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01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骨科創傷方面我國很早之前就有過研究,現在醫學發展至今,針對骨科創作方面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關于骨科創作類論文文獻也有很多,但是不少骨科醫生在撰寫論文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查找骨傷創作方面的文獻和期刊,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供有需要的骨科醫生了解。
骨科創傷類論文文獻1、骨科創傷傷口評估工具的構建及信效度檢驗——《護理研究》
摘要:[目的]構建骨科創傷傷口評估工具并檢驗其信效度,為骨科創傷傷口評估提供參考。[方法]以萊溫的守恒模式為指導,采用文獻回顧、專家咨詢法構建骨科創傷傷口評估工具指標體系,通過專家排序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形成骨科創傷傷口評估工具初稿。然后選擇上海某三級甲等醫院284例骨科創傷病人進行調查,對初稿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正式工具,運用驗證性因子分析、信度和反應度評價工具。[結果]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工具累積貢獻率為78. 707%,驗證性因子分析顯示模型擬合度良好,工具內容效度指數為0. 932,總Cronbach’sα系數為0. 833,說明工具信效度較好。反應度分別比較病人在第1次換藥與第7天換藥時評分和第7天換藥與第14天換藥時評分,兩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該工具能夠反映傷口隨時間的變化。[結論]本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骨科創傷傷口的評估,為骨科創傷病人提供整體護理干預指導。
關鍵詞:骨科創傷傷口; 評估工具; 萊溫的守恒模式; 德爾菲法; 信度; 效度;
骨科創傷類論文文獻2、骨科創傷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摘要:目的回顧性觀察骨科創傷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及耐藥性特點,為臨床合理選取抗菌藥物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醫院骨科創傷患者1196例,分析其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率。結果 1 196例骨科創傷,感染率為2.01%;24例感染患者共分離病原菌36株,其中革蘭陰性菌25株占69.44%,高于革蘭陽性菌的27.78%、真菌的2.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林、頭孢西丁耐藥率均達100.00%,大腸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西丁耐藥率達100.00%,鮑氏不動桿菌對頭孢唑林、頭孢西丁、呋喃妥因耐藥率為100.00%,陰溝腸桿菌對頭孢唑林和頭孢西丁耐藥率達100.00%,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對青霉素G、苯唑西林耐藥率均為100.00%。結論骨科創傷患者感染后盡快采集標本實施病原菌培養及鑒定,嚴格遵循藥敏試驗結果及時調整抗菌藥物,避免耐藥菌產生。
關鍵詞:骨科; 創傷; 感染; 病原菌; 耐藥;
骨科創傷類論文文獻3、高壓氧及骨科綜合治療高原地區創傷性不完全脊髓損傷:開放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摘要:背景:脊髓損傷后脊髓神經功能因缺血缺氧出現的繼發性細胞凋亡是造成脊髓功能難以恢復的主要因素,高原地區因大氣壓力降低會使患者處于低氧的環境中,對脊髓損傷恢復非常不利,而高壓氧能提升組織中氧含量,可能促進患者術后功能的改善。目的:觀察高壓氧治療高原地區創傷性脊髓損傷的效果。方法:研究為正在中國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進行的一項前瞻性開放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164例符合標準的高原地區創傷性不完全脊髓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高壓氧組,各82例。對照組采取椎弓根系統內固定及椎板切除減壓等常規外科方法治療,高壓氧組在此基礎上,采取0.2 MPa高壓氧治療,1次/d,10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中休息5-7 d,持續4個療程。主要結局指標為治療結束后以改良Barthel指數比較治療前的變化值,其可體現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次要結局指標為以美國脊髓損傷協會分級、感覺評分和運動評分評價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相關功能的恢復情況。研究方案已于2012年4月經中國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QHC011K。試驗取得患者親屬或法定代理人的書面知情同意。結果與結論:目前已完成的部分試驗結果顯示,治療4... 更多
關鍵詞:脊髓損傷; 高壓氧; 組織工程; 組織構建; 臨床試驗; 創傷性脊髓損傷; 高原地區; 改良Barthel指數; 美國脊髓損傷協會分級; 美國脊髓損傷協會感覺評分; 美國脊髓損傷協會運動評分; 前瞻性開放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推薦閱讀:sci收錄的骨科期刊
關于“骨科創傷類論文文獻和投稿期刊”就介紹到這里了。更多關于骨科創傷方面的論文及骨科方面的期刊,都可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