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新生兒呼吸機輔助呼吸的臨床護理方法分析

發布時間:2021-02-2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評析對接受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在護理時接受優質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將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間治療的58例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隨機分為對照組29例給予常規護理;另外29例作為觀察組額外給予優質護理。探究兩種患兒呼吸機使用時

  【摘要】目的:評析對接受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在護理時接受優質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將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間治療的58例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隨機分為對照組29例給予常規護理;另外29例作為觀察組額外給予優質護理。探究兩種患兒呼吸機使用時間及出現并發癥的情況。結果:引入優質護理的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更短(P<0.05)且該組護理方案對于降低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并發癥的人數較少(P<0.05)。結論:對借助呼吸機行輔助呼吸的新生兒治療時提供優質護理能夠促進患兒疾病恢復,降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推廣價值高。

新生兒呼吸機輔助呼吸的臨床護理方法分析

  【關鍵詞】新生兒;呼吸機;輔助呼吸;臨床護理;方法分析

  新生兒剛剛出生時,體內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全,如果出現氣道堵塞等癥狀,肺泡會出現不穩定性塌陷及擴張,極易引發呼吸困難、呼吸窘迫等癥狀,若不能及時處理將導致患兒窒息并死亡[1]。臨床常借助呼吸機幫助患兒進行輔助呼吸,通過維持氣道順暢保證患兒能在呼吸機幫助下順利呼吸,但應用呼吸機若未提供合適的護理措施,也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2]。本文對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應用優質護理的臨床護理優越性進行說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出生的需要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病新生兒中選取58例,按護理方式分為2組(n=29)。所有患兒不具有身體殘疾、嚴重先天性遺傳病;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曉護理方案并認可。觀察組胎齡36周-43周,平均(39.32±1.36)歲,平均年齡(5.33±1.36)d,男女比為15:14;對照組孕周37歲-42歲,平均(39.52±1.06)周,平均年齡(5.69±1.24)d,,男女比為13:16。資料存在均衡可比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呼吸機與氣管插管等器械準備、配合插管護理、除痰護理與拔管護理等,并對出現并發癥患兒進行對癥護理[3]。

  觀察組加用優質護理[4-5]。具體如下:(1)讓患兒以舒適體位躺在保暖臺上,根據患兒體重、身體狀況等選擇合適的氣管插管,將胃管經患兒鼻腔將胃管通道胃中后將其固定,然后將患兒頭部后伸使氣管開放后進行插管操作并注意清理多余的痰液等分泌物,確定插管處于合適位置后將其固定,實施檢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觀察患兒是否出現發紺、人機對抗等癥狀,若患兒血氧飽和度下降,則需要對傳感器及呼吸機連接管異常及患兒是否存在痰液堵塞等情況進行探查并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若非客觀因素,則根據醫囑可為患兒提供魯米那鈉或肌松劑等藥物,保證患兒靜脈通暢并加強巡視及對患兒生命體征的檢測;(2)呼吸機加濕器中使用無菌蒸餾水并保證水量充足,維持氣體溫度在33-37℃,定期更換蒸餾水并清除多余的冷凝水,使用呼吸道藥物可通過霧化方式給藥且給藥過程不能中斷呼吸機;(3)定期觀察患兒口腔是否存在多余痰液并通過翻身與拍背等方式幫助患兒除去多余痰液并觀察患兒膚色、心率變化與氣管狀態,患兒出現不適及時處理,之后可借助吸痰器吸出口腔內多余痰液并對患兒咳痰情況進行記錄,全過程應保證無菌操作以降低患兒出現感染等風險;(4)為保證患兒得到足夠的營養兒需要借助鼻飼喂養方式為患兒提供食物,每日間隔120min左右通過胃管向患兒胃內注入一定量的牛奶,鼻飼完成30min后需要打開胃管末端并使其與引流袋相連接,對患兒胃腸行減壓護理以避免患兒出現腹脹等并發癥,若引流液顏色、形狀等不正常,需要考慮患兒是否出現胃出血等癥狀并及時和醫生聯系,由醫生判斷病情危機程度并對癥給予處理方案;(5)為患兒進行氣管插管及鼻飼喂養時很容易導致患兒出現口腔感染,為避免出現這一問題,需要每日對患兒口腔使用占有2%的碳酸氫鈉棉簽進行清洗,2-3次/d,若患兒口腔出現感染則需要使用局部抗感染藥物。

  相關知識推薦:論文發表費用多少跟什么有關系

  1.3護理效果觀察和評價

  1.3.1并發癥人數[3]。記錄出現呼吸機相關肺炎、氣道堵塞、感染、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人數。

  1.3.2記錄呼吸機撤機時間并對呼吸機使用時間進行統計。

  2結果

  2.1并發癥評價

  兩組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接受不同護理后出現各種并發癥的概率具有差異性,加用優質護理觀察組并發癥率為10.34%(3/29),遠低于對照組的34.48%(10/29),組間統計學差異顯著(卡方值4.8581,P值0.0275),見表1。

  2.2呼吸機撤機時間評價

  觀察組與對照組接受呼吸機治療的患兒撤機時間分別為(1.58±0.36)d和(3.69±0.96)d,撤機時間有差異(t=11.0825,P=0.0000)。

  3討論

  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新生兒如果存在肺部疾病或呼吸道堵塞等情況,極易出現呼吸窘迫等癥狀,此時需要立即接受呼吸機行輔助呼吸治療以避免新生兒因換氣困難引發窒息死亡。新生兒呼吸困難與患兒機體肺部肺泡結果不穩定而容易擴張或塌陷引發,通過呼吸機改善其通氣狀態有助于患兒肺功能提升。但使用呼吸機可對新生兒造成一定傷害并引發患兒機體不自主出現應激反應,若未能及時提供有效護理方案將出現各種并發癥,影響治療效果。優質護理是基于患兒使用呼吸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因素行全方面對癥護理的科學化護理方案。在為患兒提供護理時,要注重氣道護理以保證氣道通氣順暢,還需要為患兒提供營養支持、排痰護理、口腔護理等護理行為以降低患兒出現呼吸機感染等可能性,可有效降低患兒出現并發癥概率[6]。結果表明,讓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在治療過程中接受優質護理可有效提高治療質量,可顯著降低患兒出現不良癥狀概率(P<0.05);能夠減少呼吸機使用時間的同時確保較高治愈率,優質護理在行呼吸機治療的患兒治療過程中具有可推廣的優越性。

  綜上,對借助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新生兒護理時應用優質護理能夠滿足高治愈率的同時降低患兒出現肺部感染、窒息、氣道堵塞等并發癥的概率,對保證患兒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論文作者:杜小雨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