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0-20所屬分類:期刊目錄瀏覽:1次
中國韻文學刊2017年第1期評職論文發表題目 詩學專題 論古謠諺在文學發展中的作用 劉旭青;1-6 論五言體裁系統在南朝七言詩體衍生中的先期范式作用 仲瑤;7-11+94 定鼎嵩洛與北魏洛陽詩賦之復興 于涌;12-18 杜甫詩足繭荒山轉愁疾辨疑 許松;19-20 論白居易詩歌吟
中國韻文學刊2017年第1期評職論文發表題目
詩學專題
論古謠諺在文學發展中的作用 劉旭青;1-6
論五言體裁系統在南朝七言詩體衍生中的先期范式作用 仲瑤;7-11+94
定鼎嵩洛與北魏洛陽詩賦之復興 于涌;12-18
杜甫詩“足繭荒山轉愁疾”辨疑 許松;19-20
論白居易詩歌“吟詠”之趣 郭自虎;21-28
楊慎對蘇軾的文化批評 楊釗;29-33
詞學專題
詞譜的革命——論明清以來數百年“詞譜”之根本謬誤 蔡國強;34-50
論南唐詞人對西蜀“花間詞”的審美接受 孫振濤;51-55
論溫、韋詞的起結之法 江卉;56-65
唐宋時期《憶秦娥》詞體演進及其與《秦樓月》之關系 陳斌;66-71
清代詞韻編訂及其方法——兼論清代詞韻的學術價值 杜玄圖;72-79
船山詞中的列錦與示現修辭 彭再新;向熹;80-87
建構、探源與碰撞——王國維詞學尊體思想論 吳亞娜;88-94
曲學專題
元曲【哨遍】套式及其曲學史意義考論 趙義山;95-98
論黃圖珌的散曲創作及其散曲史意義 李嬋娟;99-103+111
賦學專題
從律賦格到文章學 程維;104-111
現代舊體詩詞
海外華人古體詩詞創作的文化意義與詩學意義 朱巧云;112-116
時代新聲_七言絕句
山中獨坐 王恒鼎;117
江山市浮蓋山紀游 金定強;117
次雨寒江上漁家 蒲漢林;117
游靜湖公園 施榆生;117
題蜂猴圖 黃宗壤;117
時代新聲_五言律詩
寄語 鄧世廣;117
歲末 周冠均;118
乙未孟冬浙江開化醉根詩會 鐘振振;118
南昌地鐵一號線通車(用詞韻) 鐘振振;118
孝莊故里 鐘振振;118
火山湖垂釣 熊東遨;118
時代新聲_七言律詩
登南詔風情島 洪祖林;118
吊炎黃二帝像 濯纓軒主人;118
雨中別白城諸友 濯纓軒主人;118
游山海關 楊逸明;118
北戴河鷹角亭 楊逸明;118
過杜甫故居 張春義;118
憶童年放牛 樓立劍;119
登八達嶺長城烽火臺懷古 羅以;119
乙未端陽即興 周冠均;119
魯鎮 樓立劍;119
時代新聲_古體詩
乙未初秋歸園田居 韋樹定;119
題維江學弟《一葉廬詩詞集》 鐘振振;119
父親節分韻得愛字 鐘振振;119
時代新聲_詞
踏莎行 寫意 夫復何言;120
滿庭芳 伊犁行 劉能英;120
南歌子 乙未年春日與曾傳軍、劉運鋒相約那間咖啡屋 劉能英;120
清平樂 山居 劉能英;120
水調歌頭 一位老農話春種 王崇慶;120
喝火令 觀插秧機插秧 王崇慶;120
臨江仙 小區窗外 李明科;120
何滿子 登華山 劉能英;120
臨江仙 聽友人彈箏 星漢;120
攤破浣溪沙 野趣 劉能英;120
耆舊遺音
巫峽 陳叔通;121
復宰平書并謝肖相 陳叔通;121
大風雨 陳叔通;121
微疾 陳叔通;121
浮家 陳叔通;121
秋熱 陳叔通;121
梁飲冰啟超墓下作 陳叔通;121
吾生 陳叔通;121
杜工部草堂 陳叔通;122
元旦感懷 文家駒;122
菩薩蠻 仿辛稼軒題造口壁詞 文家駒;122
春日感懷 文家駒;122
金縷曲·家書 文家駒;122
西安事變 文家駒;122
滿城風雨近重陽(選三) 文家駒;122
喜雪 鄧均吾;122
驟寒 陳叔通;122
苦熱 陳叔通;122
橋上 鄧均吾;123-124
鄉思 鄧均吾;123
夜雨聞鳥雀聲 鄧均吾;123
偉矣中山老 鄧均吾;123
答友人 鄧均吾;123
過炮臺灣 鄧均吾;123
北溫泉 鄧均吾;123
公園盆景 鄧均吾;123
鵝岺公園 鄧均吾;123
登回龍塔 鄧均吾;123
病后 鄧均吾;123
南山紀游 鄧均吾;124
胡國瑞詩書 劉慶云;2
來稿須知 12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