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1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手術室空氣中的細菌可來自室內一切物體及各類人員體表,因此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著裝,通過風淋室后,才能進入手術室。
【關鍵詞】 層流手術室,管理,空氣監測
【摘要】手術室空氣中的細菌可來自室內一切物體及各類人員體表,因此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著裝,通過風淋室后,才能進入手術室。
層流手術室凈化氣流是目前最先進有效的方式,凈化氣流的方向一般多采用垂直層流式。使手術區處于潔凈氣流形成的主流區內,確保空氣潔凈度達標。層流手術室不僅要求高度潔凈的空氣,而且要求能控制氣流的流通方向,使氣流從潔凈度高的手術區流向潔凈度相對較低的區域,并帶走和排出氣流中的塵粒和病原微生物。因此,層流手術室的環境及設備管理是保證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的重要環節,必須按照有關規章制度嚴格執行。現將有關層流手術室的管理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層流手術室概念
層流,是指氣流以勻速向一定方向輸送,通過高效過濾器凈化,呈流線狀進入手術室內,再以等速通過手術空間后流出。手術室內的塵粒和病原微生物隨氣流方向被排出,不會在室內擴散,層流手術室即以此設計而得名。它采用空氣潔凈技術,對手術空間內病原微生物進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室內空氣達到一定生物潔凈度,從而達到適于各類手術要求,并具有舒適溫、濕度的手術空間環境,是一種能有效控制室內病原菌數量,減少感染風險的現代化手術室。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高級別層流手術室的使用率遠低于低級別層流手術室,千級以上的層流手術室一般僅用于器官移植、關節置換、心臟外科等無菌程度要求高的手術。層流系統是達到空氣凈化、創造潔凈手術空間的一種先進設備,是目前一種安全有效、經濟方便的空氣除菌手段。
醫學論壇推薦:《護理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護理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護理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護理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2 層流手術室管理
2.1 環境管理
手術室人員及各種物品在手術室的出入,是影響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的重要因素,必須按照規范措施管理。手術室應使用無粉手套,嚴禁在手術間折疊各種布類敷料或將私人物品和書報等帶入手術間。無菌手術通道是工作人員、病人、潔凈物品的供應通道,為潔凈流線。非潔凈處置通道,是術后手術器械、敷料、垃圾等污物的出口,為污物流線。手術室管理應盡量做到人員物品的隔離分流,以保證潔凈手術區空氣潔凈度,避免交叉感染。層流手術室應劃分無菌、急診和感染手術間。急診手術間設在手術部的最外側,感染手術間靠近污物通道,應開有側門并設置緩沖間,便于隔離和消毒。接臺手術間隔時間15~20 min,并保持空調系統連續運行,盡量排盡前一臺手術的塵粒污染,保證手術間空氣潔凈程度。
2.2 預防感染管理
層流手術室的一切清潔工作,均要求在凈化系統運行過程中采用濕布擦拭。各種儀器設備在進入手術間前,應安裝完畢,擦拭干凈。擦拭時,不宜使用掉纖維的織物材料作為清潔工具。手術結束后應立即清除各種污物,并分類放入防水防污染的袋內密封,從污物通道運出。擦拭各種器材,整理手術間,以免污物在室內久留導致空氣污染。待所有人員離開,清潔工作完成后,手術室凈化空調系統應繼續運行15~20 min,再關閉層流空調,使室內空氣達到潔凈。每天應在手術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無影燈、器械車、麻醉桌、手術床、壁柜等各種器材表面及地面;對工作人員穿過的隔離鞋進行清潔消毒。每周將上述器材及地面徹底擦拭、清潔保養1次;對粗過濾器、中效過濾器、回風口裝置清洗1次,以確保塵埃過濾效果。每2周定期對粗過濾器、中效過濾器、回風網用500 mg/L含氯消毒劑(高效)濕拭,使無菌切口感染率小于或等于0.2%的效果。每月對潔凈手術部空氣、器材表面進行采樣做細菌培養;對空氣塵粒數、噪音、溫濕度進行檢測,并將結果登記備案。每6個月將初效、中效過濾器更換1次。每年更換高效過濾網。
2.3 空氣監測管理
層流潔凈手術室屬于I類環境,平均菌數(cfu)要求在空氣靜態條件下小于或等于10 cfu/m3 ,未檢出致病菌為合格,而普通手術室標準為小于或等于200 cfu/m3。手術室空氣中的含菌量與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呈正相關,浮游菌達700~1 800 cfu/m3感染率顯著增加,若降至180 cfu/m3以下時感染的危險性就大為降低,加強室內空氣清潔度監測是減少手術感染的重要措施。目前不少醫院對手術室空氣潔凈度監測常采用效果比較確切的多點布控采樣檢測法?諝獠蓸涌稍O內、中、外對角線3點,內、外布點部位置距墻面1 m,位于層流出風口下;術中空氣采樣選擇手術床4角,距手術床30 cm處。定期檢測層流系統功能狀態,檢測手術室空氣潔凈度指標,是醫療安全的根本保證。醫院應設立手術室感染控制小組,專人負責感染監控工作。每月對手術室的空氣、手術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化學消毒劑進行細菌培養,監測凈化效果,杜絕院內感染的發生。
3 層流手術室設備管理
3.1 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為了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醫院應制定層流手術室設備運行管理制度。設專人每天檢查控制板上空調顯示數據,定期檢測空調系統運行情況,嚴格遵守管理規范,做好維護保養工作。層流手術室急診手術間的送風系統,應24 h維持在低速運行狀態,以保證手術室恒溫、恒濕和潔凈度。其他手術間可根據自己醫院的實際情況,在術前1 h將層流打開維持低速運行狀態,術前30~40 min調至高速運行。對長時間沒有使用的手術間,啟用時應首先清潔送風口濾網,并至少提前3 h開機運行,以達到手術室空氣潔凈度要求。適宜的溫度、濕度使術者心情穩定,也有利于患者術后傷口的愈合。室溫過高,工作人員容易出汗,影響操作并可能增加感染的機會;室溫過低,患者易發生低溫功能障礙影響術后恢復。據資料介紹:相對濕度低于50%,可能產生靜電火花;濕度過高,超過60%以上時,空氣培養即可出現真菌生長繁殖。因此應按規定將手術室內溫度控制在22 ~25 ℃,濕度控制在55%~60%之間。冬季因空調影響,需要適當加濕,對溫度濕度的調控應該更加注意。層流手術室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應該注意的重點。手術室的消防器材、安全通道要設置醒目的標志,工作人員要熟悉其位置和使用方法。
4 層流手術室人員管理
手術病人的術前處理應在病房準備完畢,清潔消毒手術部位后,換上消毒的病員服和帽子,由手術專用對接車送至手術室。手術室所備的衣褲、鞋、帽、口罩等離開時應將其放在指定位置。服裝應選用不易產生靜電、不易脫落纖維的織物。手術室內的人員數量應保持在最低限度,以防止紊流產生。層流手術室空氣潔凈度與手術空間的相對密閉狀態密切相關,進出手術室的人越多,室內空氣污染就越重。有資料顯示當每臺手術人員進出累積達到60人次時,空氣中細菌的含量就會超標,從而增加感染發生的機會,因此要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的進出,減少手術室開門次數與時間。根據手術室大小嚴格控制人數,參觀者進人手術室后應限制在指定區域內,與手術野至少保持1 m的距離,不得任意穿行或互串手術間。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