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1-16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目的 探討藥品調劑差錯常見原因及有效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藥品調劑差錯,總結引起藥品調劑差錯的原因并探討對策。結果 我院藥品調劑差錯發生率為0.021%,常見原因包括來自藥師、醫師、藥品、患者等各方面的因素。結論 應針對藥品調劑發生的常見原因采取
【摘要】目的 探討藥品調劑差錯常見原因及有效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藥品調劑差錯,總結引起藥品調劑差錯的原因并探討對策。結果 我院藥品調劑差錯發生率為0.021%,常見原因包括來自藥師、醫師、藥品、患者等各方面的因素。結論 應針對藥品調劑發生的常見原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減少差錯發生,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關鍵詞】藥品調劑,差錯,對策
醫院藥品調劑是醫院藥學工作重要組成部分,調劑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醫院醫療質量的高低,藥品調劑差錯目前已經成為引起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筆者回顧性分析我院藥品調劑差錯,以探討藥品調劑差錯發生原因及對策,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對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藥劑科藥品調劑差錯登記本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總結發生藥品調劑差錯的常見原因,并探討防止差錯發生的措施。
2 結果
兩年間共回顧性分析處方總數100 332份,其中差錯21份,差錯發生率為0.021%。其中,藥量發錯發生率居首,共7份,占33.33%,其他原因包括:劑量劑型差錯3份,占14.28%;藥名相似差錯1份,占4.76%;包裝相似差錯3份,占14.28%;科室習慣用藥差錯2份,占9.52%;醫生處方差錯2份,占9.52%;相鄰位置差錯2份,占9.52%;發錯患者1份,占4.76%。
3 討論
3.1 藥品調劑中常見問題
3.1.1 醫師處方差錯:目前,許多醫院已啟動電子處方系統,由于手寫處方存在的問題已得到控制,但隨之出現新的問題,給藥品調劑工帶來很大困難,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如:①醫師開具電子處方時點擊選項錯誤,疏于修改,造成錯誤電子處方發布,具體包括:藥品名稱錯誤,藥品數量錯誤,使用方法錯誤,臨床診斷錯誤或缺項,處方不完整等。②醫師對新型藥物掌握不夠,造成用藥不合理的現象出現。
3.1.2 藥師調劑差錯:①藥師工作責任心不強,未進行認真核對,工作時受外界干擾,平時工作中習慣性思維等引起錯誤的產生。②因藥品同名而劑型劑量不同出錯:如布地奈德吸入劑與布地奈德噴霧劑等;③因藥名發音類似實則不同出錯:如雅施達與壓氏達;④因包裝相似出錯:如彼壓洛和彼洛平,分別由同一公司生產,其藥名、包裝、標簽及顏色均相似;⑤因藥物數量差錯:一種為同一張處方中有幾種藥物,在發藥過程中出現漏發;另一種是同一種藥品在發藥時數量出現差錯;⑥藥品的用法用量或保管方法差錯:如高錳酸鉀外用片誤認為口服片,有些需要冷藏的藥物不要冷凍。⑦發錯患者:本應發給某一患者藥物而錯誤發給另一位患者。
3.1.3 其他:①患者排隊久,病情重,心情煩躁,取藥時與藥劑師發生口角,錯拿、少拿藥等;②藥物環境有限,擁擠,嘈雜,醫院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學等。
3.2 藥品調劑差錯對策
3.2.1 加強有關電子處方管理 有關統計顯示,由于醫師錄入差錯造成的錯誤處方發生率非常高,針對此問題,我院進一步改進、完善電子處方系統,使缺項處方無法生成,并依據《處方管理辦法》建立處方點評制度,通報問題處方,并及時將新藥的資訊發布于臨床,幫助、督促醫師做好電子處方的開具工作。
3.2.2 完善藥品管理制度 ①嚴格藥品登記制度:藥物入庫時及時將每批藥品的基本資料錄入電腦備查,并要建立藥品保養、質量檢測、近效期藥品等登記本,避免將過期藥物發給患者。②健全核對制度:做到后臺藥師配藥、前臺藥師發藥的雙重核對,后臺藥師負責審查處方及藥品質量調配藥品,前臺藥師審核處方和已調配好的藥品,確保發藥的準確率。③藥品擺放制度:科學管理藥品,遵循一定規律將藥品合理分區擺放。藥品上架前要審核藥品信息,嚴格遵照有效期的先后順序擺放,不得隨意移動,非藥劑人員不能補充藥品,集體上藥后應常規進行檢查。④藥物退回制度:藥品發出后,無特殊情況不能退回;如果因患者藥物過敏、病情變化等因素需要退藥,應由醫師開具退藥處方。
3.2.3 開展藥品咨詢活動 隨著人們對藥物知識的進一步加深,對藥物知識服務與合理用藥知識的需求進一步提高。針對此現象,我院不斷加強藥劑人員的專業知識學習與培訓,開設藥物咨詢窗口,及時解答病人、家屬與臨床醫師的用藥疑問,指導安全用藥。
綜上所述,雖然藥劑科人員工作繁重,但每個藥劑師責任重大,其質量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高質量的完成藥品調劑工作、減少差錯發生,是每個藥師必須完成的任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