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06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心力衰竟與超聲技術有關的論文文獻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大家在引用文獻時盡可能選擇貼合自身論文內容且近幾年的文獻。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分享幾篇相關方向的論文文獻,供大家參考。
心力衰竭與超聲技術論文文獻一:實時三維超聲和二維斑點追蹤技術評價CRT-D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價值
摘要:目的應用實時三維超聲(RT-3DE)和二維斑點追蹤技術(2D-STI)評價CRT-D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接受CRT-D的心力衰竭患者50例,觀察術前術后常規心功能參數、RT-3DE參數——標化的各節段達最小收縮容積時間標準差和最大差(Tmsv-SD%、Tmsv-Dif%)和2D-STI參數——標化的整體縱向環向收縮期峰值應變(Gls%、Gcs%)及各切面對應縱向環向峰值應變(AP4L%、AP3L%、AP2L%、SaxB%、SaxM%、SaxA%)的變化。結果與術前相比,術后3d、1個月和3個月常規心功參數有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T-3DE、2D-STI各同步化參數均有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且術后3個月比1個月改善明顯。結論 RT-3DE和2D-STI能準確評估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D后的臨床獲益。
關鍵詞:心力衰竭;CRT-D;實時三維超聲;二維斑點追蹤技術;
心力衰竭與超聲技術論文文獻二:二維超聲斑點追蹤顯像技術評價心力衰竭兔左心室心肌力學改變
摘要:目的探討二維超聲斑點追蹤顯像(2DSTI)評價心力衰竭(HF)兔左心室心肌力學改變的價值。方法 27只新西蘭兔建立HF模型(A組)后分為輕度CF組[A1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5%,16只]和重度CF組(A2組,LVEF<45%,11只),另取10只新西蘭兔為對照(B組)。于術前和術后4、8、12周行2DSTI檢查,計算左室短軸面積變化率(FAC),分析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轉運動及左室整體扭轉和解旋運動。ELISA法測定血漿腦鈉肽(BNP),Masson染色行心肌病理學觀察。結果與B組比較,A組術后心底旋轉角度、心尖旋轉角度、左心室扭轉峰值(Ptw)、峰值扭轉速度(PTV)、解旋速度峰值(PUTV)均下降,PUTV達峰時間(t-PUTV)延遲(P<0.01或P<0.05)。A1、A2組術后血漿BNP均隨時間延長進行性增加(P<0.01)。Ptw與LVEF、FAC和PTV呈正相關(P<0.05),與t-PTV和BNP呈負相關(P<0.05)。PUTV與t-PUTV、E/Em和BNP呈正相關,與Em/Am呈負相關(P<0.05)。結論應用2DSTI技術可定量評價HF兔左心室心肌力學改變。
關鍵詞:二維超聲斑點追蹤顯像;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與超聲技術論文文獻三:二尖瓣環位移與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對比研究
摘要:目的應用斑點追蹤技術測量二尖瓣環位移(MAD)評價心衰患者左心功能,并與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E)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研究對象包括射血分數正常的心衰患者(HFNEF)25例和射血分數減低心衰患者(HFREF)29例,另選健康者對照29例。采用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RT-3DE)分別測量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EDV)、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ESV)、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使用斑點追蹤顯像技術(STI)測量二尖瓣環位移(MAD)參數:左室室間隔處瓣環插入點最大位移(TMAD1),左室側壁處瓣環插入點最大位移(TMAD2),室間隔-側壁瓣環連線中點的最大位移(TMAD Midpt)及其占左心室長徑的百分數(即左心室長軸縮短率,TMAD Midpt%)。結果對照組、HFNEF組、HFREF組3組間LVEDV、LVESV依次遞增,LVEF依次遞減,但HFNEF與對照組相比LVEDV、LVESV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其余各組間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均<0.05)。心衰各組的MAD各測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HFREF組減低HRNEF組更為顯著(P均<0.01)。MAD各參數與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所測LVEF均呈顯著正相關,r值分別為0.73(TMAD1),0.71(TMAD2),0.74(TMAD-Midpt),0.78(TMAD-Midpt%)(P均<0.01)。結論斑點追蹤顯像技術測量MAD有望為心衰患者提供一種簡便、快捷、可靠的新方法,尤其對于臥床、肺氣干擾、聲窗較差的老年患者優勢更大。
關鍵詞:斑點追蹤顯像技術;二尖瓣環位移;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
相關知識推薦:心力衰竭與超聲技術論文發哪些期刊
以上是學術顧問關于“心力衰竭與超聲技術有關的論文文獻”的介紹。想了解更多關于相關的論文文獻,或是有投稿需求的作者,歡迎咨詢本站在線學術顧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