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0-13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有關污泥處理管理的新措施有哪些呢,應該怎樣來加強對污泥處理的新管理應用呢?目前的換進管理新制度技巧有哪些呢?為此文章從各個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 《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
在當前有關污泥處理管理的新措施有哪些呢,應該怎樣來加強對污泥處理的新管理應用呢?目前的換進管理新制度技巧有哪些呢?為此文章從各個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環境教育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環境教育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環境教育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摘要:污泥土地利用時,嚴格控制污水廠污泥的有毒、有害物質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國家標準。應該特別注意污泥中重金屬的含量,重金屬是限制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4]。根據其土壤背景值等情況,嚴格按照計算得到的污泥施用量進行施用;一般來說某塊土地使用污泥數量有一定限度,當達到這一限度時,污泥的土地利用就應停止一段時間后再繼續進行;土地利用應在安全施用量之下控制使用,同時整個利用區應建立的使用、監管機制理。
關鍵詞:污泥處理,土地利用,論文發表
1國內外污泥處理處置市場現狀
據環保部統計,2010年底全國污泥產生量達到了3000萬噸(含水率80%),已成為威脅我國城鎮環境污染源。目前我國大部分污泥多為無序堆存或簡單填埋,主要處置方式是脫水后直接與生活垃圾混合填埋或農業利用,分別占污泥量處置的31%和44.8%。根據環境保護部的有關規劃,未來10年是我國污水處理的“黃金時期”,將建成上千座污水處理廠。每座污水處理廠每年排放的污泥量成千上萬噸,這些巨大數量的污泥將成為城鎮未來急需處理的難題。據發改委的數據,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極大地推動了環保產業發展。到2010年,我國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領域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0余家。一些專家認為,隨著我國污水處理“重水輕泥”格局的改變,污水處理廠配備污泥處理設施,“水”“泥”同步并行處理,這必將給污泥處理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使污泥處理設施有望繼污水之后,成為環保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政策法規方面;國內2000年,建設部、環?偩职l布了《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提出來要采用厭氧和好氧、堆肥的方式處理污泥,同時規模在10萬噸以上的要采用氧化溝、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藝,以減少污泥產量。2009年,建設部、環保部及科技部發布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鼓勵符合標準的污泥進行土地利用,提出在污泥濃縮、調理和脫水等實現污泥減量化的常規處理工藝基礎上,根據污泥土地利用要求和相應的泥質標準,分別選擇厭氧消化、高溫好氧發酵的污泥處理技術路線。2010年11月,環境保護部下發《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污泥處理設施建設。通知明確要求,污水處理廠新建、改建和擴建時,污泥處理設施應當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投入運行。不具備污泥處理能力的現有污水處理廠,應當在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兩年內建成并運行污泥處理設施。歐盟在污泥泥質符合公眾健康和環境保護要求的前提下,鼓勵對污泥進行土地利用。大部分歐盟國家的污泥允許最大用量約為5噸干污泥/(公頃?年),通常用于農田的污泥不超過2-3噸/(公頃?年)。英國、丹麥鼓勵污泥農用,以保護磷及其他礦物資源在自然界的存在。同時污泥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屬、有機物和藥物沉積物等被嚴格立法加以限制。瑞士、荷蘭、比利時規定污泥必須進行熱處理(發電、制水泥、干化焚燒);由于污泥含有污染物如重金屬、有機物和藥物沉積物等,禁止污泥在自然中循環利用。
2污泥農用處理技術
