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1-19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身心健康的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是建設高效政府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 行政論文投稿 :探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摘要]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歷了從政策調整到體制創新的發展階段,觸及深層次的關鍵性改革目標也日
身心健康的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是建設高效政府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行政論文投稿:探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摘要]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歷了從政策調整到體制創新的發展階段,觸及深層次的關鍵性改革目標也日趨明顯合理。本文探討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中共十七大報告和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規劃了未來十年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
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歷了從政策調燕到體制創新的發展階段,觸及深層次的關鍵性改革目標也日趨明顯合理。但面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仍然有很多不適應、不符合新形勢新任務的問題。面對日趨復雜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面對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多樣化的人群,政府宏觀調控的任務很重,管理和指導的任務很重。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來說,行政管理舉措得當,事半功倍;行政管理舉措失當,事倍功半。
經過認真研究分析,我們認為,當前政府行政管理體制運行中依然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行政管理觀念滯后、手段原始;二是決策制度不夠健全,機制不夠完善,決策中還存在一些不科學、不民主的現象;三是行政審批事項過多,審批程序不規范,審批責任不落實的問題依然存在;四是政務公開的內容不夠全面,方式不夠多樣,程序不夠規范;五是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健全,特別是績效評估和責任追究機制不完善,行政執法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六是公務員的觀念轉變不到位等問題,由于這些突出問題的存在,往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政府的效能建設,阻礙了依法行政的進程。
為了解決當前政府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符合中共十七大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高效政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改進:
一、改革行政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方式指的是行政管理的各種形式和方法。不同的行政管理方式對行政相對人的自由影響程度不同,同時也會形成不同的行政機關與相對人之間的關系。如采用行政許可、處罰的管理方式,則行政相對人的自由受限程度比較高,會形成命令服從的關系;采用合同、指導的管理方式,則行政相對人的自由受限程度較低,會形成平等協商的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行政管理的方式也將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行政管理方式改革是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內在必然。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點將面臨兩個挑戰:一是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這就要求政府放權,減少政府干預,行政管理由全能主義向有限政府轉變。與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比,目前仍然存在觀念滯后、職能不到位、手段原始、效率偏低等問題。二是加入WTO加劇了我國政府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迫切性。WTO的規則和管理規程。要求增強政府行為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實行陽光行政,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政府將成為最大的應對者。
二、建立科學決策機制
政府應該建立科學完善的決策制度,嚴格規范決策執行理念、程序和方法。在決策的過程中,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顯民本、和諧、長效的理念,建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決策的思維,深入基層與實際,開展調查研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著眼點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維護和實現,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增強決策的民主性;立足點于全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與本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統一;真正做到夯實基礎,真正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使人民群眾能得到實惠上來。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
本次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政府職能,因此制定改革方案的重點也在于轉變政府職能。在方案的制定和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對政府各部門現有職能進行認真的梳理和分析,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果斷轉移出去,把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加以明確切實管好;把職能部門的責任以及責任風險、責任追究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明確和規定;切實做到調整和組合一些部門、精減和規范一些相關議事協調機構,把該合并的堅決合并,把該撤銷的堅決撤銷。只有做到管轄明確、責任到位、機構精簡,本次改革工作才算是有所成效。因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加以對待。
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
人民群眾是政府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政府的所有工作都應該讓人民群眾知曉,即公民了解法規政策、政府運作信息的權力。在現代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人民授予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權力和稅收的保障,為政府提供所需信息資源,因此政府得到的信息要與公眾分享。在民主政治社會,公眾有知情權、參與權、聽證權、言論自由權等。而且這些權利都是制約行政權的有效手段。在電子通訊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以建設電子政務系統作為深化政府改革的重票突破口,利用電子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壘,實現政府信息公開,變模糊管理為透明管理。完善政府行政事務公開機制,擴大行政事務公開范圍,提高行政行為的透明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通過舉辦政策咨詢會、聽證會等形式來處理政府的重大決策和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提高決策的正確性和公正性;建立政府公告制度,以新聞媒體和現代信息網絡平臺的形式向社會公開政府規章、措施及政務活動;建立健全對重大決策的制定和重大項目的審批監督約束機制。
五、完善依法行政機制
溫家寶指出:“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新形勢新任務對我們黨領導人民更好地治國理政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是各級政府的基本準則。想要更好的實行依法行政,首先必須將過去的不良行政做法糾正過來,即政府應該改變過去那種“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審批輕服務、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的觀念和做法,嚴格遵循“合法、合理、效能、責任、監督”原則,這樣才能有利于理順政企、政事關系,實現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與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能分開,使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能夠協調好各方關系、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的形成,從而為建設法治政府提供良好的體制環境。
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公務員是政府機關的核心,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堅定,文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身心健康的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是建設高效政府的關鍵,F在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然給他們的傳統權利觀、利益觀帶來沖擊。所以,轉變觀念是實行改革的首要前提;其次,強化監督檢查,加強廉政建設,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置于廣大群眾監督之下;再次,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恪守為民之責,反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牢記“兩個務必”,為公眾樹立良好形象;最后,加大對公務員的培訓力度,加強對公務員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使其符合《公務員法》的要求,保證培訓效果,使每個公務員政治合格,業務過硬,作風優良。只有這樣,我們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就能更加輝煌。
希望通過改革。使政府職能在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做出驕人的成績,將政府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調整的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建立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的行政運行機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為實現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央黨校“社套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專題”組當前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幾個理念問題[J]理論探討,2010,(8)
[2]洗亞平,鄭惠丹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與展望[J]公共行政管理研究,2010,(4)
[3]劉文光黨的十七大報告對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理論的深化和發展[J]前沿論壇,2010,(2)
[4]石亞軍,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該革若干問題的調研思考[J]中國行政管理,2010,(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