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28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突發性耳聾,同時當發現這種情況后我們首先應該怎樣去處理呢?同時有關現在耳聾護理管理研究的新措施制度又有哪些呢?論文發表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上,雜志是有關耳鼻喉方面的醫學信息。 摘要:由于毛細血管細胞水腫,耳
正確認識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突發性耳聾,同時當發現這種情況后我們首先應該怎樣去處理呢?同時有關現在耳聾護理管理研究的新措施制度又有哪些呢?論文發表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上,雜志是有關耳鼻喉方面的醫學信息。
摘要:由于毛細血管細胞水腫,耳蝸血流減少導致耳蝸缺氧,部分突發性聾患者外淋巴氧壓降低,因此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復耳蝸內的氧壓。高壓氧治療可以減輕內耳水腫和缺血缺氧損害,改善內耳循環,也能明顯提高血液及組織細胞的氧分壓和血漿中的容血量和在組織中的彌散半徑,加快內耳毛細胞和前庭神經纖維的修復,還能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發性聾的治療。治療效果與患病時間相關。隨著治療經驗的積累,高壓氧結合藥物和其他治療手段的療效優于單一的高壓氧療法。經過臨床觀察,高壓氧治療結合一定的心理護理措施效果更佳,對突發性聾患者采取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能夠很好的配合治療,使治療得以順利的進行,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突發性耳聾,心理護理,醫學論文
突發性耳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耳聾,聽力突然下降,無任何先兆,伴有耳鳴、耳脹滿感、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單側或雙側先后受累,多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迷路水腫、血管病變相關[1]。因為患者聽力下降,導致其思維情感與外界溝通差,往往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不便,容易使患者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對于突發性耳聾患者的心理護理不可忽視。
醫學論文網推薦:《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工作者為主要讀者對象,代表國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最高水平。2001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本刊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在全國的總排名分別是43和34,已成為國內影響最大、發行量最大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已被國內、外十幾家生物醫學期刊數據庫和文摘收錄。2000年以來每年出版一張多媒體光盤贈送給全年訂戶。內容包括前一年本刊發表的全部論文,繼續教育講座內容的手術錄像2個,本刊召開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等。2007年中華醫學會與萬方數據攜手推動醫藥信息服務,該刊電子版已獨家授權萬方數據來實現其數字化服務推廣。
1突發性耳聾患者的心理狀態
1.1焦慮、抑郁心理 患者不明原因地突然聽力下降或喪失,加上對疾病知識的缺乏,聽力下降后能否在短時間內治愈,是否永久性喪失聽力;住院后是否需要支付很大一筆醫療費用;出院后能否工作、學習、生活正常進行等等。諸如此類的顧慮,使患者易產生精神壓力,甚至出現悲觀失望心理,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沉默寡言,無故發怒,甚至要求中斷治療等。
1.2自卑心理 由于患者聽力障礙,不能像以前那樣與別人正常交談,給自身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導致生活各方面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都要過多地依賴別人,容易產生苦悶、自卑心理。表現為不愿與別人交流,自我封閉,脾氣古怪等。
1.3敏感、多疑 由于患者暫時或永久聽力喪失,交流障礙,感知外界信息明顯減少,導致患者特別敏感、多疑,對于醫生的用藥表示懷疑,是否用藥量不夠、或是沒給予好藥等,并且總是與同類患者相互對照,力求用藥的一致,干擾醫生的正確治療。
1.4角色適應不良 某些患者發病前在工作單位身任要職,甚至處于領導地位,習慣別人聽從其指揮,但在住院后,卻要服從醫護人員的指導,配合治療,處于被動狀態,構成心理失衡,表現為煩躁易怒。
2護理對策
2.1新入院病人 給予熱情接待,并詳細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使其盡快熟悉及適應新的環境,減少對陌生環境而產生的焦慮心理。進行每一項檢查或治療時,耐心做好相關的解釋工作,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顧慮,并可安排家屬來陪同患者,及時消除患者的恐懼感。
2.2與患者建立有效的溝通 由于患者聽力下降,對于我們的語言信息多接受不良,我們要采用多種形式的交流。對于單側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耳聾的患者,與患者交談時,盡量靠近患者聽力好的那側說話。對于雙側耳聾患者,需提高音量對話,但要注意言語及態度,避免因說話音量過大而導致旁人對我們的服務態度產生誤會。還可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如采用書寫文字、繪畫圖形、簡單手語、面部表情、姿態等傳達信息。
2.3常主動與患者交談 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思想變化,對出現的問題盡可能及時解決,生活上給予照顧,留陪護,讓患者得到家人的照顧及關懷,消除患者的孤獨、苦悶心理。
2.4對患者深表理解和同情 以親切、誠懇的態度、語言給患者以安慰,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克服妨礙治療的消極心理。
2.5心理護理 因人而異對在單位任要職的患者,應主動關心、了解病情、認真操作、細心護理,使其逐漸適應患者的角色。對于敏感多疑的患者,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贏得患者的信賴。每做一項治療操作都向患者解釋其治療的目的及作用,解釋用藥的目的及作用,消除患者的各種疑慮。對于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患者,多給予關心、體貼,細心詢問,并詳細解釋治療、用藥的經過,使其了解醫生是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和用藥的,以消除患者在醫療費用負擔方面的精神困擾,使患者安心治療。
2.6鼓勵患者盡可能地通過各種方式傾訴自己的苦悶 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減輕內心的痛苦,教會患者調節情緒及自我心理疏導。如心理松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等,同時鼓勵患者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轉移患者對聽力變化的過分注意,從而減少患者因為聽力變化引起的負面情緒[2]。
2.7指導患者注意休息、增強體質、預防感冒 宜清淡飲食,忌煙、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緒激動及過度疲勞,避免噪音的刺激及長時間高音量使用隨身聽耳機和長時間使用手機通話。加強患者各方面的生活指導,減輕不良情緒,以提高治療的效果。
3體會
近年來,由于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激動等易造成神經功能的紊亂,導致突發性耳聾發病率提高。由于發病突然,對患者的身心有較大的影響。在護理工作中,除了對患者對癥治療外,我們也要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本身就具有治療意義[3]。要不斷提高護士自身的心理學水平,達到更好地調動患者的積極因素,密切配合治療,促使疾病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盡早康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