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0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旅游景點發展的最好趨向是成為文化和自然的綜合載體。因此,旅游景區預想創造特色并以此來宣傳自己,民俗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開發點,而且將是最為重要的挖掘點。作為旅游開發者,借助于自然的特色來演示具有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將兩者恰如其分的結合,才能得到游客的
旅游景點發展的最好趨向是成為文化和自然的綜合載體。因此,旅游景區預想創造特色并以此來宣傳自己,民俗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開發點,而且將是最為重要的挖掘點。作為旅游開發者,借助于自然的特色來演示具有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將兩者恰如其分的結合,才能得到游客的認可,才能更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本文是一篇環境論文。
摘要:現代旅游開發與傳統旅游開發之間的區別在于自然資源成分與文化資源成分的比例關系出現了變化。游客對自然和文化的欣賞側重點也出現了轉移。人們除了對自然景觀有一定要求外,對旅游資源中的文化要求也逐步提高。
關鍵詞:民俗文化,自然環境,環境論文
一、兩個旅游點的歷時的發展變化比較
筆者前后兩次同時對七仙湖旅游景點和巴爾虎民俗園進行了考察,第一次是2004年夏季,第二次是2008年的夏季。兩次考察對比發現,兩個旅游景點的經營狀況出現了較大改變。第一次去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七仙湖景點的游客特別多而巴爾虎民俗園則相對冷清,而2008年時可以體會到巴爾虎民俗園的經營狀況較好,其民俗文化展演比自然景觀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巴爾虎民俗園與七仙湖旅游區在不同發展階段呈現出了不同的經營狀況。將兩個旅游景點分為初建階段和現階段進行歷時的比較分析。
(一)初建階段的狀況比較(2002年—2005年)
在兩個景點初建階段,一面借助草原的自然風光,一面從飲食和住宿上加大投資力度,對傳統的蒙古族飲食和住宿風俗文化都有所開發,以自然風光和區域風情來吸引游客。該階段兩個景點只是從表面上對蒙古族民俗文化進行了開發利用,而對民俗文化挖掘、展示的程度不夠系統和真實,自然風光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在該階段,七仙湖借助獨特的天然湖泊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相比較而言巴爾虎民俗園沒有湖泊這一資源優勢,前來游玩的游客較少,經營狀況較差。每到旅游旺季,七仙湖的游客數量劇增,常常出現超飽和現狀,而巴爾虎民俗園的游客狀況則遠不如七仙湖景區,時常出現游客在七仙湖景區游玩而到巴爾虎民俗園食宿的狀況,即:七仙湖游客的數量時常超出其客容量,游客們才會被擠到巴爾虎民俗園食宿。由此可知,初建階段,巴爾虎民俗園的經營狀況遠不如七仙湖景點的經營狀況。筆者將該階段描述為以自然景觀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在該階段兩個景點的旅游經營者還沒有真正的讓游客從內心去體驗到蒙古民俗文化的實質內涵。而只是通過民俗文化來引導游客進行各種消費,以獲取更多的利益。游客參與蒙古族傳統娛樂、競技活動多出于陌生、好奇,而沒有體驗民族民俗特色文化的心理和狀態。漸漸的民俗文化的粗淺展示使得游客失去了參與體驗的興趣,因而選擇不做作的自然風光。
環境論文:《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是學術和技術類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黔h境保護領域內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成果。
(二)現階段的狀況比較(2005年至今)
在筆者2008年去參觀的時候,同時觀看了兩個景區的整體經營情況,可以看得出兩個景區的情況出現了很大的轉變,七仙湖景點的經營現狀與巴爾虎民俗園相比大不如前。2005年以來,巴爾虎民俗園開始逐步的注重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將靜態的、場面式的文化粗淺展示向對民俗文化深層次的挖掘轉變。在旅游資源開發中,將蒙古族民俗文化作為重點開發對象,包括奶食品的傳統工藝制作程序展示、蒙古族音樂的現場演奏以及當地歷史沿革的圖文、生產生活用具的展示等項目,將這些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展演的方式嵌入到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中,從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巴爾虎民俗園對蒙古族的傳統民俗文化及歷史進行了深層的挖掘。并逐步列入整體的旅游觀光對象范圍內,使得巴爾虎民俗園具備了自然和人文的雙重景觀,提升了整體的欣賞價值。