未經穩定處理的污泥,因有機物含量高,極易腐敗并產生惡臭,尤其是初沉淀池的污泥,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蟲卵及病毒,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不加處理任意排放或土地利用,污泥中重金屬含量超過《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引起的二次污染問題是不容忽視。污泥處理處置的目的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污泥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農業利用、土地改良和園林綠化等。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中指出:污泥以園林綠化、農業利用為處置方式時,鼓勵采用厭氧消化或高溫好氧發酵(堆肥)等方式處理污泥。鼓勵城鎮污水處理廠采用污泥厭氧消化工藝,產生的沼氣應綜合利用;厭氧消化后污泥在園林綠化、農業利用前,還應按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高溫好氧發酵處理污泥,鼓勵利用剪枝、落葉等園林廢棄物和礱糠、谷殼、秸桿等農業廢棄物作為高溫好氧發酵添加的輔助填充料,污泥處理過程中要防止臭氣污染。污泥必須經過消化、堆肥等生物處理后方可土地利用。
2.1污泥消化技術消化污泥(digestedsludge)是污泥干化、堆肥的前處理過程,指在有氧或無氧情況下,在微生物作用下達到的較穩定污泥。消化污泥分為污泥耗氧消化和污泥厭氧消化。。厭氧消化是利用兼性菌和厭氧菌進行厭氧生化反應,分解污泥中有機物質的一種污泥處理工藝。厭氧消化是使污泥實現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主要環節。首先,有機物被厭氧消化分解,有利于減量化處理,可使污泥穩定化,使之不易腐敗。其次,通過厭氧消化,大部分病原菌或蛔蟲卵被殺活或作為有機物被分解,使污泥無害化。第三,隨著污泥被穩定化,將產生大量高熱值的沼氣,作為能源利用,使污泥資源化。另外,污泥經消化以后,其中的部分有機氮轉化成了氨氮,提高了污泥的肥效。污泥的減量化雖然主要借濃縮和脫水,但有機物被厭氧分解,轉化成沼氣,這本身也是一種減量過程。污泥經消化后脫水,能有效地殺死污泥中的病原菌,縮小污泥容積,易于脫水。污泥中含有較高有機物,可用于制肥。污泥厭氧消化和沼氣利用裝置費用,約占污水處理廠投資和運行費的30%左右,而且大多需進口技術和設備。好氧消化污泥與活性污泥法極為相似。污泥耗氧消化是以有氧的環境下氧化污泥中的有機物質,并且減少污泥的質量和體積。只要微生物生存環境溫度、pH維持穩定并無毒性物質干擾,系統便能自我維持當外來營養被消耗完以后,微生物靠消耗自己的機體來產生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這就是微生物的內源代謝階段。細胞組織在好氧條件下的內源代謝產物為CO2、H2O、NH3,而NH3會在有氧條件下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此法降解程度高,無臭穩定,易脫水,,運行管理簡單,基建費用低,但須充氧運行費用高。
2.2污泥堆肥技術污泥高溫好氧發酵處理俗稱堆肥,是在好氧環境下利用微生物進行好氧發酵的過程,使的有機物轉化成類腐殖質[1],污泥經高溫好氧發酵過程產生的高溫會殺滅致病菌,得到穩定堆肥產物。因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氮、磷、鉀等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在其有毒有害物質含量滿足國家相關標準的情況下,對農業、園林綠化和土壤改良是有益的,堆肥產物的土地利用是國外普遍采用的處置方式,也是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鼓勵的處置方式;在其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不滿足國家相關標準的情況下,發酵產物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低含水率,也是垃圾填埋場良好的覆蓋材料。堆肥與污泥焚燒、熱干化等其他處理技術相比,具有低碳、節能、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因此適用于以土地利用和填埋為處置方式的污泥處理,也可以作為污泥半干化的手段。污泥高溫好氧發酵原理簡單,但要想發酵好并不容易,一般是將粉碎好的污泥和與輔料的混合,通風供氧常采用強制通風加定期翻堆來完成[2]。首先污泥發酵前要將成團污泥進行破碎,要求粉碎后的污泥顆粒徑不大于2cm,以使發酵徹底,無黑心現象,這是發酵成功的關鍵;其次是與輔料充分混合,增加物料比表面積,提高氧利用效率,實現均勻發酵。發酵不均勻帶來的后果就是發酵物不能夠實現完全腐熟、或者局部黑心、有惡臭。普通發酵技術因空氣流短路,難以做到供氣均勻,也就難于保證發酵均勻。采用膜式高溫好氧發酵,可以實現低超高壓發酵,能夠保證空氣流的均勻。功能膜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只允許水蒸氣和CO2從發酵體中出來,臭氣、病毒、氣溶膠等均不能夠穿過,國外文獻報道對臭氣、病毒、氣溶膠的隔離率高達98%以上,這是好氧發酵技術的重大突破。對于多個污水處理廠的城市,膜式好氧發酵技術適用于分散處理,有利于好泥好用。堆肥制品無害化衛生標準應符合GB7959的規定[3]。
