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1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社區公共衛生機構在傳染病疫情預防中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社區(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123例城市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實驗組)和123例農村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對照組)。采用統計學分析兩組社區居民對相關免疫知識(傳播途徑、
[摘要]目的觀察分析社區公共衛生機構在傳染病疫情預防中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社區(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123例城市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實驗組)和123例農村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對照組)。采用統計學分析兩組社區居民對相關免疫知識(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的了解度以及一年來傳染病(乙類疾病、丙類疾病)疫情發生率。結果實驗組乙類疾病、丙類疾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對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相關免疫知識的了解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社區公共衛生機構在傳染病疫情預防中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社區公共衛生機構;傳染病;疫情預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社區(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123例城市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實驗組)和123例農村社區居民一般資料(作為對照組)。實驗組中有80例男、43例女;平均年齡為(49.39±1.14)歲;學歷水平:30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42例大專以及高中、51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對照組中有82例男、41例女;平均年齡為(48.10±2.25)歲;學歷水平:10例本科以及本科以上、43例大專以及高中、70例高中以及高中以下。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予以傳染病相關知識的調查。主要內容包括:①傳染病的具體傳播途徑;②傳染病的基礎特征;③常見的傳染病類型;④傳染病的具體表現內容。詳細記錄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的傳染病發生率。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社區居民對相關免疫知識(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的了解度以及一年來傳染病(乙類疾病、丙類疾病)疫情發生率。
2結果
2.1兩組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的傳染病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乙類疾病、丙類疾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社區居民對相關免疫知識的了解度比較
實驗組對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相關免疫知識的了解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傳染病主要指的是各種類型的病原體所導致的具有傳播特點的疾病,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病原體中有80%左右為細菌微生物,5%左右為寄生蟲[2]。根據資料顯示,我國登記的傳染病約有39種[3]。隨著我國陸續開展傳染病知識的宣講工作,社區公共衛生機構的醫療水平不斷上升,傳染病的發生從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廣泛,在偏遠且經濟欠發達地區,傳染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乙類疾病、丙類疾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對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相關免疫知識的了解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我國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在不斷上升的同時,我國各大社區公共衛生機構也開始不斷完善醫療機制。本文對社區公共衛生機構的相關情況予以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城市社區居民對于傳播途徑、預防措施以及臨床表現等相關免疫知識的了解度顯著高于農村社區居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城市社區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而言更高,因此對傳染病的相關知識接受能力更高。在城市社區服務機構中,通過頻繁宣傳科針對傳染病的有關知識進行普查。除此之外,城市社區居民在接受有關傳染病的知識和手段等更為多元化,所以可主動配合社區機構的相關工作。由于城市社區機構中的公共衛生機構較多,所以城市社區居民的接觸面積更為廣泛,對傳染病的了解度也更為深入。社區是居民生活中最為基礎的場所,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與居民的交流更為頻繁,彼此之間的信任感更高;诖耍鄳档土松鐓^相關工作人員在傳染病的宣講過程中所遇阻力更小,相比起農村社區機構而言,開展工作更為順利。綜上所述,社區公共衛生機構在傳染病疫情預防中的效果顯著,能夠顯著降低傳染病發生率。——論文作者:范亞迪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衛生產業》是國家衛生部主管、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主辦的專業性學術期刊。設有論著、綜述、臨床報道、經驗交流、藥物與臨床、檢驗與臨床、醫學影像、醫學教育、教學與管理、中西醫藥、問題討論、病例報告、個案分析、誤診分析、現代護理、衛生管理與改革、衛生產業論壇、食品衛生、衛生監督檢測、醫藥監管、醫院文化、科室建設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