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1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當前臉部治療的新應用措施制度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皮膚科的新管理應用呢?同時當前新科技的發展對皮膚醫學治療的新方式有哪些呢?本文選自: 《臨床皮膚科雜志》 ,《臨床皮膚科雜志》主要刊載皮膚病與性病學科的專業文章,促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
在當前臉部治療的新應用措施制度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加強對皮膚科的新管理應用呢?同時當前新科技的發展對皮膚醫學治療的新方式有哪些呢?本文選自:《臨床皮膚科雜志》,《臨床皮膚科雜志》主要刊載皮膚病與性病學科的專業文章,促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讀者對象:縣及縣以上醫院皮膚科學專業醫師,與皮膚科相關的學科人員。
摘要:伴隨現代科技手段向中醫面部色診研究領域的滲透,以及現代科研方法的運用,中醫面部色診完全由“眼睛觀察、語言描述”的狀況得到了改善,面診客觀化研究的內容與方法得以豐富,以上為中醫的臨床辨證提供了客觀的望診依據。但就目前而言,本研究領域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一,研究手段使用的大都是當下的高新技術,高新技術還不夠成熟,儀器的實用性與精確性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關鍵詞:臉部治療,醫學管理,皮膚科論文
常色現代研究
蔡光先還對長沙地區健康成人的面色在男女兩性及不同年齡階段的差異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面部的光澤度及紅光值,女性普遍高于男性,男女都有隨年齡的增加而呈減小的趨勢;而黃光值,男性普遍高于女性,男女都有隨年齡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趨勢。年齡組間比較發現20~29歲年齡組與50~60年齡之間的面色差別最大,20~29歲組與30~39歲組面色差別最小,為細微差別。邵龍泉[11]等對西安市居民面部皮膚顏色分布情況及影響膚色的因素進行了研究。認為皮膚色度值與年齡、部位、性別密切相關。不同部位皮膚色度值受相關因素影響的變化趨勢相同。皮膚明度值,女高于男,耳高于頰。
病證相關研究
疾病的診斷、病情的發展與預后嚴智強[14]等人用自行設計研制的面部反射光譜成分測量儀及其計算機分析系統,對健康人、冠心病、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貧血等111人進行測試。研究發現了各種疾病患者面部反射光譜成分以及與該疾病相關的特異性改變規律,從而獲得各種不同疾病的面診客觀化標準。此研究不但為人體健康狀況及疾病的客觀化診斷提供了可以參考的標準,也為中醫學望診理論提供了客觀的佐證。張禾[15]等用日本美能達CR-100色度儀對120例健康人與110例發熱病人面色色度進行測定,通過比較、分析,得到了發熱病人面色色度值及其特點,為中醫四診現代化探索積累了經驗。袁肇凱[16]應用北京BC-4型定量式光電血流圖儀對253例健康受檢者不同部位(其中面部是測兩頰)進行檢測分析,用以反映心臟、血管系統的功能和血液的狀態。楊宏志[17]等對慢性乙型肝炎(CHB)面部五色診斷與臨床病理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分度以及早期肝硬化患者面部望診五色與肝臟病理炎癥和纖維化程度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即隨著炎癥程度的加重,或者纖維化程度的進展,相應的會出現面色善惡變化的趨勢。這一結論可用于指導臨床中西醫結合診療,從而指導下一步中西醫結合辨證施治。不同證型的診斷劉文蘭[18]等用數碼相機對慢乙肝患者及健康人的面部、舌質、舌苔、舌下絡脈、手掌進行拍照,通過對以上各部位顏色RGB的檢測分析,從色診角度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簡稱慢乙肝)各證型之間及其與健康人的客觀化鑒別指標。從色診方面為臨床醫生提供了客觀、量化的診斷指標,以協助臨床醫生辨病和辨證。艾英[19]采用日本攜帶式色差計,對80例陽黃、陰黃證患者面部色澤進行定量鑒別診斷;對36例黃疸病人治療前后面部色澤的變化與黃疸指數作了對比分析。光澤度的順序是正常人>陽黃證>陰黃證,這說明光澤度正常人最好,陽黃病人次之,陰黃病人最差;紅光的順序是正常人>陰黃證>陽黃證,這說明紅光正常人最多,陰黃證次之,陽黃證最少;黃光、黃度指數的順序是陽黃證>陰黃證>正常人,這兩個指標都說明黃光是陽黃證最高,陰黃證較高,正常人最少。張世亮[20]等對31例中醫辨證屬于陽亢型或陽虛型的高血壓病患者面部溫度應用紅外線成像技術進行了研究。發現陽亢型患者面部平均溫度明顯高于陽虛型,二者有顯著性差異。表明不同中醫證型患者的面溫存在客觀差異。胡志希[21]等應用光電血流容積面診儀對冠心病中最常見的證型—心血瘀阻證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檢測了55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證病人與72例健康人額部、左頰、右頰、鼻頭、下頦的血流容積指標。研究表明面部光電血流容積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病理特點,特別是外周阻力增加與心輸出量減少是其基本病理特征之一,這為臨床辨證和鑒別診斷提供了客觀量化的指標。田雪飛[22]等用顯微分光光度計對正常人及脾病3個證型患者明堂部的色相、明度、彩度進行了檢測。研究表明脾病3個證型以黃光為主,濕熱蘊脾組黃光反射率大于正常,脾氣虛、脾不統血組反射率小于正常。研究結果可用于脾病3證型的鑒別。
問題及展望
如使用的儀器操作煩鎖費時,輸出的波形不夠穩定,重復性不夠好,計算也比較復雜,對測量環境要求高,過程中干擾因素多,易導致結果失真、精確度難以保障。其二,實驗過程中,還存在一定主觀因素的摻雜,如一些實驗雖然使用的是紅外熱像儀測面溫,但在分析面色與這種測量值的相關性時,面色的判斷卻依靠于醫師,這就很難排除主觀因素的影響。還有檢測指標不統一,信息收集不全,客觀描繪不夠確切,實驗指標診斷的特異性、敏感性不夠成熟等問題。其三,科研設計方面,目前在四診客觀化領域學者們普遍認同的,也是在實現四診客觀化的道路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樣本數小,系統重復實驗少,尚沒有形成多中心的循證研究。其四,研究內容方面,涉及的病種單一、疾病數量少、同一疾病涉及的證型不夠全面(目前僅有高血壓、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脾病等少數幾個疾病及其個別證型的面診研究有見報道);其研究多集中在常色、病理五色客觀化指標的面部分布規律及其特征的研究。由于以上問題的存在,在面部色診客觀化研究領域,目前已有的研究所能夠提供的客觀研究成果還很有限,其客觀化、量化還存在很多不足,尚難以為病、證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可靠而全面的對照支持。因此,使用更先進、可靠的研究手段、更科學嚴謹的實驗設計對常人面色特征進行研究,得到更加客觀、準確的研究成果,是面部色診現代研究中一項最為基礎而重要的工作,其成果將為病理五色的研究、各病證面色特征的研究提供更加堅實可靠的基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