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新生兒洗胃醫學治療方式

發布時間:2015-11-27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通常情況下來說新生兒嘔吐臨床上較多見,新生兒吞入羊水過多或吞入被胎糞污染的羊水,含較多母血的羊水,都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新生兒嘔吐,另外,新生兒胃容量小,胃呈水平,食管松弛,上述均使初生新生兒容易發生嘔吐,而嘔吐物易嗆入氣道而引起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

  通常情況下來說新生兒嘔吐臨床上較多見,新生兒吞入羊水過多或吞入被胎糞污染的羊水,含較多母血的羊水,都可刺激胃黏膜引起新生兒嘔吐,另外,新生兒胃容量小,胃呈水平,食管松弛,上述均使初生新生兒容易發生嘔吐,而嘔吐物易嗆入氣道而引起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行失調,較長時間的嘔吐還可以導致營養不良,洗胃不失為止吐的一種較好的方法,但若操作不當就起不到治療作用,還可造成損傷甚至加劇嘔吐。文章是有關醫學論文。

  摘要:由于新生兒鼻腔尚未發育完善,鼻腔黏膜富于血管、淋巴管,輕微的炎癥就可以導致狹小的鼻腔更為狹窄,甚至閉塞,影響呼吸。經鼻腔插管時,由于生理因素影響,新生兒不會配合做吞咽動作,增加了插管難度,經鼻插管胃管易盤在咽喉部等多種因素導致插管失敗,反復插管的機械刺激往往造成鼻腔黏膜損傷、充血、炎癥,影響呼吸,患兒表情痛苦,家長不易接受。

  關鍵詞:洗胃制度,醫學管理,醫學論文

  嘔吐(vomiting)是新生兒期常見癥狀,尤以3~4天內的新生兒多見[1]。是由于分娩時吞入羊水量過多或吞入被胎糞污染或感染的羊水均可刺激新生兒的胃黏膜,導致胃酸及黏液分泌亢進而引起嘔吐。臨床多采用1%NaHCO3液來洗胃,通過臨床實踐,經口腔插胃管與傳統的經鼻腔插胃管比較,口腔胃管插入時不涉及鼻腔,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黏膜損傷小,對患兒影響小[2]。

  論文網推薦:《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雙月刊)曾用刊名:中國醫學文摘.兒科學;中國醫學文摘(兒科學),1982年創刊,本刊集兒科學術之精華,展兒科進展之全貌,具有言簡意賅,檢索方便的特點,是兒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者必備讀物。具有實用性、規范性、可讀性。

新生兒洗胃醫學治療方式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科母嬰同室區新生兒嘔吐78例,隨機分成經口插管洗胃組(實驗組)40例,經鼻腔插管洗胃組(對照組)38例,Apgar評分均為8~10分,嘔吐出現時間為出生后2~48h,兩組新生兒的胎齡、體重、性別、疾病的嚴重程度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在進行新生兒監測的時候發現新生兒嘔吐,即遵醫囑洗胃。

  1.2.1 器械選擇

  10ml注射器2副,去掉針頭,F6一次性新生兒專用胃管1根(楊州桂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

  1.2.2 洗胃液選擇

  1% NaHCO3液60ml,溫度37~39℃。

  1.3 插管方式

  1.3.1 實驗組

  戴無菌一次性手套,在新生兒頭頸下墊一次性中單,測量胃管長管(鼻尖—耳垂—劍突)用石蠟油潤滑胃管前端,一手持管一手托起患兒的肩、頸,助手持壓舌板輕壓舌中段暴露咽部,從口腔輕輕插入胃管到測量長度,如有嘔吐現象暫停插管,稍待片刻再輕輕插入,檢查胃管在胃內后妥善固定,洗胃畢拔管。

  1.3.2 對照組

  用鼻飼法經口腔插管至胃內,檢查胃管在胃內后妥善固定,洗胃完畢后拔管。

  1.4 評價標準

  插管時1次插入胃內并抽出胃液為1次插管成功;插管時胃管盤在口腔或咽部,嘔吐至胃管滑出須重新插管為不成功;插管時新生兒發生惡心、噴嚏、嘔吐、哭鬧至胃管滑出為合作性差,反之未發生以上情況者為合作性好;洗胃后新生兒無嘔吐為洗胃效果好,洗胃后仍有嘔吐或吸吮后嘔吐為洗胃效果不好。

  2 結果

  兩種不同方式洗胃效果,結果實驗組插管1次成功率、合作性好高于對照組,黏膜損傷率也明顯降低,見表1。表1 不同方式插管進行新生兒洗胃效果比較(略)

  3 討論

  經口插管不涉及鼻腔僅對咽部有輕微刺激,由于新生兒生理性吸吮和吞咽反射,感覺口腔中有異物時即產生主動的吞咽動作,經口腔至胃的通道直徑遠超過鼻腔至胃的通道直徑,不易損傷黏膜,且可置入口徑稍大的胃管,洗胃時黏稠的胃液較易吸出,洗胃較徹底。臨床觀察結果顯示,經口腔插管洗胃的效果明顯優于經鼻插管洗胃,因此新生兒洗胃時應盡量采用經口腔插管。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