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11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組40例患者經術前的急救、術中的現代護理、術后的精心護理,痊愈24例占64.89%,病情好轉伴傷殘9例占21.22%,成為植物人5例占10.11%,死亡2例占3.78%。全新的護理理念在急救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的挽救了肢體嚴重傷殘患者的心靈,為急救護理
摘要:本組40例患者經術前的急救、術中的現代護理、術后的精心護理,痊愈24例占64.89%,病情好轉伴傷殘9例占21.22%,成為植物人5例占10.11%,死亡2例占3.78%。全新的護理理念在急救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的挽救了肢體嚴重傷殘患者的心靈,為急救護理工作的圓滿完成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護理,醫學管理,搶救護理
隨著醫學模式轉變,實行整體護理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嚴重多發傷傷情重,發展迅速,變化快,創傷后組織器官損傷廣泛、失血量大、機體免疫及防御系統被破壞對全身生理擾亂嚴重,多伴發一系列復雜的全身應激反應并相互影響。容易發生休克、感染、低氧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顱內壓增高、急性腎功能衰竭及ARDS等臟器并發癥,一旦發生將直接威脅患者生命。預防ARDS發生的重要措施是盡快糾正低氧血癥,及時采用正確的呼吸通氣以改善通氣和換氣功能,建立和維持血流動力中的穩定性以減輕肺受損,早期足量合理應用廣譜抗菌索以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感染發生。
醫學論壇推薦:《中國地方病學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華地方病學雜志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華地方病學雜志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華地方病學雜志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搶救先于診斷和治療而搶救的關鍵在于早期,因此,急診搶救醫護人員的調配分工合作,急救護理技能熟練,敏捷,急救藥物的完善配置,搶救器械的正常工作狀態,是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肢體殘疾幾率盡量減少并發癥的關鍵。在救治過程中,不但要重視“急的疾病”,還應重視“急的心情”。護士應運用非語言交流手段,以從容鎮定的態度,熟練技術,整潔儀表,穩重姿態,給予患者信任與安全感。同時應注意環境對患者的影響,對極危重者應安置在單間搶救室或用屏風遮擋,以免相互影響。并應同情關心患者家屬,主動與其溝通,及時提供搶救信息,力求減輕家屬心理負擔,取得理解與支持。
要保證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給氧,根據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結果給氧濃度和流量。氣管切開的患者要切實做好氣管切開護理,在護理中,注意掌握吸痰的時間和正確的吸痰方法,當聽診肺部有痰鳴音、血氧飽和度下降時,及時吸痰,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室內定期消毒,氣管內定時滴藥,并根據痰液的粘稠度,決定濕化液量及霧化吸入,每4~6h從氣管套管內注入5~10ml抗生素稀釋液,以刺激患者咳嗽及沖洗氣管,并協助患者翻身,咳嗽、排痰。本組氣管切開3例,時間6~9d,無肺部感染發生。
本組40例中行氣管插管7例,較迅速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阻塞物,有效地維持了呼吸道通暢。對全身嚴重多發傷特別是合并顱腦損傷常因嘔吐物混合血液、血塊容易誤吸造成窒息,此時應是迅速吸出口鼻腔、咽部的嘔吐物、血塊等異物,取出活動性假牙,及時充分給氧,根據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結果予鼻導管或面罩高流量吸氧,做到充分給氧又避免氧中毒的發生,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行氣管插管。
護理工作者要用科學思維塑造基本現代化醫院的全新護理理念,以全新理念創建卓越的護理服務,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全新理念是創造卓越服務的基礎,而以質為首的卓越服務則是實現基本現代護理的關鍵,變過去“被動的圍繞執行醫囑”的護理觀念,根據患者的個體狀況實施護理的理念,恢復病人的身心健康,真正實現“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工作理念,從而拓寬了思路,延伸了護理服務工作的內涵。
患者傷后清醒回憶起當時墜落或車禍的恐怖場面,出現恐懼心理,面對不能動彈的雙下肢及全身多根的管道,沉默悲觀。此時,要運用全新的護理理念,在保證搶救護理過程中規范化、程序化的護理措施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和溝通,言語溫和、態度誠懇促進其配合治療,達到盡早康復的效果。
護理人員要會識別患者的意識模糊(包括嗜睡和朦朧)、半昏迷和昏迷。觀察患者的表情與姿勢,并通過語言刺激,即定時喚醒患者作出簡單對話,如無反應則進一步用疼痛刺激,即壓迫眶上神經,或用針刺,或以手捏胸大肌外側緣等方法。此時應仔細觀察患者的反應(如面部表情、肢體活動等),檢查有無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有無大、小便失禁及其他神經系統改變等。在多發傷觀察過程中,應把各部位創傷看成一個整體,處理好局部與整體關系。將生命體征動態變化與各處創傷聯系起來,防止把注意點過于集中在某些表面現象而忽視更為隱匿、更為嚴重的創傷。如顱腦損傷時,由于昏迷、休克等易掩蓋腹部表現;如骨折引起大血管破裂,只考慮到骨折而未認識到大量失血的危險性。因此,在整個急救過程中應不間斷動態地監測血壓、脈搏、尿量。如果在大量快速輸液條件下,患者仍出現不能解釋的低血壓,應高度警惕胸、腹腔臟器大出血的可能。顱腦損傷合并呼吸困難、紫紺,提示伴有胸部損傷。閉合性腹腔內臟器出血有明顯的“時相性”特點,常需連續觀察才能作出判斷。不能一味地依靠B超、CT等儀器檢查而定局,因為B超、CT只能反映某一時間內傷情,是靜止的,而傷情變化是動態的。應及時將生命體征監測結果與患者全身狀況結合起來作綜合評估與分析,為搶救治療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