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1-02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社會管理以促進社會快速發展為目的,在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進行規范化管理,為社會發展打下基
社會管理以促進社會快速發展為目的,在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進行規范化管理,為社會發展打下基礎。在社會管理進程中,為確保社會管理的正常進行,一定要使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這是目前各界人士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在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背景下展開研究,發現其中的不足,提出改善策略,促進社會和諧。
關鍵詞:社會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社會管理
一、社會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的重要體現
1. 經濟發展相對滯后
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于粗放模式中,居民收入差距大、城鄉發展不協調、資源浪費、生態破壞以及公共事業建設力度不足等問題一直存在。雖然在表面上社會發展的進程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實質上卻沒有實現各項發展工作的協調。另外,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社會發展仍然有待提升,尤其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人們無法感受到社會生活帶來的幸福感。
2. 社會發展問題亟待解決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反過來阻礙經濟的健康發展。比如,目前社會上的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環境保護工作缺失以及教育經費不足等問題,這些使人們對國家、社會的滿意度持續降低,并放棄了對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貢獻,普遍采取各種有效手段來為自己爭取利益①。這種情況,最終會導致不良的社會競爭現象的產生,從而阻礙國家經濟在社會中的有效提升。
3. 社會管理水平不足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社會管理工作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社會管理水平不足直接導致社會矛盾的產生,進而體現了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不協調性,F階段,我國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缺少規章制度、交通擁擠、環境污染以及服務質量缺失等問題,并且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明顯比集體利益的提升更加突出。
使人們無法感受到社會組織帶來的歸屬感,從而引發了社會管理和個體之間的矛盾。另外,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完全解決人們的就業問題,就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給社會管理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二、促進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策略
1. 加強對社會發展的認識
在開展社會管理工作時,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組織,必須要向人們滲透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引導人們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促進經濟持續發展。首先,負責加強社會發展的管理人員應該將精力放在社會中的大事上,特別是和經濟發展有關的政策、制度以及市場主體的行為后果等,慢慢地將其轉變成為與人們生活和利益相關的社會問題,利用電視、廣播以及媒體等途徑向人們傳播社會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從而提高人們對社會發展的重視②。
其次,由于一些偏遠地區或者其他國家的社會發展問題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所以管理人員應該在人們實際生活范圍的基礎上進行信息傳播。比如,管理人員可以以某地區停電所造成的損失為研究內容,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從而加強對社會發展的認識。最后,管理人員要在不同地級基礎上調動人們參與社會決策的熱情,并將個體引入到社會發展的范疇內,充分發揮經濟主體在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實現自我管理和完善,從而有效促進社會與經濟協調性發展。
2. 構建社會發展安全基礎
社會安全基礎是開展社會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不僅能夠確保管理活動定性進行,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進行保護,同時還能減小社會經濟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避免社會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為了促進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一定要重視社會安全基礎構建,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社會管理人員應該廣泛吸納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閑置資金,切實落實社會各項公共事業,重點保障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主體,提高人們對社會公平觀念的認識,從而提升人們的滿意度,使其由注重個人利益發展向社會整體發展轉變。比如,構建覆蓋面積大、完善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使社會成員全部進入到社會安全網中,為社會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 第二,管理人員要對社會發展中所存在的風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采取積極的態度應對和處理,爭取將風險降到最小,針對國家、社會以及公共事業等建立完善的風險保護機制,幫助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不斷發展,避免產生一些不良的后果。管理人員要想做好上述工作,一定要確保社會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快速化以及標準化,在這些渠道的基礎上使人們對信息具有較強的辨別能力和信任力,切實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
3. 明確社會管理內容
、艑ι鐣操Y源配置適應性的管理。首先,是指對社會公共資源配置比例以及變動的管理,其中主要包括社會成員人力資本以及創新能力等;其次,對社會公共資源在各種社會事業、發展環節以及各社會階層的比例和變動情況的管理。
通過上述內容的管理,能夠確保社會公共資源一直配置于社會事業和民生事業,從而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⑵對正確平等價值觀的管理。該方面的管理主要是對正確平等的解釋進行管理,國家、社會組織以及個人處于不同的環境,其利益也不同,因此對正確平等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但是,這種對正確平等的差異性認識,會在社會公共資源、規則設置以及目標確立方面對社會公共資源的供給與配置情況造成影響,因此,在進行正確平等價值觀的管理時,一定要充分掌握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想法,進而確保社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促進社會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菍ι鐣操Y源供給與配置目標確立的人格共識性管理。社會公共資源供給與配置的目標是由國家主導的,該方面的管理實際上就是對社會各階層人員對國家確立目標的共識性管理。通過有效的管理,不僅能夠提高國家目標確立的適應性,同時還能消除地方政府隨意更改目標的舉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公共資源供給不足、配置不平衡等現象。
、葘ι鐣蓡T相關權利落實情況的管理。首先,對國家確立社會公共資源供給與配置目標以及實施過程中權利使用情況的監督和管理;其次,監測社會成員按體制性規則賦予的權利進行管理,尤其是在社會公共資源供給與配置目標確立和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真實權利進行監督和評價。通過上述管理,能夠及時發現國家權利被地方政府以及基層組織濫用的現象,實現社會公共資源的有效供給與配置,推動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切實提高社會管理工作的質量。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和經濟之間的不協調發展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雙方的有效發展,而且還導致在社會管理中出現了失效的情況,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所以,要想在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背景下實現社會的有效管理,就要從加強對社會發展的認識、構建社會發展安全基礎、明確社會管理內容等方面入手,真正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從而為社會管理奠定相應的基礎。
引文注釋
①譚明方.社會與經濟“發展協調性”視角的社會管理研究[J]. 社會科學研究,2012(01):1-10.
、趧⑹蓝.論斷與學理——陸學藝先生的社會與經濟發展不協調性分析[J]. 社會學研究,2014(03):17-29+241.
、劢,全詩凡.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性研究——基于國家和地方發展規劃視角[J].未來與發展,2013(07):38-44.
相關閱讀:創新基層社會管理學術論文發表期刊
摘 要:基層社會管理是當今一項重要課題。在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基層社會管理更應受到重視。本文對此進行了回顧、總結與評析。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