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0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研究中不僅加強防護措施,對發生意外傷害和醫療廢物如何處理也作出了流程的建議,包括損傷性廢物、感染性廢物、化學性廢物、病理性廢物等,都給了分類和各自的處理意見,不僅保證了科學的處理模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醫護人員的安全,
摘要:本研究中不僅加強防護措施,對發生意外傷害和醫療廢物如何處理也作出了流程的建議,包括損傷性廢物、感染性廢物、化學性廢物、病理性廢物等,都給了分類和各自的處理意見,不僅保證了科學的處理模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保證了醫護人員的安全,減少了職業損傷的發生。
關鍵詞:醫學檢驗,醫學模式,醫療衛生
在檢驗工作中接觸的各種標本均可能具有感染性,特別是來自醫院傳染科的各種體液標本,在檢測過程中對所有標本均應按傳染標本對待。
建立醫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醫學檢驗科感染管理組的三級生物安全組織,切實履行監管職責。建立簡明、易懂、易記的生物安全手冊,在實驗室門口或墻上制作顯目的警示標識,如職業暴露處理流程圖、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圖。定期對科室人員進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不斷提高職工生物安全和自我防護意識,日常工作中嚴格按要求進行防護。熟練掌握采血、檢測等操作技術,規范操作流程,采血針應進行毀形消毒處理并放置于防穿透的容器內,嚴禁回套針帽。實驗室應盡量避免使用易碎的玻璃器皿和堅硬銳利的檢驗器材,使用可以替代的塑料制品。建立檢驗人員健康檔案,每年進行一次經血傳播的傳染病項目體檢。
發生意外損傷后應按大姚縣人民醫院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報告處理流程進行處理。職業損傷在醫學檢驗工作中難以避免,對醫護人員均會造成針頭刺傷、玻璃劃傷、器械損傷等傷害,還可能由于血液接觸等導致傳染病(乙肝、丙肝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體等)的發生,因此需要對職業損傷最大限度的預防和控制,有關職業損傷的防護措施包括加強醫院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定期進行生物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不斷提高工作人員各種操作技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建立健全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的預防和控制程序并認真執行,有效降低因職業損傷導致血源性傳染病感染的發生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