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0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腦梗死后遺癥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76例,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研究組(n=38)與對照組(n=38),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比較兩組遵醫行為、肢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腦梗死后遺癥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后遺癥患者76例,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研究組(n=38)與對照組(n=38),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比較兩組遵醫行為、肢體功能變化。結果: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遵醫行為顯著優于對照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健康教育可提高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遵醫行為,促進患者功能恢復。
關鍵詞:腦梗死;后遺癥;健康教育;遵醫行為
腦梗死(ACI)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起病急驟、致死率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常見的ACI后遺癥包括偏癱、失語癥等[1]。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ACI救治水平明顯提升,但患者后遺癥發生率仍高度70%[2]。研究發現,加強ACI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復鍛煉依從性,從而促進軀體功能恢復[3]。因此,本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對ACI伴后遺癥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ACI伴后遺癥患者76例,根據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研究組(n=38)與對照組(n=38)。納入標準:⑴均經顱腦CT或MRI檢查證實,符合ACI的診斷標準[4];⑵治療后有明顯后遺癥;⑶病程<90d;⑷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溝通交流障礙者;⑵精神系統疾病者;⑶視力障礙者;⑷合并惡性腫瘤者;⑸資料不全者。研究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54~77(65.37±3.29)歲,病程16~87(45.40±5.71)d。對照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56~75(65.90±3.72)歲,病程19~85(46.11±7.29)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給藥護理、病情觀察、生活護理、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肢體功能鍛煉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具體如下:向每位住院患者發放《ACI健康教育手冊》,并向每位患者詳細介紹ACI發病機制、臨床癥狀及引起后遺癥的原因,著重強調二級預防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告知患者配合治療、護理的重要性,以醫院為依托進行上肢體康復操、床上肢體功能鍛煉、護士及家屬協助功能鍛煉,并制作簡單易懂的宣教視屏播放,包括肢體功能訓練、語言訓練、認知功能訓練。
觀察指標
⑴自行設計《ACI伴后遺癥患者遵醫行為調查表》用于測評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遵醫行為,包括癥狀管理、定期服藥、行為鍛煉、合理飲食4個維度,各維度評分0~100分,評分越高則遵醫行為越佳。
⑵采用FMA運動功能量表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肢體功能,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肢體功能越佳;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法(NIHSS)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總分42分,評分越高則神經功能越差;采用語言障礙測評量表評估2組患者干預前后語言功能,總分100分,評分越高則語言功能越佳[5]。
3 討論
受習慣、觀念及認知的影響,我國ACI患者遵醫行為不佳,導致ACI患者軀體功能恢復較慢,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度,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改善臨床預后。
本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干預后的遵醫行為顯著優于對照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說明,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促進患者正確飲食、堅持康復鍛煉,從而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語言、肢體功能。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提高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遵醫行為,促進患者功能恢復。——論文作者:鐘明月 徐靜 王本芳 傅揚
相關期刊推薦:《齊魯護理雜志》Journal of Qilu Nursing(半月刊)是護理專業學術期刊。1995年3月經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自2010年7月份開始,由半月刊改為旬刊,及時反映護理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突出護理學科的科學性、理論性及實用性,促進護理學術水平提高。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