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5-13所屬分類:學術成果常識瀏覽:1次
這篇人文社科論文發表了升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和途徑,提升高職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在人才強國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尤其是在近兩年教育工作難度加大的局面,那么如何培養學會的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它融合呢?
關鍵詞:人文社科論文,針灸推拿,人文素養,專業技能
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具備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更要培養具備人文素養的專業人才。近年來,高職生素質逐年下降,使得教育工作愈加困難,如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成為亟待各大高職院校解決的難題。本文以我院為例,總結在學生人文素養和專業技能相融合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以提供有益的借鑒。
1提升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在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現代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普遍缺乏,綜合素質不高,嚴重阻礙了其今后的職業發展。人文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只有具有豐富情感的人才善于與人相處、溝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知識,85%依賴于人際關系。”醫學是“救人生命”“活人性命”的學科。高職醫學生今后主要從事與人的生命打交道的職業,只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與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才能符合人們心目中“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才能“精勤不倦、仁愛救人”,才能“救死扶傷、維護健康”。
2高職醫學生人文素養現狀
人文素養即做人的基本修養,也就是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與基本態度[1]。隨著高職院校的興起,大批高職畢業生走入社會,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由于“技能為本”辦學定位的偏差和職業教育產業化的沖擊[2,3],眾多高職院校以市場為導向,重能力輕素質,過分強調專業知識與技能,忽略了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相對本科院校學生而言,文化基礎薄弱,尚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加之受當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大多數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無抱負、無志向,思想認識模糊,社會公德缺失,是非判斷力差;文化素質低下,知識面狹窄,語言表達能力、基本閱讀能力、文字書寫能力差;道德素質低下,缺乏勤奮刻苦、踏實上進、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心理素質差,社會適應能力欠缺,缺乏團結互助的精神品質,等等。以上這些使得高職教育工作困難重重,且嚴重阻礙了學生今后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
3人文素養與專業技能融合的途徑
3.1轉變教師教育思想
醫學高職院校的廣大教師不管是專業課教師還是基礎課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明確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深刻理解先“樹人”再“授業”的重要性,清楚醫學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無論是進醫院、診所還是醫療保健機構,所從事的都是與人、與人的生命和健康打交道的職業。因此,教學不光是培養學生技能,更要培養高素質的醫療人才,要將“治病救人”“人道主義”“人文關懷”理念灌輸給學生,不僅教知識、教技能,更要教做人。在學科教育中,要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育學生誠信正直、無私奉獻、精益求精的人文精神,倡導學生恪守職業道德,弘揚精誠仁愛的醫德,增強職業榮譽感。
3.2充分發揮公共基礎課的引導作用
發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社交禮儀、醫學倫理、醫古文、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等基礎課的引導作用。這些課程雖然課時較少,但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職業道德、職業理想、價值觀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生通過學習社交禮儀課程,規范社交禮儀,達到改變個人形象、提高自身素養的目的;醫學倫理和醫古文這兩門基礎課程,通過介紹當代各種醫學倫理和古代名醫傳記、醫理闡釋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醫學、繼承發揚醫學倫理道德的優良傳統,深刻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莊嚴與神圣,尤其是我國傳統醫德經典之作———《大醫精誠》,每個習醫者都應將此作為準則來要求、鞭策自己,秉承“大醫精誠之心”“皆如至親之想”,從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3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
在針灸推拿各專業課教學中,注重滲透人文教育,教知識,練技能,學做人。采用“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方法,通過理論講解、實踐訓練、討論解答、案例教學、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知識競賽、技能大賽等多樣化教學方法[4],讓學生不僅學知識、學技能,更重要的是學表達、學分析、學思維、學關懷。讓學生在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實踐中懂得異位思考,理解體會病人的感受。如在針刺、艾灸等操作中,暴露治療部位時要注意給病人保暖,用治療巾遮蓋,避免其受涼;在進行針刺治療時,先在紙墊、棉團上刻苦訓練,然后學生間互相進行實體操作練習,努力提高針刺水平,避免引起病人的疼痛感與不適感;推拿手法練習中更應督促學生克服怕苦怕累的不良心理,勤加練習,達到“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效果;在針刺推拿治療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時時關注病人的面部表情,詢問其感受,解釋治療的方法、作用、適應證等。
3.4豐富校內外實踐活動,強化人文素養
3.4.1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學生誓詞》在每年一度的開學典禮上,帶領學生在國旗下莊嚴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學生誓詞》,其作用不可小覷。之后的學生訪談顯示,大多數高職醫學生在入校前對醫學專業認識淺薄,不知今后將何去何從。通過宣讀誓詞這一莊嚴神圣之舉,學生心潮澎湃,懷揣“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夢想,對今后的學習生涯有了總體規劃與終極目標。
3.4.2舉辦校園技能節展示活動“爭當技能精英,成就精彩人生”,我院每年隆重舉辦一次大學生校園技能節———學生技能展示活動,迄今為止已舉辦了9屆,給各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良好平臺。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在為期一周的展示活動中,向全院教職工、學生、校外人士充分展示了針、罐、灸、手法等各種才藝與良好的專業素養,并積極進行義診活動,為學生、教師、校外人員緩解、解除身體疼痛等,受到廣泛好評,大大鍛煉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了學習積極性,使其更加自信、成熟、熱愛本專業。
3.4.3校園義診與社會實踐當下,大學生也有不少病癥,如常見的頸肩腰腿痛、便秘、失眠、痤瘡、痛經、頭痛、踝關節扭傷等適合針灸推拿治療的病癥。我院充分利用校醫院和實訓室,教師帶領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每周1~2次的校園義診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四診法”收集病史資料,辨證分型,制定合理的針灸推拿處方,并鼓勵學生大膽實踐,之后觀察療效,討論分析;利用每年六、七月份的雙休日時間,教師帶領學生在市區繁華路段,如寶雞市市民中心和行政中心等地進行針灸推拿技能展演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近距離接觸廣大市民,提供咨詢與義診服務,獲得社會一致好評。這些活動的舉辦,讓學生直接充當醫者,零距離接觸病人,當場驗證學習效果,展現個人素養,激發了學習動力與興趣,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4.4參加國賽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技能大賽———針灸推拿技能大賽為學生展示自己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我院學生在教師帶領下已參加過兩屆大賽,收獲頗豐。在2014年國賽中,我院4名參賽學生分別獲得高職組“保健按摩技術”項目一等獎,“常用推拿手法”項目二等獎,“畫經點穴技術”“針灸操作技術”和“常用推拿手法”項目3個三等獎的好成績,極大地鍛煉、鼓舞了學生。回校后,參賽學生與在校學生進行參賽心得體會面對面分享與交流,更是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趙衛東.高職生人文素養的缺乏與培養策略探析[J].繼續教育,2012(8):26.
[2]艾紅梅.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教育相融合的實踐研究[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3):59.
[3]郭海峰,李瀅,王軍.淺析人文素養對高職學生就業的影響[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15):34.
[4]馬向麗,王維,張曉文,等.高職針灸“教—學—練—做”一體化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6(25):185-186.
作者:馬向麗 王鑫 孔詠霞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推薦閱讀:《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遼寧省教育廳主管、主辦,朝陽、錦州、撫順、遼陽、鐵嶺、營口6所師專聯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
SCISSCIAHCI