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06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及早采取護理措施對并發癥的產生進行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補充臨床基礎護理中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組研究證明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過程中選擇正確積極的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減
論文摘要:及早采取護理措施對并發癥的產生進行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補充臨床基礎護理中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組研究證明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過程中選擇正確積極的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股骨頸骨折一般常見于老年患者,隨著人的壽命延長,其發病率日漸增高,以50~70歲者為最多。因老年人骨質疏松,股骨頸脆弱,輕微跌倒即可發生骨折。從高處墜跌、暴力直接打擊、碾壓、車輛撞擊等都可造成股骨頸骨折,該部位血運較差,若骨折處理不及時、不適當,都會導致骨折不愈合或并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周期短、患者恢復快,療效確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所以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1]。但如果在術后護理不當,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增加,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長住院時間,甚至增加患者術后的死亡率。本文研究分析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并發癥的影響,旨在為臨床上提供理論和數據上的支持,為護理事業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因股骨頸骨折行髖關節置換術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74.55±4.79)歲,病程2.3~4.0 d,其中半髖關節置換術36例,全髖關節置換術24例;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76.43±3.85)歲,病程2.1~4.0 d;其中半髖關節置換術35例,全髖關節置換術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因糖尿病會對本組研究指標有影響,所以伴有原發性糖尿病的患者不在本次研究范圍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髖關節置換術后常規護理,包括一般護理措施、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功能鍛煉指導、皮膚護理等[2]。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2.1 一般預見性護理措施 對于觀察組的患者主要進行預見性的臨床護理,其中主要包括:(1)使用靜脈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保證患者順利進行手術治療;(2)心理干預的預見性護理,大多數的患者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對于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因此醫護人員要有預見性的對患者進行及時的心里疏導,避免患者出現不良的情緒,影響手術治療[3];(3)髖關節置換術在術中常需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因此醫護人員術后要預見性的為重癥患者準備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及時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征。
1.2.2.2 預防尿路感染的措施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排便訓練,術后留置尿管期間適量飲水促進排尿[4],保持尿道口清潔,每天進行尿道口抹洗2次,尿管保持通暢,及時清倒尿液,每天更換引流袋,引流袋不能高于尿道口,觀察尿液的顏色、有無沉淀等,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患者麻醉清醒后尿管進行夾管定期開放,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及早拔除尿管。
1.2.2.3 預防術口感染 術前做好術口皮膚準備工作,避免術口部位皮膚破損,術前需要預防用藥的患者遵醫囑正確使用藥物[5];在患者回病室前,做好病室的消毒隔離工作,為患者更換床單;術后保持術口引流球處于負壓狀態,及時清理引流球內的血液,定時由里向外擠壓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如出現術口敷料滲血,及時更換敷料。
1.2.2.4 預防墜積性肺炎的護理措施 指導患者床上進行擴胸運動、深呼吸療法、主動咳嗽方法,對老年體弱患者,護理人員每天行拍背治療2~3次,方法:手掌呈弓背空心狀,由外到內,由下至上順著肺支氣管位走向進行拍背,3~5 min/次,拍背完畢后鼓勵患者主動咳嗽3~5聲。
1.2.2.5 預防假體脫出的護理措施 術前與患者做好衛生宣教工作,讓患者認識到術后預防假體脫出的重要性,護理人員要注意指導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外旋、內收;指導患者床上進行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6]。訓練時要注重力度不宜過重,循序漸進地進行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為下床活動做好準備。首次離床活動時必須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以免用力過猛牽拉假體造成脫出。
1.2.2.6 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護理措施 一般術后1~4 d是深靜脈血栓的高發期,盡早進行積極干預預防是重要護理措施,為了促進患肢血液回流,術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抬高約15°,但要避免患肢受壓,尤其是腘窩處[7]。術后5~7 h,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000 U皮下注射,加強對抗凝的治療;密切觀察術肢水腫情況、動脈搏動、皮膚溫度、每天測量術肢腿圍。術后早期下肢平行移動訓練:下肢伸直,進行輔助或主動地在床面左右移動,使大腿內外側肌肉有緊張感為度。術后1~5周根據病情助患者床上坐起,同時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髖膝關節屈展運動,髖關節內收外旋練習;保持術側髖關節外展位,逐漸由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活動;指導患者多進食獼猴桃、橘子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35.0±1.5)d,明顯少于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45.5±3.0)d,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生活質量、醫療水平的逐步提高,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年化比例提高、國內人們未能重視骨質疏松的預防、老年人普遍存在著活動及反應能力下降等特點,臨床上股骨頸骨折患者明顯增加[8],所以臨床上需進行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行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由于術后患者活動量少、臥床時間較長,在這個期間如果護理不當,患者術后出現各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延長住院時間,也增加住院期間患者的治療費用。
因髖關節置換術后臥床及限制活動等原因,再加上手術前通常需要插尿管,對尿道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術后出現尿路感染機會比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率要高些,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該作為主要的預防對象,無泌尿系統原發疾病出現的尿路感染一般為外源性感染。本組研究對象中針對這一特點,采取相應的預防性措施,使用預見性預防尿
染措施,效果良好。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出現墜積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是長期臥床、肺部運動減少,肺部分泌物容易下墜到肺的下部,再加上行此手術的患者多數是年老體弱者,呼吸道防御功能減弱,就更加容易引起下肺部的感染。觀察組患者通過進行主動運動和護理人員協助有效拍背的方法,從而有效切斷墜積性肺炎的成因,達到降低其發率的目的。術前準備、術中嚴格無菌操作以及術后的護理等都是影響術口感染的因素,本組研究對象在術前、術后均增加了對術口感染的干預措施,所取措施均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影響髖關節置換術后假體脫出的原因一般主要有手術的入路、外展肌力的大小、髖臼假體的位置及術后康復護理等,如果術后未能采取正確的翻身方式,使患者大腿、臀部及腰部不處于同一軸線,極易造成假體滑脫,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多為老年患者,這類患者髖部肌肉群相對比較松弛,再加上選擇后外側入路手術方式的患者對髖關節置換術臀中肌、股骨外旋肌群給予切斷,使關節囊后方結構遭到破壞,關節囊穩定性降低,因此術后易發生脫位[9]。針對這一原因,觀察組患者術前就加強了衛生教育,取得患者的配合,本后加強了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護理人員在翻身的過程采取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假體脫位。深靜脈血栓是髖關節置換術后比較嚴重而且難處理的一個并發癥,一旦發生,將會對患者造成比較嚴重的不良影響,所以預防術后患肢血栓十分重要。血管內皮的損傷以及血液黏稠度增高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觀察組針對深靜脈血栓成因,指導患者多進食含有維生素C(抗壞血酸)的食品,有利于保護血管,及早采用藥物干預降低血液黏稠度,早期肢體功能鍛煉促進肢血液循環,有效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10-11]。
觀察組通過對患者進行預見性臨床護理效果的研究,及時預見患者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對患者癥狀未顯現前進行預測可能出現的護理和預見某種癥狀,并具有針對地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早期實施、定時進行,使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長久性和高效性等特點[12-13]),及早采取護理措施對并發癥的產生進行干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補充臨床基礎護理中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組研究證明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過程中選擇正確積極的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王若冰.髖關節置換術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4):100-101.
[2]薛彩云,劉娟.老年患者股骨頸骨折術后并發癥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10):72-73.
[3]王艷萍.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4,4(9):64-66.
[4]門宏偉.老年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0):164-165.
[5]顏芝.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的并發癥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8):161-162.
[6]申岳林.髖關節置換術后護理及功能鍛煉的重要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6):304-30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