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中西醫治療口腔潰瘍不同方法醫學論文寫作格式

發布時間:2014-10-2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目的 總結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最有效方法。方法 對30例門診患者,運用中藥,針對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施治,并配轉移因子注射液,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進行綜合治療。結果 30例患者通過治療,有效率達96.6%,20天內久治不愈的口腔潰瘍治愈。結論 復發性口腔潰瘍患

  [摘要] 目的 總結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最有效方法。方法 對30例門診患者,運用中藥,針對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施治,并配轉移因子注射液,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進行綜合治療。結果 30例患者通過治療,有效率達96.6%,20天內久治不愈的口腔潰瘍治愈。結論 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應及時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療效顯著,不易復發。

  本文選自:《大家健康》雜志是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由吉林省衛生廳主管,現代醫院報刊社,大家 健康雜志社主辦的醫藥健康類期刊. 《大家健康》以科學性,學術性和實用性為辦刊宗旨, 力求及時準確的反映國內外醫學領域的基礎醫學研究, 臨床醫學 研究,預防醫學研究以及藥學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理論,新動態.用科學的醫學理論 和臨床技術指導醫學工作者的醫療服務實踐, 為廣大醫療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教育, 繼續教育 機會和學術交流平臺,致力于全面提高醫務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的醫藥類學術期刊, 國內外公開發行。

  [關鍵詞] 復發性口腔潰瘍,中西醫結合療法

  復發性口腔潰瘍以口腔黏膜反復形成潰瘍面及疼痛為主要癥狀。它又稱阿弗他口炎、復發性口瘡。屬于中醫學中的“口瘡”、“口破”、“口瘍”等病證范疇。采用中西醫結合標本兼治療效甚好。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均屬門診病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4~77歲,平均55.4歲,病程6個月~3年,平均1.9年。

  1.2 治療方法

  每位病人內服自擬中藥方:生地、青黛、升麻、知母、黃連、徐長卿、花粉、紫花地丁、野菊花、血經草、肉桂、川木通。若脾胃虛寒大便溏薄,去知母、青黛,黃連減量,加淮山藥(炒)、茯苓;病久氣虛不足者加黃芪、白術;氣陰不足者加西洋參、麥冬。熱重者加忍冬藤、丹皮。大便秘結加熟大黃。每日1劑。另配西藥轉移因子肌注;前1個月每周肌注2次,每次2 ml。第2~3個月每周肌注2 ml 1次。一般只需肌注1~2個月即可。

  1.3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局部潰爛和灼痛及潰瘍面愈合。有效:癥狀緩解、疼痛減輕。無效:癥狀、疼痛、潰瘍均無改善甚至加重。

  1.4 治療結果

  30例病人經治療后,14天內治愈18例,占60.0%;20天內治愈9例,占30.0%;好轉2例,占6.7%;1例無效。有效率96.7%。

  2 典型病例

  例1,患兒,男,7歲。因“口腔黏膜潰爛,局部灼痛,反復發作1年未愈”于2005年10月15日就診。曾局部封閉,涂擦外用藥,中西藥治療均未見好轉;純盒误w消瘦,舌質紅,唇紅,少苔,口腔內有十余處潰瘍面,疼痛不欲飲食,小便微黃短少,大便微干,脈細微數。此病屬胃陰不足,虛陽外越之征。治以滋陰降火,清熱解毒。處方:生地10 g,黃連3 g,知母6 g,石膏20 g,青黛5 g(包煎),升麻6 g,忍冬藤15 g,血經草10 g,丹皮6 g,野菊花20 g,紫花地丁20 g,花粉10 g,川木通5 g,肉桂1 g,3劑,每日1劑。配轉移因子肌注,每周2次,每次肌注2 ml。每5日復診,病好大半,續服5劑而痊愈。轉移因子用藥1個月。經治療后至今未復發。

  例2,患者,女,77歲。因“口腔潰爛近2年”于2005年8月20就診。曾在幾大中、西醫院輸液、打針,服中西藥、擦外用藥均無效。病人的體形消瘦,面色無華,氣短乏力,自覺胸悶、心慌?谇火つ、牙齦處彌漫性充血,舌邊、口腔黏膜處、牙齦上有數十個潰瘍面。每日只能吃流質食物,舌質微紫,舌苔薄微黃,大便時溏,脈細無力。此病證屬心脾兩虛、虛陽上浮。治以補益心脾,滋陰降火。中藥:西洋參片10 g嚼服,黃芪30 g,生地15 g,淮山藥(炒)30 g,茯苓15 g,知母6 g,黃連3 g,丹參20 g,紫花地丁30 g,血經草15 g,徐長卿15 g,肉桂2 g,野菊花20 g,川木通6 g。每日1劑,第4天復診,口腔內充血減輕,潰瘍面縮小,疼痛好轉,大便正常。上方加減繼服20劑痊愈。其中另配轉移因子肌注,共持續用藥2個月,10個月內未見復發。

  3 討論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頑固性、反復性發作的一種病癥。張景岳云:“口瘡連年不愈者,此為虛火也”。祖國醫學認為它的病機大多是心脾積熱、脾胃濕熱、肝氣郁結、心脾兩虛、陰虛火邪上乘所致,F代醫學近年來免疫學數學者認為[1,2]:本病是由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所致。口瘡均表現為非特異性炎癥,是上皮細胞間發生水腫形成內瘡,局限性壞死而溶解為潰瘍。本病所選用轉移因子是由致敏T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淋巴因子,其作用特點是能選擇性地轉移給患者,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用于治療用抗生素難以控制的細菌、病毒或真菌性細胞內感染所致的口腔疾病,阻斷病原的復制,防止疾病的復發。而中藥中的生地、知母、血經草、養陰清熱、黃連、青黛、石膏、升麻、花粉瀉火解毒;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熱解毒;肉桂小劑量從眾多涼藥中配川木通引熱下行,以防寒涼之味傷及脾胃之弊;花粉清熱生津、解毒消腫;升麻、徐長卿升陽祛風以清瀉陰火,久病入絡,加丹參活血化瘀。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生口腔潰瘍,是針對潰瘍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施治,本著“實者瀉之”、“虛則補之”,即攻補皆施的治療原則,從而達到了從根本上治愈頑固性口腔潰瘍的目的。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