在筆者參與巴爾虎民俗園的旅游服務項目的時候,親身體驗了巴爾虎民俗園為游客安排的“草原琴聲”的活動,夜幕降臨,游客在星空下體會草原琴聲,每位游客都參與其中體會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得人文與自然相融合。對于游客來說參與者比參觀者更具有吸引力。七仙湖旅游景點從初建至今在經營上除了擴建了景點服務區規模,增大了客容量外,仍借助獨特的湖泊風光開展傳統的娛樂項目,在民俗文化資源開發方面沒有太大改變,其經營狀況與巴爾虎民俗園相比大不如前。所以,從發展的現狀看,巴爾虎民俗園的發展境況要優于七仙湖景點,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將草原文化與環境很好地融合起來,使游客享受了文化與自然的雙欣賞效果。由此,對蒙古族傳統民俗文化的深層挖掘和展演成為巴爾虎民俗園吸引游客的最大亮點。
二、旅游與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觀之間的關系分析
游客需求由原來的單一向雙向甚至是多向轉變。巴爾虎民俗園之所以能夠扭轉原來的弱勢局面,不斷擴大和完善旅游經營的范圍和規模,其根本原因就是該旅游景點開發走的是民俗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真正結合的道路,使其更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逐步成為眾多相似景點中的典型景點。巴爾虎民俗園旅游紀念品是在游客參與觀察的過程中制作出來的,尤其一些奶食品包括奶皮、奶豆腐、馬奶酒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傳統食品,游客可以觀看到整個制作過程,使游客不僅品嘗原汁原味的民族食品,更深刻的體會其中的民俗文化的魅力。此外,借助草原這一自然背景,開展各種傳統的蒙古族娛樂項目,包括騎馬、射箭、摔跤等。這些文化項目的開發是依托草原這一自然環境而形成的,這些文化項目也只有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才能讓人覺得融洽而又新鮮。通過參與調查了解到,最吸引游客的是各種文化項目演示,如巴爾虎婚禮、巴爾虎歷史由來等文化內容的展示。這些項目既滿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同時也使游客了解進而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內容、內涵,對民族文化起到了宣揚的作用。
在與游客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讓游客印象最為深刻的活動項目是巴爾虎民俗園提供的夜晚演奏的馬頭琴曲,游客們坐或躺在戶外的草原上靜聽馬頭琴藝人的演奏項目。類似這種的項目安排對游客的吸引最為強烈。相比較而言七仙湖旅游景區較簡單而又粗淺的文化演示內容則顯遜色,除了占據自然的優勢外,提供的活動項目與其他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旅游景區相比缺乏獨特性,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方面不如巴爾虎民俗園。無論怎樣的文化演示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自然環境中才能夠合宜的進行,F代旅游都追求特色、打造特色、宣傳特色,旅游景點的自然特色被打造的可能性比較小,為了迎合游客的新需求,旅游經營者們都在努力打造景區的文化特色,制作各種文化宣傳。但無論什么樣的文化特色都應該以當地的民俗文化為基礎,如果脫離了民俗文化這一文化根源基礎,建立起來的奇異文化就會顯得不倫不類,也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游客失去吸引力。
四、總結與反思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展示的文化并不是現代化背景下出現的快餐式文化,最主要的文化內容是傳統的民俗文化,這些文化內容都是旅游業開發的重點,這樣不僅能夠吸引游客,還能在文化傳播、傳承和發展方面發揮作用。旅游業開發的文化展演,必須要以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為背景,如展示蒙古族傳統民俗文化就必須以草原為整體的自然背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文與自然的融合。旅游業不僅僅是獲取經濟利益的工具,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民族民俗文化展示的平臺,必須尊重民俗文化的原態,不能僅為吸引游客、迎合游客的獵奇心理而扭曲文化本來的面目,制作假的文化現象,進而使民俗文化失去活力,影響其傳播、發展?傊,旅游業在不斷的發展中須引入民俗文化的因素,否則會失去長足發展的動力。隨著社會成員整體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游客對旅游內容的要求也會出現轉變,其中文化需求必將成為重點要求內容。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