槳頻與劃距的最佳結合,保證龍舟速度的穩定性;科學合理安排高槳頻到途中階段槳頻的銜接與過度,有針對性加強運動員大槳幅下有氧能力的提升.
相關期刊推薦:《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牡丹江師范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75年,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辦刊方向,結合科研、教學、生產實際,報道自然科學領域的新成果、新信息?莾热莸怯嘘P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農林研究、地理科學、計算機理論及應用、體育理論研究、教育理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報告、專論與綜述、研究簡報、新方法與新技術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