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01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的一種細胞器,有它自己的基因組,這些基因組統稱為線粒體基因組。經過漫長研究,如今線粒體基因組論文研究成果有很多,本文學術顧問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分享給大家。
線粒體基因組論文一:小長蝽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測定與長蝽總科系統發育分析
摘要:為了了解小長蝽Nysius ericae(Schilling)線粒體基因組結構及長蝽總科的分子系統發育關系。本試驗采用Illumina MiSeq測序平臺對小長蝽線粒體基因進行測序,對基因組序列進行拼裝、注釋和特征分析,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貝葉斯法構建基于12種長蝽總科昆蟲線粒體全基因組核苷酸序列的系統發育樹。小長蝽線粒體基因組全長為16 330 bp(GenBank 登錄號:MW465654),基因組包括13個蛋白編碼基因(PCGs),22個tRNA基因,2個rRNA基因和1段非編碼控制區。11個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起始密碼子為典型的ATN;cox1,nad4l的起始密碼子為TTG。cob的終止密碼子為TAG,其余蛋白編碼基因的終止密碼子為TAA。只有trnS1缺少DHU臂,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葉草結構。12種長蝽總科昆蟲線粒體全基因組序列構建的昆蟲系統發育樹結果顯示,小長蝽與Nysius plebeius具有更近的親緣關系,且與傳統形態學分類基本一致。小長蝽線粒體基因組符合長蝽總科線粒體基因組的一般特征。結果表明小長蝽與N. plebeius的親緣關系更近。
關鍵詞:小長蝽;半翅目;背孔長蝽亞科;線粒體基因組;系統發育;
線粒體基因組論文二:基于太平洋甲脅虱裂化線粒體基因組推測甲脅虱屬祖先線粒體核型
摘要:【目的】動物典型的單一染色體線粒體基因組在甲脅虱屬Hoplopleura已裂化成多個線粒體微環染色體。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太平洋甲脅虱Hoplopleura pacifica的線粒體基因組來推測甲脅虱屬祖先線粒體核型!痉椒ā坷肐llumina HiSeq X Ten高通量測序技術對太平洋甲脅虱裂化線粒體基因組進行測定,分析其結構特征與變異情況;用最大似然法和鄰接法構建7科7屬15種吸虱的系統發育樹;用簡約法推測甲脅虱屬祖先線粒體核型!窘Y果】太平洋甲脅虱線粒體基因組測序獲得29個基因(11個蛋白質編碼基因,16個tRNA基因以及2個rRNA基因),且不均勻地分布于10個線粒體微環染色體上,每個線粒體微環染色體的編碼區包括1~5個基因,大小在690~1 773 bp之間。甲脅虱屬內物種線粒體微環染色體組成差異較小,與吸虱亞目(Anoplura)其他屬相比,甲脅虱屬線粒體微環染色體的基因組成和基因排列有差異,但這種差異僅限于tRNA基因。進化樹強烈支持吸虱亞目分為兩大進化支,一個大的進化支包括甲脅虱科(Hoplopleuridae)、多板虱科(Polyplacidae)、血虱科(Haematopinidae)和微胸虱科(Microthoraciidae),另一個大的進化支包括虱科(Pediculidae)、陰虱科(Pthiridae)和猴虱科(Pedicinidae)。甲脅虱屬祖先線粒體核型由12個線粒體微環染色體組成,每個線粒體微環染色體由一個編碼區和一個非編碼區構成,編碼區包含1~6個基因!窘Y論】本研究首次測定并分析了太平洋甲脅虱裂化線粒體基因組,并與迄今為止測序的另外2種甲脅虱的線粒體基因組進行了比較,推測出甲脅虱屬祖先線粒體核型。 還原
關鍵詞:甲脅虱屬;太平洋甲脅虱;線粒體基因組;線粒體微環染色體;線粒體核型;基因組裂化;
線粒體基因組論文三:玉米線粒體基因組密碼子偏好性分析
摘要:為研究玉米(Zea mays)線粒體基因組的密碼子偏好性,本研究以玉米亞種NB線粒體基因組為例,篩選出155條編碼基因序列,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其密碼子的使用模式。結果顯示,玉米亞種NB線粒體基因組所編碼基因密碼子的GC含量與第一、第二和第三各位點的GC含量均小于50% (GC1, GC2, GC3),表明玉米亞種NB線粒體編碼基因富含A和T堿基;有效密碼子數(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 Nc)與GC、GC1、GC2、GC3、GC3s均正相關;相對同義密碼子使用頻率(RSCU)>1的同義密碼子共有29個,其中僅有3個以G/C結尾,表明密碼子的第3位堿基使用偏好于A/T;中性繪圖和Nc-plot分析發現選擇壓力可能是導致玉米線粒體基因組密碼子使用模式之間差異的主要原因;最終通過高表達優越密碼子方法確定了TTT、TTA、CTC等17個最優密碼子,其中以A/T堿基結尾的最優密碼子有12個。該研究結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玉米線粒體基因組密碼子偏好性規律,為提高外源基因在線粒體中的表達效率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玉米亞種NB;線粒體基因組;密碼子偏好性;最優密碼子;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