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1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對本院經過慢病管理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調查,研究慢病管理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門診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腎臟病的非透析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入院時采集了患者的基本資料、臨床資料等信息。之后
摘要:目的對本院經過慢病管理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調查,研究慢病管理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門診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腎臟病的非透析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入院時采集了患者的基本資料、臨床資料等信息。之后對110例慢性腎臟病患實施慢病管理,比較慢病管理實施前后患者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患者血脂等指標在實施慢病管理前后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實施慢病管理后,110例患者的血紅蛋白達標率為65.83%,變化較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在KDQOL-SF量表評價結果方面,管理后患者的各維度的評分結果大多好于管理前的評分結果,結果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與健康人群相比,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較差,特別是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等方面較為明顯,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實施慢病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慢病管理;慢性腎臟病;生活質量
引言
慢性腎臟病這一慢性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病的發生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極大威脅。在我國,慢性腎臟病也十分常見,該病治療費用十分高昂,容易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使得患者的治療效果受到嚴重影響,因此為促進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治療,必須加強對有效管理模式的積極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門診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腎臟病的非透析患者11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110例患者中,男58例,女52例,年齡32~83歲,平均(64.12±3.01)歲。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書,經過檢查未發現有嚴重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語言表達障礙的患者。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時,由護士登記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史、臨床治療以及營養指標,并將上述信息錄入慢病管理系統中,通過系統的自動提醒功能利用社交平臺對患者進行隨訪。在隨訪過程中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叮囑患者前來醫院復診。若患者定期復診,護士應該將患者復診的各項數據錄入系統,避免信息錄入出現遺漏的情況。與此同時,醫生與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通過集體、小組教育等方式保證每位患者都可以了解到疾病知識,同時醫護人員還會向患者傳授自我管理的技巧,給予患者運動康復治療、心理疏導等,并根據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育內容。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管理,給予觀察組患者慢病管理模式,主要方法為:①將登記系統和隨訪系統積極建立和完善,系統需要對患者的實驗室檢查結果、臨床資料、合并癥情況、基礎疾病及基本信息等統一管理。對慢性腎臟病患者予以長期隨訪,隨訪的方式主要包括家訪、QQ、微信及電話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病情狀況進行全面了解,按照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對患者治療方案進行隨時調整,囑患者定時來院復診。每月對患者的具體狀況進行總結分析,每個季度質控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通過魚骨圖、品管圈等相關管理工具質量管理出現的問題,促進患者治療滿意度和治療效果有效提高。②如果慢性腎臟病患者不進行透析治療,需要給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教育,積極的家訪行動不方便的患者,保證患者能夠對自身疾病狀況充分了解,并將自我管理方法和疾病相關知識全面掌握。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內容有:管理尿酸、血脂、血糖及血壓的技巧,心理疏導、音樂生物反饋及康復治療的方法等。定期測試患者,促進患者對腎臟疾病的相關知識全面掌握,同時對健康教育內容及時調整,使患者薄弱的知識得到強化。③定期考核和培訓醫護人員,并將獎懲制度設立,獎勵考核成績優異的人員,積極鼓勵考核成績不理想的人員,從而促進他們實現對自身管理能力的不斷提高。
1.3評價標準
首先,參考血常規、膽固醇、肝腎功能電解質等指標比較患者的臨床資料;其次,根據BMI、前白蛋白等指標評價與比較患者的營養狀況;之后,向患者發放KDQOL-SF量表,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填寫。該量表主要從生理、社交、認知功能等方面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為百分制,分數越低,患者的狀態越差。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專業的統計學軟件分析與處理11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各項資料。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經驗。若P<0.05,則兩組結果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慢病管理前后患者的臨床指標變化情況,98例患者血脂在實施慢病管理前后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實施慢病管理后,110例患者的血紅蛋白達標率為65.83%,變化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對照組患者顯效患者3例,占21.43%、有效患者5例(35.72%、無效患者6例,占42.85%,護理有效率為57.14%;觀察組患者中5例患者為顯效,占35.72%、7例患者有效50.00%、2例患者有效,占14.29%,護理有效率為85.72%,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時)。
3討論
慢性腎臟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發病率,因此社會各界對該類型疾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促進患者生命健康得到保證,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加強對慢性腎臟病有效管理方式的積極研究。將慢病管理模式運用于慢性腎臟病患者中,能夠實現對患者疾病狀況的全面掌握,便于及時的調整管理策略,實現對患者的針對性管理。定期隨訪患者,對患者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加強患者對該類型疾病的了解,能夠促進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提高,積極規避各種不良因素,實現對自身疾病的有效管理。同時,通過對患者實施有效管理,能夠使患者對自身疾病充分認識,將恐懼、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積極克服,使患者能夠對自身疾病實現正確面對,有利于使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從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通過探究慢性腎臟病患者運用慢病管理對患者生存質量產生的影響,數據指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心理功能及軀體功能生存質量相關指標評分均較高(P<0.05)。綜上所述,慢性腎臟病患者運用慢病管理對患者生存質量產生的影響非常顯著,可以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有效提高,因此應當將該管理模式在臨床中進行積極推廣和應用。
結語
研究結果顯示,患者血脂等指標在實施慢病管理前后并未發生明顯的變化,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血紅蛋白達標率為65.83%,變化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KDQOL-SF量表評價結果方面,管理后患者的各維度的評分結果大多好于管理前的評分結果,結果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實施慢病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與應用。—— 論文作者:徐艷
相關期刊推薦:《臨床醫藥文獻》Journal of Clinincal Medical Literature(旬刊)2014年創刊,是國家級醫學期刊,堅持正確的辦刊方針和宗旨,圍繞國家不同時期醫藥衛生工作的重點,結合臨床實際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需要,并抓住學術研究中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實施有前瞻性的編輯策劃工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