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1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現在環境建設的新應用模式有哪些呢,要通過什么方式來加強對企業環境上的管理呢?本文是一篇環境論文。企業應該從實際出發,充分認識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通過重塑企業文化,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提升企業識別和應對環境變化能力的內部基礎,培育、提升企業動態能力;通
現在環境建設的新應用模式有哪些呢,要通過什么方式來加強對企業環境上的管理呢?本文是一篇環境論文。企業應該從實際出發,充分認識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通過重塑企業文化,加強員工技能培訓,提升企業識別和應對環境變化能力的內部基礎,培育、提升企業動態能力;通過加強科技投入,來提升企業識別異質性資源的能力;通過強化知識共享、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來提升企業的機會感知能力、吸收利用能力和資源重置能力;通過動態能力的培育,來提升企業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能力,進而在“超競爭”的環境中,獲取競爭優勢,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
摘要:動態能力與企業績效動態能力在本質上是變化導向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助于公司重新部署和配置他們的資源基礎,以迎合變化的客戶需求和競爭對手的戰略。盡管戰略學家們認為能力影響公司績效的方式是復雜的,但是能力的角色和應得的榮譽卻只是少量的理論和不全面的測量。公司的資源基礎與租金創造直接相關,但動態能力卻超越了這些活動。動態能力在某些方面能夠改善公司的績效,如應對動態環境、提高生產率、生成新的戰略等。Macher和Mowery(2009)通過對半導體行業的研究,證明動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組織的績效。曹紅軍和趙劍波(2008)的研究證明,動態能力能夠通過戰略過程改善組織的績效。
關鍵詞:企業環境,環境工程應用,環境論文范例
企業可以借助各種分析工具、通過各種方式對環境加以控制,尤其是和企業日常運營相關的具體環境,企業可以利用慣性決策,充分發揮組織的能動性,降低環境對企業運營的影響。企業應對環境的分析工具主要有SWOT分析模型,利益相關者模型和魚骨圖等。美國學者鄧肯將環境分為環境變化程度和環境復雜性程度,建立了“環境不確定性評估模型”動態能力與環境環境動蕩,是指市場變化的頻率和廣度以及不確定性的普遍性,它包括技術動蕩和市場動蕩。市場動蕩,指市場需求和競爭對手移動的不確定性;技術動蕩,指技術突破的頻率(Pavlou&ElSawy,2011)。根據不同特點的環境,企業應培育或提升相應的動態能力,以應對內外部環境的挑戰重塑企業文化、提升應對環境變化能力的基礎每一個企業中都存在著限制企業管理者決策的內部約束力量———企業文化,而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基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企業內部員工一般是專業互補的。因此,企業應重新審視企業文化,樹立危機意識,建立環境預警機制;加強員工培訓,建立學習型組織,提高企業柔性和戰略靈活性,進而提升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基礎。加強科技投入,提升異質性資源識別能力企業獲得資源的能力依賴于獨特的歷史條件,企業擁有的資源和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之間存在著因果模糊關系。因此,企業的異質性資源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復制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反過來,正是資源的這些獨特性質,才使具有異質性資源的企業具有持續競爭優勢。因此,企業應強化科技投入,提升異質性資源的識別能力,獲取競爭優勢。
環境論文:《重慶環境科學》,《重慶環境科學》創刊于1979年,已連續出版了25卷150期。經過20多年辛勤耕耘,本刊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在全國享有良好聲譽的優秀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并于2000年榮獲“第一屆環境保護期刊評比一等獎”。
強化知識共享,提升機會感知能力機會感知能力,是指組織通過環境掃描和信息獲取,識別和獲取外在的機會,從而應對資源、市場的競爭,到對人才、信息的競爭。企業必須保持對環境的持續監控和預測,尋找核心能力更新的有利時機。而新的信息和只是能夠創造機會。強化團隊學習,提升吸收利用能力吸收利用能力,是組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將從外部環境中獲取的知識和技能“同化”為組織的自有知識(Zahra和George,2002)。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團隊學習,在實現知識共享的同時,培養團隊的協作能力,使企業在面臨外部環境變化時,能夠協同作戰,從容應對。強化系統思考,提升資源重置能力資源重置能力,是指組織將原有的知識和技能與新“同化”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和重新配置,形成新的知識和技能,進而形成新的“慣例”,或新的“運營能力”。而維持企業持續營利性增長的關鍵,在于企業的能力要能夠隨著企業結構、技術和市場的變化重組和重新配置企業的資產(Teece,2007)。小結動態能力被視為“模糊黑箱”,如果不能有效地衡量動態能力,在動態環境中作出良好決策是很困難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