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0-11所屬分類:期刊目錄瀏覽:1次
名作欣賞2017年第1期職稱論文發表目錄 本期頭條 新詩的閱讀 洪子誠;5-11+2 《名作》視野 探索肉體和靈魂的文學訪美講演稿(上) 殘雪;12-17 治療是詩歌的一大功能(上) 王珂;18-26 《名作》視野_海外華文作家學者研究小輯 童年、戲劇與同性之愛:白先勇創作人格
名作欣賞2017年第1期職稱論文發表目錄
本期頭條
新詩的閱讀 洪子誠;5-11+2
《名作》視野
探索肉體和靈魂的文學——訪美講演稿(上) 殘雪;12-17
“治療”是詩歌的一大功能(上) 王珂;18-26
《名作》視野_海外華文作家學者研究小輯
童年、戲劇與同性之愛:白先勇創作人格成因淺析 陳瑞琳;27-30
在均衡中追求博大——林楠《含英咀華集》序 痖弦;30-33
煙攢錦帳凝還散:展讀《中國艷情詩》 江嵐;33-36
經典重讀
“五經”與中國傳統價值觀之十 《詩經》:順人情而循禮義(上) 劉毓慶;37-42
經典重讀_“湯顯祖鏡像”專欄之三
湯顯祖的“尚奇”精神與養成之道 李建軍;43-47
官司已結思未了——重讀《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學正;48-50
文壇紀事
《詩琴響了》:“狂生”青主的新詩理想 張生;51-55
新技術的挑戰與人生的命題——關于高科技與文學新空間的對話 陳謙;王雪瑛;56-61
文壇紀事_名作背后的故事
雙鬢半生作雪 寸心至死如丹——郭小川“秋歌”二首寫作前后 郭小林;62-65
作家研究_喬忠延研究小輯
突破自我重復的囹圄 喬忠延;66-67
對象世界里的精神影像——談喬忠延的客體散文 蘇沙麗;67-70
“客體散文”的新意和誠意 李林榮;71-73
文本細讀
凌叔華的閨閣敘事與“五四”反思(上) 常彬;王慧;74-78
人性的閃光與精神的自救——《追風箏的人》解讀 歐娟;79-81
慧眼不如用心——關于讀詩的通信 解志熙;馮雯莉;82-84
她視界_旅美作家江嵐作品研究小輯
在異域土地上雙面盛開的牡丹花——江嵐訪談 王紅旗;江嵐;85-92
倫理沖突和文化想象——江嵐《合歡牡丹》讀后 林楠;93-95
語文講堂_批評與建構
月迷津渡,有路可循?——關于孫紹振文本解讀學的疑問和審思 馬臻;96-100
語文講堂_課文新讀
一文數解構 思鄉情何沉——王鼎鈞散文名作《腳印》解讀 吳禮明;101-105
學界新聲
“《文心雕龍》之學”:“龍學”還是“文心學” 李金坤;106-109
孔氏“四世出妻”考 任復興;110-115
百家茶座
演講錄 編者;116
學界新聲_演講錄
賈寶玉:從癡愛、泛愛到無愛(上) 孫紹振;117-127
學界新聲_天國之癢
神跡成立 李潔非;128-130
借你一面“照妖鏡”之一:置身歷史斷崖的李鴻章(上) 陳為人;131-135
“以題盡之也”(外一篇) 韓羽;136-137
追尋王秦生繪畫創新的心路歷程 聶昌碩;138-140
爭鳴互動
2016年《名作欣賞》微信公眾平臺讀者留言精選 141-143
編輯手記
新春感言 本刊編輯部;144
大家談藝錄 01
韓羽 畫人畫語 韓羽;14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