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1-20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食品安全是關系企業社會責任和民眾信心的重要問題,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 生產管理論文 :探究食品企業生產許可審查問題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食品安全問題是當前我國社會問題的多發區域,也是人們最為關心的社會問題。分析當前食品生產審查中的問
食品安全是關系企業社會責任和民眾信心的重要問題,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生產管理論文:探究食品企業生產許可審查問題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食品安全問題是當前我國社會問題的多發區域,也是人們最為關心的社會問題。分析當前食品生產審查中的問題,努力解決食品監管的漏洞,改善食品安全現狀是當前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的重要工作。
1我國的食品生產許可的審查制度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
沒有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得生產食品,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銷售無證食品。同時,在具體規定中,對食品生產企業員工的培訓和食品管理人員的登記等都有明確說明。還確立了產品檢驗員制度,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對食品安全全面監督檢查。此外,還有年審制度對企業的年度生產情況進行評估,規定企業在生產原料、技術發生變化時要及時報備。
2食品企業生產許可審查中的常見問題
2.1企業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食品生產企業和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密切相關,與一般的生產企業相比,對其責任感的要求更強。企業若缺乏社會責任感就會為了生產中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在生產過程中不遵循科學的生產工藝的要求,甚至為了追求賣相和口感不顧安全使用有毒有害原料。在面對生產許可檢查時,采用隱藏、逃避、造假等方式,鉆檢查制度的空子,欺騙審查人員。這種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人為增加了生產許可審查的難度,使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無法全面準確。
2.2食品安全標準和檢測手段的不完善
受技術條件和科學研究的限制,當前我國很多有害物質的產生條件和檢測標準并沒有統一全面的規定說明。由于當前食物種類多樣,食品添加物不明確,以及檢測技術發展的滯后,導致檢測過程中一些有害物質無法檢測。通常,食品安全檢測標準是按照目前正常的生產條件下的安全指標做出的規定,并且對潛在的威脅人體健康的有害物質沒有明確的規定。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工藝的改變,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可能在新的條件下產生,一些未知的有害物質可能被發現,那些在過去證明是無害的物質,可能在現在看來是威脅身體健康的。
2.3食品生產企業生態的多樣性
隨著我國對私有企業逐步放開發展限制,以及對個人創業的支持,很多食品生產企業規模小,生產設備差,食品生產過程中的衛生環境質量達不到要求。企業生產者的技術水平達不到要求,生產操作過程不規范,原料采購上為了節約成本而放寬了對原料質量的要求。由于這些企業規模小,數量巨大,位置偏僻,流動性和隱藏性強,形如"草根企業",很容易被忽視,加上目前的監管隊伍由于人力、財力投入的嚴重不足,出現了很多的監管盲區,很多個體戶、小作坊、小企業還是無照無證經營,造成行業無序競爭,給公眾食品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3食品企業生產許可審查常見問題的改進建議
3.1完善食品生產許可制度,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在食品生產許可審查之初,要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管理者的專業背景、相關履歷有充分的了解,對企業聘用的生產技術人員的知識背景和相關資格進行嚴格的審查。完善對企業生產責任人和原料采購、生產操作人員的責任落實制度。加強對企業負責人的道德教育和責任意識的培養,并形成食品生產部門的專業化和定期化制度。對企業的安全生產進行指導性的規定和審查,使企業的食品生產行為健康化、標準化。
對企業提供的審核材料要仔細對比研究,并做必要的實際調查,對企業的食品生產流程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認真分析研究,對新產品的生產和新技術的使用,要經過嚴密的科學論證。同時,對每個企業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的補救措施也要反復論證,以保證萬一出現食品安全事故時,企業能夠快速反應,盡量減小對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狀況的威脅。
3.2及時完善食品安全標準
對食品和原材料的檢驗,是最直觀和最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階段。食品監管部門要密切注意新的有害物質的研究和發現,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要嚴謹科學,對新發現的有害物質要做出及時的規定和標準的設定。特別是在嬰幼兒和老年食品方面,由于他們的免疫力差,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對食物中的有害物質的反應主要來自自身的身體反應,不容易及時發現治療。如三鹿奶粉事件中,奶粉中的有害物質對嬰幼兒產生影響之后,并沒有及時引起注意,而且對引起身體反應的來源不明確。
3.3依法依規審查,強化過程監管
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門,人財物有限,面對數量巨大規模、良莠不齊的生產主體,既有監管職責又要有服務意識,兩者缺一不可,但這同時是一對矛盾體,中間的界限難以平衡,也許嘗試寬進嚴管,事前服務事后監管,建立信用記錄,嚴格退出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同監督才是不錯的思路。建立企業不良信用記錄,并對信用等級進行劃分評定,實現記錄在不同部門之間聯網共享,尤其是與銀行、稅務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對信用等級高,產品抽檢合格率較高的企業,可嘗試換證免于現場核查等鼓勵性措施,形成良好示范效應。加大處罰力度,增加企業違法成本,不斷整頓食品生產企業的違規違法現象。
取締那些違法違規、信用記錄嚴重不良的企業,同時依法追究違法案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3.4改變地方企業管理方式
對于地方企業的多頭管理和地方保護主義,明確要求地方管理中杜絕地方保護主義現象,明確管理責任,避免多頭管理造成的部門之間監管不力和責任事故的互相推諉,各部門的管理權限范圍內的信息要跟監管部門共享。地方政府應對行政監管單位進行整合,加強全鏈條全方位監管,對企業生產有獎有罰,有堵有疏,從而保障地方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地方食品安全的有效治理。
4結語
食品安全是關系企業社會責任和民眾信心的重要問題,食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食品嚴重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使我國社會的信任危機加深,同時影響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在食品生產環節,強化企業主體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完善安全生產規范標準、規范食品行業的自律精神,對國家法規、產業政策、審查規范等準入條件嚴格執行,依法依規審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法。在食品生產監管制度建設上,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嚴格違法違規處罰、多方參與社會共治等全方位監管,加強中介服務,企業自身要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在食品生產過程中對人民負責,促進我國安全的食品行業的健康和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艷蓓.食品企業生產許可審查中常見問題及改進建議[J].食品安全導刊,2014(24):72-73.
[2]戴勁肖文暉.食品企業需有社會責任擔當--論食品生產許可制度的完善[J].中國標準化,2012(7):65-6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