2.3研制顆粒有機復合肥按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對多數污水廠特別是大量小型污水廠來說,污泥用于農田是比較可行和現實的方案。污泥中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對農作物有增產作用;污泥中的有機質、腐殖質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污泥經適當濃縮、脫水后運至市郊或鄰近省份作為農肥,是許多污水廠采用的方法。但農田施肥有季節性,沒有經過造粒的堆肥不宜保存,在不需要泥肥季節,污水廠會泥滿為患影響了正常運行。利用堆肥污泥中的有機物和顆粒為載體,按N、P、K的比為1∶0.9∶0.4添加一定數量的氮、磷、鉀做成復合肥,也可以根據施用地域土質選擇合理的氮、磷、鉀配比,并直接造粒制成顆粒狀機復合肥料,便于運輸和貯存。顆粒狀機復合肥施用農田時有別于普通的化肥,由于污泥顆粒載體對氮、磷、鉀的吸附作用,營養元素緩慢釋放有利農作物吸收和利用,同時減少了雨季氮、磷隨著地表徑流對地表水體的面源污染;使污泥資源化再利用,變廢為寶,使農作物增產增收。
3污泥土地利用須注意的問題
1)污泥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磷、鉀等元素,理論上講是一種較好的肥料。但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泥基本上是一種“流體質”,又因為富含油脂類的東西,水分蒸發和下滲都十分緩慢,自然風干的時間漫長,堆積發酵的效益低;由于消化裝置工藝復雜,建設費用投資大,消化池的管線較多、管理復雜,運行費用高,由于條件限制運行有難度。從調查已建消化池的實際運行看,只有少數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管理、設計問題,亦有沼氣利用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問題。
2)腐熟是指污泥經過微生物作用后,其中的有機物腐化分解成為穩定成分,而且施用于土壤后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加農作物產量。如果污泥堆肥后的腐熟程度不夠,其C/N比偏高(C/N≥30),堆肥施用土壤后,有機質仍繼續分解,產生熱量會使作物出現“燒根”現象;同時N、P等營養成分會被微生物首先利用,不能成為農作物的營養。相反,過熟的堆肥C/N比偏低(C/N≤lO),在土壤中大量施用時,農作物有可能因氮素過多而受害。腐熟程度適中的污泥堆肥外觀呈現疏松的黑褐色團粒結構,形狀均勻,手感松軟,不再有令人討厭的臭味,不會吸引蚊蠅[3]。
3)污泥土地利用處置不當,就會產生二次污染,形成新的公害!陡邷囟逊实男l生評價標準》(GB7959—87)對堆肥產品的各種評價指標作出了規定:污泥的穩定并不等于污泥無害。污泥農用時,污泥必須進行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符合《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GB4284),并能達到地方現行的有關農用標準和規定污泥農用應嚴格控制施用量和施用期限。污泥衍生產品應通過場地適用性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風險評估,并經有關部門審批后方可實施。污泥用于園林綠化時,泥質應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CJ248)的規定和有關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地域的土質和植物習性等,確定合理的施用范圍、施用量、施用方法和施用時間。
對污泥土地利用全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從源頭上嚴格控制污泥中的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工業廢水必須按規定在企業內進行預處理,去除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達到國家、地方或者行業規定的排放標準;污泥土地利用單位應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定期對污泥衍生產品土地利用后的環境質量狀況變化進行評價,關注施用區域內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等相關因子的狀態和變化,并根據發生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制定污泥土地利用規劃,污泥土地利用規劃應符合城鄉規劃,并結合當地實際與環境衛生、園林綠化、農田施用等相關專業規劃相協調,使得污泥的土地利用更加安全有效,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